「社區+社群+社交」成為電商主流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使得零售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然而,不同時代的不同零售模式下,零售形式的改變實際上是「人」「貨」「場」之間關系的重構。

回顧以往,零售模式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貨」為主(時間:21世紀之前)

在這個階段,貨品稀缺,哪裡有貨,哪裡就有市場,無論相隔千裡萬裡,消費者只要有需求,都能跑去購買。

第二階段:以「場」為主(時間:21世紀開始)

在這個階段,貨品逐漸開始豐富,哪家店鋪的貨品更加豐富,用戶就會傾向於哪家店鋪完成一次性選購。再加上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如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商購物平台,以及沃爾瑪、歐尚等線下大型購物商超,用戶在這類平台和商超購物,能夠有更加豐富的貨品供自己選擇。

第三個階段:以「人」為主(時間:現階段)

在這個階段,用戶的剛需已經得到滿足,但個性化需求難以快速實現。市場新的痛點著重放在如何用最簡單、最便捷、最快速的方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在這個階段,精准的商品供給已然成為重點,而實現這一點的一條重要渠道就是讓每個人都成為推薦和分享商品的個體。

顯然,在零售3.0時代,「推薦」和「分享」成為實現以「人」為主零售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當下社交平台的層出不窮,恰好為以「人」為主的零售3.0時代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社區+社群+社交」成為以「場」為主電商模式之後的主流。

那麼,社區、社群、社交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呢?

社區是一群人的聚集地,而社群是一群或者一個中心化領袖有制度、有目標地建立和主導,形成的一個精神和利益共同體。社群成員之間自發互動、交流就是社交。當然,社群成員之間的社交可以是熟人之間,也可以是陌生人之間。大家為了滿足興趣、參與感、歸屬感、存在感而走到一起,在社群內彼此推薦和分享自己心儀的產品,從而提升產品銷量。

自2017年開始,很多農產品基地的水果爆品開始在城市社區居民中熱銷。然而,其熱銷渠道與以往有所不同,既不走大型商超,也不走線上電商平台,而是選擇走小區微信群,通過一個社區合伙人在線搭建社區微信群來賣水果、賣生鮮,實現快速團購和分銷。

微淘是阿裡巴巴淘寶版本的改版,以內容社區為主,還上線了購物之前的問答社區—問大家,以此與用戶交流,引導用戶互動。

以內容閱讀和分發而崛起的今日頭條於2018年1月開始走上電商之路,打造了電商平台—值點。其以內容社區裡的信息流換成商品流進行運營。

其實,這些網絡內容平台的運營方式都是先沉淀大量用戶,之後在大規模用戶的基礎上涉足電商,然後通過電商渠道變現。這種變現方式與傳統電商相比,更加增強了互動和社交的頻率,使交易更加容易,為商家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

那麼,「社區+社群+社交」能夠成為電商主流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1.社區和社群背後隱藏的是大規模流量

社區和社群本身就是人群廣泛聚集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有流量,就有交流。而流量恰好是電商運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進而獲得更多的流量,有流量就會有銷量。

2.社區和社群的內容輸出有效增加用戶黏性

除了小區可以是社區之外,如微博、朋友圈、抖音、知乎等,其本身就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同樣可以看作社區。社區中凝聚的人氣越高,則社群價值就越大。社群用戶的內容輸出越多、越有價值,則越具有強吸引力和黏性,越能夠吸引用戶,讓其更加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關注相關產品。

3.社區和社群對用戶是天然的聯結紐帶

社群成員聚集在一起,就是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和價值,顯然社群對用戶而言,是一條天然的聯結紐帶。通過這樣的聯結紐帶,吸納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以增加流量。

所以,在當前這個物質和信息極其豐富的時代,社區、社群使電商這種業態與用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使得個體意識和價值觀意識得以覺醒、消費主導思想得以覺醒。圍繞相同意識和思想,全新的消費人群和消費理念正在崛起,而基於社區、社群的社交電商必然成為電商發展的主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