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組織架構:從「中心化」流量到「去中心化」流量的升級

傳統電商向社交電商轉型,不僅僅是經營邏輯的轉變,組織架構也進行了升級,即從「中心化」流量到「去中心化」流量的升級。

1.傳統電商的「中心化」架構

傳統電商都是走「中心化」道路。所謂「中心化」,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臺上有一個或幾個權威人士在做演講,而臺下的人則圍著聽他們講。

在傳統電商中的「中心化」,實際上就是將所有商家和流量都集中在平臺上,而這個平臺則成為消費者購物的第一入口。消費者透過這個入口搜尋自已需要的商品,電商平臺和商家則對所獲的利益進行分配。換句話說,「中心化」電商的架構看上去更像一個漏斗,不斷向平臺匯入流量,從匯入流量到形成購買,呈現出一種漏斗狀。

2.社交電商的「去中心化」架構

社交電商時代,其組織架構與傳統電商的「中心化」正好相反。「去中心化」成為社交電商組織架構的一大特色。所謂「去中心化」,舉個簡單的例子,即在場的每個人都有發言權,人人都可以講話,人人都可以聽別人講話。

社交電商則可以看作流量滴灌,即將社交當作一種營銷玩法去帶流量,透過一定的內容、場景,讓使用者藉助社交工具自發找流量,將自己感興趣的產品潤物細無聲般地「滴灌」到自己相關的社群中,從而使一個使用者作為一個流量至少能裂變成兩個,實現精準營銷(見圖4—3)。這就是社交電商的「去中心化」,是社交電商與傳統電商的不同之處。

這種「去中心化」的轉變主要表現在:

(1)基礎設施健全。社交電商是在網路、裝置、平臺、支付、物流、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基礎設施建設都已經成型,並得到了較好發展的基礎上出現的。再加上市場中正品行貨和高性價比產品已經成為市場發展的標配,使用者不再像以往一樣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於有關產品的各個方面,如品質、價格、配送服務、售後服務等。而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使用者對產品的需求,現在使用者更加關注的是自身個性化需求的體現和滿足。

(2)社群及價值觀導向。在社交電商時代,使用者的購物行為已經不再將某一大型購物平臺作為集中的購物點,而是以某個文化或價值觀為導向,形成某一類消費社群。透過社群內各個成員推薦和分享,在不同的社交電商平臺上實現引流,併產生消費行為。

(3)「內容」連線。在社交電商時代,一個「內容」會對應多個社交電商平臺,不同的平臺可以為這個「內容」服務。但是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使用者對應的卻是相同的「內容」,內容中所體現的價值觀,實際上就是這個社群的價值觀。所以可以說,「內容」在社交電商平臺上起到一個聯結性作用,實現了以人聚人,從而構建了整個使用者社群。

(4)場景入口。社交電商時代,購物場景已經不像傳統電商一樣集中在電商平臺上,而是在微博、微信、直播平臺等場景,只要能夠將使用者和內容相聯結的地方,都能成為購物平臺。這使得購物場景也從傳統的線上轉化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局面,場景入口得到了擴大和延伸。

這種「去中心化」的社交電商模式較之傳統電商的「中心化」模式,能夠消除使用者的選擇綜合徵,進而提升行業的運營效率。因為,透過社群成員的推薦和分享,使用者就不會因為選擇太多以至於難以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產品而感到煩惱。社群本是具有相同價值觀和喜好的人聚集在一起的群體,所以,使用者在社群成員的幫助和引導下,能夠更快地選擇出更加適合自己的款式、風格和色調。這樣對於消費者而言,可以節省很多挑選商品的時間;對於社交電商平臺來講,可以大幅提升運營效率。所以,傳統電商的「中心化」向社交電商的「去中心化」轉型,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