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安全戰略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地區大國,也是歐亞大陸一支重要的地緣戰略力量。冷戰結束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際及地區形勢的變化和國家實力的增強,印度實施了全方位的安全戰略調整。

1.在安全戰略目標上,印度已經不滿足於作為地區國家的存在,開始了稱霸南亞、遏制中國,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國家的征程。

2.在安全威脅判斷上,強調對印度國家安全的威脅主要是:一是世界戰略格局發展對印度提出挑戰;二是對中國存在不安和疑慮情緒;三是巴基斯坦是印度的主要現實威脅;四是恐怖主義活動嚴重威脅印度國內安全;五是大國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威脅印度的安全。

3.在安全戰略措施上,印度強調:一是確保在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霸主地位,構建「喜馬拉雅山戰略安全屏障」、保持在印巴、印中邊境地區的軍事優勢、實施「印度洋控制戰略」。冷戰結束後,印度推行「地區性有限威懾」戰略,把印度洋作為未來軍事擴張的重點。其海洋戰略方針也隨之不斷調整變化,明確提出要建立一支大型遠洋艦隊,逐步實現從「區域性威懾與控制」向「遠洋進攻」的戰略轉變,努力控制印度洋,對大國海軍實行海洋威懾。二是樹立地區安全主導力量形象。印度抓住冷戰結束、世界和亞太戰略格局向多極化發展這一契機,積極開展多方位防務外交。首先是改善印美關係,恢復和增強同美國的軍事合作,利用美國向巴基斯坦施加壓力。其次是重簽《印俄友好合作條約》和《印俄防務合作協定》,恢影印俄防務合作,拉住俄羅斯。再次,積極改善與東盟國家的關係,將印度的影響由南亞嚮東南亞輻射。最後,同美、俄、法、澳、新、印尼等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提高印軍的作戰能力,擴大印軍的影響,這種「聯西、拉東、穩北、定南」的多方位防務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印度同這些國家的軍事關係,樹立了印度是南亞和印度洋地區軍事大國以及安全主導力量的形象。三是自力更生建立國防工業體系。印度認為,要想成為世界政治和軍事大國,必須有自已獨立的國防體系,能自行研製和開發尖端國防技術。目前,為稱霸南亞和印度洋,印度將核技術、航天技術和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軍事資訊技術作為國防工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四是堅持發展核力量,謀求建立核威懾,推行核戰略。多年來,印度政府認為發展核武器不僅是成為大國地位的「墊腳石」和躋身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敲門磚」,更是為了對巴基斯坦和中國進行有效遏制。1998年,印度成功進行了核試驗,成為世界上第6個公開的有核國家。為了加強對核力量的控制,印度2003年成立了「國家核指揮所」和統帥三軍核力量的「戰略核司令部」。印度正努力構建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威懾體系。目前,印度已試射射程5000公里的「烈火—5」型彈道飛彈,正在研製射程5000公里的「太陽神」洲際彈道飛彈,引進先進的遠程核轟炸機和核潛艇,其戰略核力量已具備一定威懾力。為提高防核襲擊和生存能力,印度全力支持美國的飛彈防禦計畫,並從以色列、俄羅斯購買反導系統,構建多層反導攔截體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