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防,是基於有力地維護國家利益需要的自衛型國防,始終把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保衛祖國、抵抗侵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作為國防政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同時還要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提供一個和平穩定的內外環境,因而中國的國防政策具有獨特性。中國國防政策對國防的領導力量、國防的基本目標、國家軍事戰略方針、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途徑、防衛活動的指導原則、對外軍事交往及合作的宗旨都做了明確規定。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防的領導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防特別是對武裝力量的領導,是進行國防建設和軍事鬥爭的成功經驗。只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有效地保障國家的安全、政權的穩固和長治久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肯定了黨在國家生活中的領導作用,當然也包括黨對國防的領導。根據憲法制定並於1997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進一步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受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原則對國防政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它符合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國防政策始終堅持這一原則,並將其融會於國防政策的全部內容之中。
(二)確定正確的基本目標和職責
鞏固國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是中國國防政策的基本目標,也是中國憲法賦予中國武裝力量的主要職責。中國努力避免和制止戰爭,努力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但是,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國家必須具有用軍事手段捍衛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能力。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完全是為了自衛,是保障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安全的需要。武裝力量的組成和規模是與保衛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適應的。武裝力量的規模不應低於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當然也不應超出這一需要。一個國家是否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主要不在於它的國力、軍力是否強大,而在於它奉行什麼樣的內外政策。建設一個與國家安全和利益需要相適應的現代化國防,一支與中國國家地位相稱的強大的軍隊,無論出現什麼突發事件,都能從容應付,立於不敗之地。
(三)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
國家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係,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基本關係。正確處理這個關係,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無疑具有深遠意義。國防建設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中國國防建設一個長期的基本方針。中國的生產力水準還不高,經濟實力還不強,必須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同時,國防現代化需要國家雄厚的經濟力量和技術力量的支持,國防現代化水準只能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而逐步提高。國防建設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局,軍隊要積極支持和參加國家經濟建設。國防科技工業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方針。國家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國防建設,經濟建設與國防現代化建設兩頭兼顧,協調發展。
(四)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
中國在戰略上實行防禦、自衛和後發制人的原則,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擁有少量核武器完全是出於自衛的需要,但這種防禦不是消極的,防禦中也有進攻。它是和平時期努力遏制戰爭與準備打贏自衛戰爭的有機統一,是戰爭時期戰略上的防禦與戰役戰鬥上的積極攻勢行動的有機統一。中國立足於用現有武裝裝備作戰,繼承和發揚用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優良傳統;同時,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做好打贏資訊化戰爭的準備。
(五)獨立自主地建設和鞏固國防
中國的社會制度、對外政策、歷史傳統和自然地理等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獨立自主地建設和鞏固國防。獨立自主,就是立足於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保障國家的安全。事實證明,依賴別國,就有可能受制於人,招致國家利益受損。中國獨立自主的國防政策要求:堅持不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堅持從國情出發,獨立自主地進行決策和制定戰略;堅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國防工業和國防科技體系,發展武器裝備;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獨立地處理一切對外軍事事務。
(六)實行軍民結合,全民自衛
在國防建設和國防鬥爭中,要繼承和發揚人民戰爭的優良傳統,堅決地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堅持軍民結合、全民自衛的原則。在武裝力量建設方面,重視民兵和預備役的建設,實行精幹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在國防鬥爭中,發揮民兵和廣大群眾的威力,在邊防、海防前線建立起軍、警、民結合的聯防體系,並重視發揮民兵在平時打擊犯罪分子、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的作用。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國防意識,健全國防動員機制,以保證一旦發生戰爭,能夠充分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實行全民自衛。國防工業和科技的發展,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在經濟發展規畫、工業生產布局、大型工程施工、科技教育發展、交通郵電建設等方面都要做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實現寓國防人才於民、寓國防科技於民、寓國防物資於民,把國防事業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
.(七)實現國防現代化,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國防建設以現代化為中心,是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主要矛盾所決定的。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主要矛盾,是現代戰爭的客觀需要同國防現代化、軍隊現代化水準還比較低的矛盾。只有堅持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不斷提高國防現代化、軍隊現代化的水準,才能適應現代戰爭特別是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客觀需要,有效地維護國家的安全。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是國防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武裝力量特別是軍隊的現代化是重點。實現國防現代化,要求國防科學技術要走在發展的前列,不斷提高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準,為武裝力量的現代化提供先進的物資技術基礎。同時,要抓好國防人才、國防體制、國防動員、國防理論、國防法制等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的綜合國防力量。
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軍隊努力加強質量建設,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建設一支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人民軍隊。就是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控制數量、提高質量,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條基本方針。中國軍隊實行科技強軍戰略,實現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按照現代戰爭的特點,改革和完善軍隊的體制編制,改進部隊的訓練和院校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堅持依法從嚴治軍,嚴格按照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管理部隊,建立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秩序。
建設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中國實現和平發展的堅強保障。中國武裝力量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的新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地位,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與時俱進加強軍事戰略指導,拓展武裝力量運用方式,為國家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和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做出應有貢獻。
(八)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行為
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堅定不移的國家意志和戰略抉擇。中國始終不渝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禦性國防政策,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干涉別國內政,永遠不爭霸,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軍事擴張。中國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尋求實現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獨立自主地處理對外軍事關係,開展軍事交流與合作,不搞霸權主義,不搞軍事集團,不進行軍事擴張,不在國外駐軍或建立軍事基地。中國反對軍備競賽,主張根據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則,實行有效的軍備控制和裁軍。中國支持國際社會採取的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安全、穩定的活動,支持國際社會為公正合理地解決國際爭端、軍備控制和裁軍所做的努力。
中國對外政策的核心是爭取世界和平。這也是中國國防政策的一個根本目標。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爭取世界和平,就必須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決反對戰爭政策、侵略政策和擴張政策,堅決反對以任何借口乾涉別國內政和侵略、欺負、顛覆別國的行徑。對於國與國之間的糾紛和爭端,中國曆來主張通過協商和平解決。中國不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於人,也決不允許別國把牠們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於中國。歷史證明,單純依靠增加軍備和加強軍事同盟是不能獲得持久和平的。只有在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聯繫的基礎上,通過對話與合作,才能營造真正的和平。
從中國國防政策的主要內容中可以看出,中國國防政策具有政治性、防禦性、人民性和自主性等特點。政治性表現在:中國國防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服從黨和國家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服務於國家總體戰略目標。防禦性表現在:中國永遠不對外侵略和擴張,但是對於外來的侵略、顛覆以及其他嚴重侵犯國家利益的行為,必將給予堅決的反擊。人民性表現在:堅信國防事業的力量源泉存在於人民群眾之中,堅決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建設國防,實行全民自衛。自主性表現在:不依附於任何大國和國家集團,保持國防事務的自主權,同時努力加強國際合作,團結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為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