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唐樺:臺灣青年的思想現狀

臺灣青年是在臺灣社會政治認同多元化發展、社會急劇變遷、教育系統動盪紛擾的時代中成長起來,雖然在島內受到各種扭曲的教育,但這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為可以完全封閉的時代,當今是一個互聯網和人工智慧飛速發展、兩岸交流日益熱絡、社會意識多元複雜、全球經濟形勢複雜的時代,臺灣青年總是在成長中不斷地遭遇到再政治社會化的過程,具有更多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目前島內的青年思想現狀存在以下幾個特點,這些特點產生了較為顯著的政治後果,也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民粹主義的二元對立在臺灣青年群體中尤為突出。民粹主義是一種缺乏核心價值的、空洞的意識形態,是一種鮮明的二元對立價值觀。1經濟發展下行,加上藍綠惡鬥多年嚴重制約了臺灣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與轉型升級。經濟的焦慮在青年身上就更明顯,經濟不好,青年越愛上街。趙剛對“太陽花學運”的深度剖析中提到,公民成了一個動員與排除的暗喻。也就是說,在臺灣,一個人只要他反對這些被規定的事物,比如反媒體壟斷、反黑箱、“反服貿”······他才是公民。2王振寰、錢永祥指出:“臺灣民粹主義所謂的人民已經不是傳統民主理論所設想的積極參與的公民,而是消極被動的、由統治者賦予集體身份的、功能在於表達認可的正當性來源。這種人民在組織上是由上向下動員而來的,在身份上則是通過國族的召喚而成;它缺乏社會性的分化、缺乏體制性的意志形成過程,也沒有機會參與政治議題的決定。”3“太陽花學運”之後這種青年中的民粹主義思維加劇了,整個網路的輿論環境也是越來越被這種情緒所控制。而在這其中,青年教師群體包括研究員,尤其是大學教師在課堂上、PTT以及Facebook 等各種環境中,也在加劇著對青年進行這種民粹主義的思維灌輸和訓練。在整個島內這樣的氛圍下,臺灣青年要求兩岸和平、期望民生發展的真實願望就容易被漠視,或者說無法發聲。

(2)臺灣青年政治參與熱情高漲。臺灣從早期的老人政治,到現在出現了多極化與“世代翻轉”共進的局面。4臺灣青年從一系列社會運動中成長起來,成為島內政治參與的重要力量。臺灣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青年政治冷漠之後,新世代的臺灣青年無法忍受島內社會亂象,也承接世界各地的社會運動浪潮,他們改變了只關心吃喝玩樂的狀態,開始主動參與到政治活動中去,表達自己的需要。有些青年是透過社會運動,有些青年直接走上選舉,有些青年組成政黨,有些青年線上發聲,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以各種政治參與的形式和管道來表達改變社會的需求。“時代力量”所展現出不同于傳統政黨的理想和熱情,受到了臺灣新世代選民的廣泛認可。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2016年所做政黨偏好度調查,民進黨的偏好度以30.4%居冠,國民黨16%,“時代力量”14.9%,親民黨7%。但若按照年齡細分,25—34歲年輕族群中,“時代力量”以31.4%的支持率居首位,超過第二名民進黨的24%。5

(3)蔡英文當局的一系列動作讓島內青年心生恐懼。2019年7月蔡英文宣示台立法機構新會期將要強修“中共代理人”法案,民進黨團將此法列為優先法案。此次“修法”不僅直接影響到在大陸生活、求學、就業、創業超過百萬名臺灣同胞的權益,更直接影響至全台每片土地上的臺灣民眾,凡是跟兩岸交流促進融合有關的人和事,都很有可能被扣上帽子進而入罪,這無疑將會使兩岸關係發展大開倒車。6包括針對大陸的一系列惠台政策,民進黨當局也出了一系列抵制措施。3月29日台“內政部”以赴大陸擔任社區主任助理,違反了所謂的“兩岸關係條例”為由,對在廈門海滄區擔任社區主任助理的臺胞李佩珍和符坤龍二人開罰10萬元新臺幣。7筆者在島內駐點的時候深度觀察了無論是網路,還是各種與政治無關的藝文類或者生活類民間活動,大家對於大陸議題的反彈和敏感超出想像。很多高校的老師和研究者也參與其中,對政治社會化尚且不穩固的青年人產生了不良卻有效的引導作用。這些倒行逆施的舉動都會令當前島內青年心生恐懼,不敢過多地參與到兩岸交流中來,也不敢表達自己對於兩岸交流真實的看法。

臺灣島內核心競爭力下降、經濟活力和發展優勢逐步喪失,“世代剝削”加重、貧富差距拉大,這就逐步醞釀滋生了強大的社會不滿情緒。這股不滿情緒在民進黨的操弄下矛頭指向大陸,新崛起的青年第三勢力代表“時代力量”又以更激烈的方式強調排他性認同,輿論環境、學校教育還有社會氛圍都在不斷地影響臺灣青年對於兩岸關係的理性判斷,也阻礙了臺灣青年未來個人發展的廣闊空間。民進黨最瞭解青年,卻也最會利用青年的迷惘與盲從,這將嚴重威脅臺灣的未來與發展方向。在島內眼前的整個環境下,大陸要介入島內的政治社會化過程是不太可能。一方面寄希望於兩岸交流的拓展和深入,另一方面還是要立足于解決臺灣青年的生存困境。臺灣政治轉型以來的財政困難,公共及福利支出縮減,貧富差距擴大,整體經濟景氣下滑導致失業率劇增等問題造成了臺灣青年的生存困境。8臺灣青年世代提出的世代正義本質上就是這種困境的實踐爆發。臺灣《天下雜誌》發佈的2018“國情調查”民調顯示,臺灣民眾的“臺灣人認同”創5年來新低(56.4%),“雙重認同”創下歷年新高(34.1%);在青年世代的“國家認同”方面,20—29歲和30—39歲受訪者自認是“臺灣人”的比例分別從2017年的76.7%和66.8%下降至2018年的72.7%和59%。9臺灣青年的統“獨”立場隨著主觀因素和外在環境的變化而產生明顯的轉變。在臺灣當局和島內各政黨無法有效回應青年的世代正義訴求的時候,大陸應該抓住機遇,充分在臺灣青年未來發展上下功夫。指定出針對臺灣青年的中長期戰略規劃,細化各區域的青年惠台政策,對台青較為密集的城市進行政策獎勵。通過吸引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就業學習生活,讓他們共同參與到大陸的經濟發展中去。兩岸青年交流本該少些意識形態,多點理性務實。兩岸青年在交流交往中互相學習,也激發彼此競爭意識,對兩岸未來的發展都有好處。前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說過:“有些島內的輿論也認為,應該讓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一起來比賽,誰更加愛臺灣,這樣的話能夠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10

Reference:

  1. 林紅:《民粹主義在臺灣:對抗的政治與焦慮的社會》,《臺灣研究》,2019年第4期。 ↩︎
  2. 趙剛:《風雨臺灣的未來—反思“太陽花運動”》,《文化縱橫》,2014年6月。 ↩︎
  3. 王振寰、錢永祥:《邁向新“國家”?民粹威權主義的形成與民主問題》,臺灣《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0期,1995年8月號。 ↩︎
  4. 溫天鵬:《從“時代力量”看臺灣新政治勢力的發展空間》《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 ↩︎
  5. 王鴻志:《從“時代力量”發展看臺灣社會思潮與民意走向》,《中國評論》,2017年2月第230期。 ↩︎
  6. 羅鼎鈞:《強修“中共代理人法”蔡英文意欲何圖?》,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2019-09-17/doc-iicezueu6367979.shtml,存取時間2019年9月20日。 ↩︎
  7. 《臺胞在大陸任社區助理竟遭蔡當局罰款 直言心寒》,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304984628_115376,存取時間2019年5月3日。 ↩︎
  8. 吳樂楊:《臺灣青年世代正義議題及其社會政治迴響》,《當代青年研究》,2017年第5期。 ↩︎
  9. 《台媒年度民調:“臺灣人”認同創新低》,直通臺灣網,http://mini.eastday.com/a/180108202943411.html,存取時間2019年8月5日。 ↩︎
  10. 國台辦:《”脫台者”讓百姓有更多選擇 涵義不做評論》,人民政協網,http://www.rmzxb.com.cn/c/2018-05-30/2071098.shtml,存取時間2019年7月2日。 ↩︎

唐樺著,“流動的新市民” 常住大陸臺胞的社會融入與對策研究,九州出版社,2022.03,第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