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客家話與廣東的客家話最接近

臺灣的客家話和它的故鄉——粵東的客家話也最為接近。200多年過去了,和臺灣的閩南話分漳泉兩種口音之別相似,臺灣的客家話還是按照四縣和海陸兩種口音來區分的,和今日的梅州、汕尾的客家話並無明顯的區別。就在梅州一帶,不同縣的客家話之間還有不少語音差異。例如梅縣沒有的翹舌音聲母,東邊的大埔和西邊的興寧都有;興甯沒有m韻尾(談[.tha ŋ],林[.liu ŋ]),大埔把古四等韻主要元音讀為æ(跳[th æu]、店[t æm]、帖[th æ,]、天[th æn]、鐵[th æt]);五華的一些古二等韻今讀無介音(間[°kan]、眼[°nan]);大埔“客”讀[khak,],不讀[hak,],“苦”讀[khu]不讀[fu]。至於閩西、贛南的一些客家話,差別就更大了,有的地方的話沒有入聲調,沒有塞音韻尾(如長汀、連城、安遠),古陽聲韻字有的多讀為鼻化韻(如長汀、贛縣、大餘),有的鼻音完全脫落(如連城、安遠)。臺灣境內的客家話反倒和梅州、海陸豐的客家話十分接近,根本不存在此類差別。

臺灣的閩南、客家方言之所以變異較小,除了以上所說的原因之外,還同閩南人、客家人的濃厚的宗族觀念有關。直到現在,當地的閩南農村和客家農村仍然以按族姓聚居為主要形式,每個族姓都有自己的堂號、宗祠和族譜,祭祖之風至今依然很盛。在宗族之內編字輩供人起名,論輩分,長幼有序;同村同族之中,不論血統遠近,一概以叔、伯、姑、姨相稱,這些風俗至今仍十分盛行。堅持說自己的方言,在不少地方還被認為是忠於祖宗、不忘本的表現。正如客家俗診所說,“甯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

臺灣的兩種方言——閩南話和客家話,與閩粵故土的高度統一,是一個饒有趣味的文化語言學課題。數十年來,兩岸的學者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調查材料和研究結論,今後如能聯手再做進一步的研討,例如方言的趨同、變異與經濟聯繫、文化傳統的關係,與社會生活、風俗信仰的關係等,一定會有重要的發現。

李如龍著,福建方言與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22.03,第98-99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