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克教徒刺殺案引發的“印加衝突”前後始末

2023,6月的傍晚,夕陽西下。尼賈爾離開位於加拿大不列顛省的一處謁師所(錫克教寺廟),準備回家。多年來,他一直以這座寺廟為據點,為錫克教徒獨立建國的目標奔走活動。

幾名蒙面持槍歹徒埋伏在尼賈爾的皮卡車旁。數聲槍響過後,這位當地錫克教領袖當場斃命。

命案發生3個月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於9月18日在國會指控印度政府涉嫌參與暗殺尼賈爾,同時敦促盟國聯合起來向印度施壓。

9月19日,印度外交部發文予以否認,稱此類指控“荒謬和別有用心”,並指責加拿大包庇那些威脅印度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極端組織及恐怖分子。

印度和加拿大雙方分別驅逐對方一名外交官,兩國之間的貿易談判也被迫終止。9月21日,印度宣佈暫停處理加拿大人的簽證申請,標誌著兩國間的這場衝突進一步升級。

印度前大使K.C辛格表示,加拿大縱容錫克教徒尋求旁遮普邦從印度獨立,激怒了印度。而印度侵犯加拿大主權、威脅其公民,也讓加拿大感到不安。“雙方的分歧日益擴大…………兩國的內政決定了各自的固執。”

“驚人的暗殺”

在特魯多公開指責印度之前,兩國之間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已經凸顯。

9月初,特魯多前往印度參加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他與印度總理莫迪並未舉行正式會晤。準備回國時,特魯多所乘專機出現故障,但他拒絕印度提供的備用飛機,最後不得不在印度多滯留了兩日。

特魯多在9月18日證實,他在G20峰會期間,曾向莫迪明確提起這樁謀殺案。印度官方也表示,當時莫迪斥責特魯多容忍加拿大龐大的錫克教社區中的極端主義。

這場外交衝突“風暴眼”中的人物,正是45歲的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尼賈爾生於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1997年從印度移居加拿大,當過水管工,後來成為一間謁師所的宗教領袖。

2018年,印度反恐執法機構“國家調查局”報告稱,尼賈爾密謀在印度發動恐怖襲擊,指控其為採購武器彈藥籌措資金、培訓錫克教青年開展恐怖活動。2020年,印度政府將尼賈爾標記為“恐怖分子”,對其發起懸賞通緝。對於印度機構的指控,尼賈爾曾多次否認。

2023年6月18日,加拿大西部城市素裡,尼賈爾在謁師所外的停車場被槍殺。案發後加拿大警方鎖定3名嫌疑人,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涉案嫌疑人被逮捕。

加拿大情報部門此前曾提醒尼賈爾小心“職業殺手”,尼賈爾也曾向當地電臺透露自己在一份“襲擊名單”上。遇害前數小時,尼賈爾在演講時談到近期發生多起針對海外錫克教“卡利斯坦”活動家的殺戮事件,提醒教徒們提高警惕。

尼賈爾是今年因故身亡的第三名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5月,“卡利斯坦突擊隊”首領潘傑瓦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市被槍殺。6月,“卡利斯坦解放軍”首領在英國伯明罕一間醫院去世,支持者稱其是被毒死的,但英國警方認為他的死亡沒有可疑之處。“卡利斯坦”運動尋求建立錫克教國家,海外錫克社會普遍懷疑這些暗殺行動都是由印度主導。

據悉,加拿大近日驅逐的外交官是印度情報機構“調查分析局”在加拿大的負責人。調查分析局成立於1968年,是印度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情報機構。與美國中情局和英國軍情六處不同的是,調查分析局不歸印度國防部管理,而是直接向總理負責。調查分析局此前主要在相鄰的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斯里蘭卡及阿富汗活動。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南亞安全事務專家沃爾特·拉德維格指出,調查分析局一直不願意將行動擴展到西方。

印度記者雅迪什·亞達夫在其所著的《調查分析局:印度秘密行動史》一書中詳細記載了一起代號“大黃蜂行動”的暗殺任務。1978年,巴基斯坦公民阿卜杜勒·汗在拉合爾市被兩名騎摩托的男子槍殺。亞達夫寫道,阿卜杜勒長期居住在倫敦,為極端分子提供庇護且密謀在印度發動恐襲。經過數月策劃,調查分析局的特工最終在阿卜杜勒離開英國回到家鄉後發動了襲擊。

如果尼賈爾遇刺證實為調查分析局的手筆,這可能是印度第一次在西方國家執行暗殺行動。

加拿大是情報共用組織“五眼聯盟”的成員。有匿名的加拿大官員向媒體透露,相關情報是由多國參與搜集的,且在私下對峙時,印度官員沒有否認政府參與其中。

英國《衛報》評論稱,在外國領土上實施暗殺已屬罕見,在所謂“友好國家”和七國集團(G7)成員國內搞暗殺更是“非常驚人和冒險”。

“這不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印度…………印度正在崛起,領導層認為可以使

用武力追求國家利益。”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研究員約格什·喬希表示。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耶魯大學講師蘇尚·辛格指出,莫迪及其領導的政黨譴責前幾屆政府將印度變成“軟弱的國家”,並主張效仿以色列,在海外展開“引人注目”的秘密行動,以此向對手“開戰”。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國際關係專業准教授阿維納什·帕利瓦爾認為,調查分析局曾支持斯里蘭卡和緬甸的叛亂活動,也為爭取孟加拉獨立的武裝力量提供過説明,認為該組織完全有能力在加拿大實施暗殺。

在許多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看來,近年來安全機構在海外的行動展現了印度的強大。蘇尚·辛格表示,“特魯多的指控可能會有利於他(莫迪)的強人形象”。

舊怨新仇

錫克教發源於15世紀的旁遮普。在古波斯語中,旁遮普意為“五河流匯之地”,19世紀前泛指印度次大陸西北地方,範圍大致涵蓋今日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印度的旁遮普邦、哈亞納邦與部分喜馬偕爾郡。

錫克教是兼受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影響的一神教,主張建立人人平等、不分種姓的社會。在500年的歷史中,錫克教徒曾擁有自己的王國,反抗過莫臥兒帝國的統治,在英國殖民印度期間以及印度獨立後成為了軍隊的中堅力量。

為錫克教徒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印巴分治之前。當時一些錫克教徒認為,如果穆斯林可以擁有巴基斯坦,那麼也應該有一個“錫克斯坦”或“卡利斯坦”(意為“純潔者的土地”)。這一想法遭到印度政府的壓制。1947年印巴分治,英屬旁遮普省被一分為二。西旁遮普併入巴基斯坦,改名旁遮普省,多數居民為穆斯林。東旁遮普以錫克教與印度教信徒居多,併入印度領土,此後歷經多次行政區域重組。

上世紀70年代,自詡為錫克社群代表的阿卡利黨在印度旁遮普邦壯大,主張向中央爭取更多自治權。國大黨為了穩固選票和政權,扶植錫克激進教派領袖賓德蘭瓦勒,以制衡阿卡利黨。不料“養虎為患”,賓德蘭瓦勒與阿卡利党聯合,通過製造暴力襲擊與暗殺的方式,與印度政府抗爭。錫克教社群與印度政府的關係也再次趨於緊張,並在1984年發展為劇烈的直接衝突。

當年6月3日,英迪拉·甘地政府發起“藍星行動”,以反恐為名,下令軍隊攻入錫 克教宗教聖地“金廟”。賓德蘭瓦勒與政府軍激戰三日,最後被擊斃。血洗“金廟”的行動點燃了卡利斯坦運動支持者的怒火,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遭錫克教隨身護衛刺殺身亡。1985年,卡利斯坦分子又在印度航空多倫多—倫敦航線的一架航班上引爆炸彈,造成機上300多人全部死亡。

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後,其支持者及印度教教徒在全國各地展開對錫克教徒的無差別報復與屠殺。印度著名歷史學家拉馬錢德拉·古哈曾評價說,“藍星行動”在錫克教徒的心中留下了一道集體創傷,使其對印度政府產生了深深的懷疑。”許多錫克教信仰者逃亡海外,向英、美等國申請政治庇護。

目前,全世界有約2600萬錫克教徒。其中,1800萬生活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另有800萬生活在印度其他地方和海外,主要是英國、美國和加拿大。

在印度政府持續打擊下,卡利斯坦意

識形態在上世紀90年代後在印度本土逐漸式微,海外的錫克教分離主義運動反而開始愈發呈現上升之勢。

21世紀以來,有50萬人口的錫克教徒在加拿大政壇異軍突起。2015年國會大選中,20名錫克人當選國會議員,使旁遮普語一舉成為加拿大國會第三大語言。當年特魯多在組閣時,曾任命4位錫克教徒出任內閣部長。如今,下議院第四大黨新民主黨的黨魁賈格米特·辛格亦為錫克教徒。特魯多領導的少數政府能維持執政,離不開新民主黨的支持。

“散居國外的錫克教徒占加拿大總人口的2.1%,這一比例高於印度。他們是加拿大的重要投票群體,具有政治影響力。事實上,加拿大內閣中的錫克教徒人數比印度內閣中的還要多。”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錫克民族主義問題專家馬克·尤根斯梅爾指出。

“激進錫克教分子在加拿大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政治資本,讓特魯多政府對卡利斯坦問題的態度越來越軟化。”印度國家安全研究院院士、印度全球關係理事會國際安全中心主任薩米爾·帕蒂表示。

今年6月尼賈爾遇刺身亡後,加拿大曾發生抗議活動,當時一場花車巡遊重現了1984年英迪拉·甘地遭暗殺的畫面。印度就此斥責加拿大為分離主義分子提供宣傳空間,損害印度主權和尊嚴。加拿大方面向印度政府保證,不會支持任何試圖在印度復興分離主義運動的努力,但亦強調將尊重加拿大人言論自由和集會示威的權利。大約5年前,“卡利斯坦”意識形態開始在旁遮普邦死灰復燃。今年4月,印度政府逮捕激進錫克教活動家阿姆裡帕爾。阿姆裡帕爾成年後長期生活在迪拜,去年9月返回印度,此後一直在組織抗議活動。印度政府指控阿姆裡帕爾製造了多起爆炸和暴力事件。為了逮捕他,印度政府一度切斷了旁遮普邦2700萬人的網路服務。

尤根斯梅爾表示,相比海外,在錫克教徒人口占60%的旁遮普邦,民眾對分離主義活動的支持度是有限的。不過,“當地人即使不支援也不加入激進組織,但可能會容忍他們,因為他們不滿莫迪的支持者建立印度教國家。”

9月,莫迪以“婆羅多”總理而非“印度”總理的名義發出G20峰會邀請函。“婆羅多”源自印度教史詩《摩訶婆羅多》,尤根斯梅爾稱,“包括錫克教徒和穆斯林在內,許多印度非印度教少數族群都認為莫迪使用”婆羅多,一詞是印度人民黨賦予印度教特權、不尊重其傳統的又一例證。”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印太地區分析師德雷克·格羅斯曼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評論稱,印加之間的“爆炸性新聞”讓拜登政府處於“雙輸局面”。“如果(拜登政府)站在渥太華一邊,新德里會竭力反對,質疑華盛頓的忠誠。如果支持新德里,則意味著美國與一位北約盟友作對。”

英國《衛報》則評論說,“無論殺害尼賈爾的兇手是誰,印度所走的道路,將會使其與西方國家的合作變得更加困難。”

近日,特魯多態度似有軟化。他將暗殺歸咎於“印度政府的代理人”,沒有暗示是高層下達的命令,又表示“不想激怒印度”,敦促各方繼續合作。不過,印度官方尚未以 同樣緩和的姿態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