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經陸地郵件送來的新聞報導中,有一個事件嚴重威脅了我們所希望恢復的英中兩國間的相互理解。這就是在與中國東海岸多山的福建省隔海相望的臺灣島上慘無人道的屠殺英國公民的事件事情似乎是這樣的:在英中戰爭發展到高潮的1841年末和1842年初,有兩艘英國船隻–“內爾布達號”和”安號”-在臺灣島海域觸碼沉沒,除了在登岸過程中有少數幾位溺斃之外,這兩艘船的船員中有297人是活著登岸的,其中有14名是歐洲人。可是在停止敵對行動之後,這些人當中只有10名倖存者被移交給了英國方面。璞鼎查爵士在其措辭謹慎的對華照會中是這樣說的: 237名”內爾布達號”的船員和47名”安號”的船員被臺灣島上中國政府的軍官們處死,或因受到虐待和饑餓而死亡。”這些人似乎是在登岸後便立即遭到逮捕,”脫去身上所有的衣服,一絲不掛地在淩厲的北風中走了很長一段路。有兩人在路上就被凍死,還有其他數人因又冷又累而昏厥,是被放在籃筐裡抬到島上首府的,人這兩艘船觸礁的地點到臺灣島首府大約有90英里的距離。這些俘虜在那兒被分成了一個個不同的小組,並被關入了地方牢獄的鐵籠。他們大部分人都被餓死,剩下那些沒死的人也在1842年的8月左右被臺灣島上的中國當局砍頭,後者宣稱自己是按照皇帝的意旨來執行這一冷酷命令的”。璞鼎查爵士斷言,皇帝的命令是在臺灣島地方當局嚴重歪曲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做出的,考慮到英國俘虜全都是手無寸鐵、毫無反抗能力、性格隨和及飽經折磨的水手和隨軍雜役,我們很難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憤概和憎惡。璞鼎查爵士在照會中已經威脅要重開戰畔,並且要求那些犯下屠殺罪行的臺灣島地方官員”被降職和受懲處,沒收他們的財產,並將其用於賠償死難者家屬”。人道主義法則太聲疾呼要為死難者正名,但我們希望此事不會再挑起英中之間的爭端。在照會中還有這樣一段話:”死難者中有一位是剛從華北回澳門的英國商人格利先生,他是”安號”船上的乘客。很難解釋為什麼六名歐洲人和美國人以及三名印度人會活了下來。據推測,他們被認為是各個階層的重要人物,地方官員們本來是要押送他們去北京,以便在那兒處決的。”死難者中絕大部分是印度人。
與此同時,讓我們來看一下發生這次可怕屠殺的地點,臺灣島的美麗富饒更襯托出這次暑殺事件的殘暴性。臺灣島被描述為中國東海岸線上的一個糧倉,為著名的廈門港提供糧食。臺灣島的大部分移民都是來自廈門,而島上的大部分投資也是來自廈門的商人。隨著臺灣島的繁榮昌盛,廈門也變得越來越富有和重要。說真的,臺灣島的西部堪與中國大陸最好的省份相媲美。它的表面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地理景觀,島嶼的山區有眾多的溪流蜿蜒而下,可用于灌溉平原的農田。島上最早的殖民者是葡萄牙人,後又來了荷蘭人,現在這兩種殖民者都已被驅逐出島。”福摩薩”(Formosa)這個詞的拉丁語詞源是”美麗”,它只被用於描述該島的西部地區。島的東部是起伏很大的山區,那兒的居民是以守獵為生的半野蠻民族,他們用樹葉當床,幾乎不穿衣服,家裡連傢俱都沒有。而且他們身上還有刺青,宛如最不開化的南海島民。本地人稱此島為”臺灣”它長約260英里,寬約70英里。
《倫敦新聞畫報》第2卷,第49號.1843年3月18日,181—182頁,https://bookmark.tw/post/182.html
沈弘編譯,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 1842-1873 上,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04,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