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離症[分離(轉換)性障礙]臨床描述

分離(轉換)性障礙的臨床表現極其多樣化,有學者認為幾乎可以類似任何一種疾病,有人甚至稱之為“疾病模仿大師”。下面我們按照 ICD -10 的分類進行臨床描述。

一、分離性遺忘臨床描述

分離性遺忘表現為突然出現的記憶喪失,通常是重要的近期事件。遺忘不是有器質性原因所致,遺忘範圍廣泛,也不能用一般的健忘或疲勞加以解釋。遺忘可以是部分性的或選擇性的,一般圍繞令患者痛苦的創傷性事件。遺忘一般突然緩解,且很少復發。

二、分離性漫遊臨床描述

患者在覺醒狀態下,突然離開住所或工作單位,無目的和無計劃的漫遊。漫遊過程中患者意識範圍縮窄,但能保持基本生活能力(如飲食、料理個人衛生)和簡單的社會交往能力(如購票和乘車)。有的患者忘掉自己既往的經歷,以新的身份出現。在漫遊期間短暫膚淺的接觸看不出患者有明顯的精神異常。漫遊開始和結束都是突然的,一般經歷數小時至數天,清醒後對發病經過不能完全回憶。

三、分離性木僵臨床描述

精神創傷之後出現較深的意識障礙。患者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維持固定姿勢,沒有言語和隨意動作,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此時用手撥開患者的上眼瞼,可遇阻力,如強行撥開,可見其眼球向下轉動,或避開檢查者視線。其行為符合木僵的標準,檢查未發現軀體疾病的證據,一般數十分鐘可自行緩解。

四、出神與附體障礙臨床描述

患者表現為暫時性地同時喪失個人身份感和對周圍環境的完全意識,對過程有全部或部分遺忘。在某些病例中,患者的舉動就像是已被另一種人格、精靈、神或“力量”所代替,此時患者的注意和意識僅侷限於或集中在密切接觸的環境的一兩個側面,常有侷限且重複的一系列運動、姿勢、發聲。此處包含的出神狀態是指不由自主、非人所願的。處於出神的人,如果其身份為神靈、鬼、他人或已死去的人所替代,聲稱自己是某神或已死去的某人在說話,則稱為附體狀態。出神和附體狀態是不隨意的,非己所欲的病理過程。

五、分離性運動和感覺障礙臨床描述

患者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主要為運動和感覺功能障礙,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和實驗室檢查都不能發現其內臟器官和神經系統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其症狀和體徵不符合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徵。分離性運動和感覺障礙常見型別有以下幾種。

(一)分離性運動障礙

患者常表現為肢體癱瘓,可為單癱、截癱或偏癱,常伴有肌張力增強或遲緩。肌張力增強者常固定於某種姿勢,被動活動時出現明顯抵抗。慢性病例有肢體攣縮或呈現失用性肌萎縮。檢查時不能發現神經系統損壞證據。常見有肢體震顫、抽動和肌陣攣、站立不能、行走不能、失聲症等。

(二)分離性抽搐

分離性抽搐也稱假性癲癇發作,是一種類似癲癇發作的狀態,但沒有癲癇發作的臨床特徵和相應的電生理改變,常於情緒激動或受到暗示時突然發生,如醫生進入患者病房時或家人探視時。發作時患者緩慢倒地或臥於床,呼之不應,全

身僵直,肢體一陣陣抖動,或在床上翻滾,或呈角弓反張姿勢,呼吸時急時停,可有揪衣服、抓頭髮、捶胸、咬人等動作,有的表情痛苦,雙眼噙淚,但無咬破舌頭或大小便失禁;大多歷時數十分鐘後症狀緩解,發作後沒有謹慎呆滯、睡眠,但可呈木僵或意識狀態改變,發作時沒有腦電圖的相應改變。

(三)分離性感覺障礙

患者可表現為感覺麻木、喪失、過敏或異常,或特殊感覺障礙。患者面板麻木的區域接近患者關於軀體疾病的概念,而與神經解剖不同,也與客觀檢查不符。常見型別有:感覺缺失、感覺過敏、感覺異常、視覺障礙、聽覺障礙等。

六、其他形式的描述分離(轉換)性障礙臨床描述

(一)多重人格障礙

多重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患者存在兩種或更多種完全不同的身份狀態。患者突然失去對自己往事的全部記憶,對自己原來的身份不能識別,以另一種身份進行日常社會活動。以兩種人格交替出現者稱雙重人格或交替人格,其中一種人格常居主導地位。

(二)Ganser 綜合徵

Ganser綜合徵指一種在精神刺激後突然出現的、非器質因素引起的智力障礙。患者對於簡單問題,給予近似卻是錯誤的回答,如“1+1=3” “一雙手有9個手指頭”,給人以做作的印象。另一類患者則突然變得天真幼稚,雖系成人卻牙牙學語、活蹦亂跳、撒嬌淘氣、逢人便稱叔叔阿姨,有人稱之為童樣痴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