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霜:首位揚名荷裡活的華人女星

美國鑄幣局(U.S. Mint)推出一系列傑出女性肖像錢幣,彰顯女性成就,周一(24日)發行的25美分硬幣紀念荷里活早期華裔女星黃柳霜(Anna May Wong),她是第一張登上美元錢幣的亞裔臉孔。《紐約時報》報道,鑄幣局預計鑄造3億枚刻有黃柳霜頭像的25美分硬幣,其官網稱首批將來自費城與丹佛的鑄造廠。

美國鑄幣局局長文特里斯·吉布森(Ventris Gibson)稱讚黃柳霜是「一位勇敢的倡導者,她為增加亞裔美國演員的代表性和扮演更多元化的角色而奮鬥」。

「這款25美分硬幣旨在反映黃柳霜取得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她克服了一生中面臨的挑戰和障礙。」她說。

黃柳霜1905年出生於洛杉磯,是中國移民的後裔。她後來採用了藝名安娜·梅·黃(Anna May Wong)。其父母是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她活躍於1920到1930年代的電影界,演出60多部電影,橫跨默片與黑白電影,也參與過不少倫敦與紐約的舞臺劇,1961年離世。

14歲時,她在電影《紅燈籠》(The Red Lantern)中出演了第一個角色,但直到她1922年在《海逝》(Toll of the Sea)出演主角之前,她一直只是龍套演員。

黃柳霜還憑藉美國電視劇《柳霜女士的藝廊》(the Gallery of Madame Liu Tsong),成為美國電視節目中的首位亞裔美國人主角。她在該劇中飾演一名中國偵探。

在美國受到歧視後,她前往歐洲,參加英國、法國和德國電影拍攝。

1960年,她入駐荷裡活星光大道(Hollywood Walk of Fame),並在次年去世,享年56歲。

以出演《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又譯瘋狂富豪、我的超豪男友)和漫威的《永恆族》(Eternals)而走紅的陳靜(Gemma Chan)將在一部即將上映的講述黃柳霜人生的傳記片中飾演她。

美國女性25美分(American Women Quarters)計畫是美國鑄幣局計畫從今年到2025年鑄造的一套流通25美分系列硬幣,每年將選入五名女性。

夏威夷原住民草裙舞教師伊迪絲·卡納卡奧勒(Edith Kanakaole)被提名為2023年的人選之一。

黃柳霜曾坦言受到差別待遇,飾演的角色下場幾乎都是死亡,她也為此說過自己「死了一千次」,酬勞也遠低于白人演員。但在數十年前沒有平權風氣的環境下,她仍努力發聲,呼籲打破亞裔角色的刻板印象

黃柳霜是第三代華人移民,祖父母和外祖父母19世紀50年代就前往這裡淘金。她從小就表現出了對表演的興趣,並在14歲時就開始在電影《紅燈籠》中得到了一個角色。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黃柳霜經常被限制在那些僅僅強調她的亞裔身份的角色中。儘管她經常扮演著僕人、妓女或其他次要角色,但她還是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名聲,成功吸引了荷裡活巨星老道格拉斯·范朋克的注意,1923年,范朋克邀請她參與年度巨制《巴格達竊賊》,這部電影成為當年美國票房冠軍,併火遍全球。

然而,在當時的荷裡活電影工業中,亞裔演員的角色幾乎都是負面的刻板形象,缺乏真正的深度和複雜性。黃柳霜反對這種類型的角色,試圖尋求更具挑戰性和真實性的表演機會。她曾試圖爭取主角或英雄角色,但她的努力通常都以失敗告終。

黃柳霜也因為她的亞裔身份而面臨著許多障礙和歧視。在當時的美國,種族歧視是普遍存在的,亞裔美國人受到了嚴重的歧視和排斥。在她的職業生涯中,黃柳霜經常被迫在製片人和導演的刻意安排下,拍攝出一些深深刻上亞裔刻板印象的影片,如《黃金獵人》和《豔舞女郎》等等。

由於厭倦了被忽視的主要角色,黃柳霜於1928年移居歐洲,並主演了英語、法語和德語的多部電影,她出眾的演技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沒多久,她的形象就傳遍了歐洲,整個歐洲的電影雜誌爭相為她刊登大篇幅的報道。她的表演展示了一個亞裔女性在電影中的真實形象,這對當時的亞裔美國人和現代電影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除了她在電影中的表演,黃柳霜還積極參與了一些社會和文化活動,並為推動亞裔美國人的平等權利發聲。她是一位活躍的社會活動家,經常在社交場閤中發言,為亞裔美國人爭取平等和尊重。

在她的演藝生涯中,黃柳霜面對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她從未放棄。她一直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可以打破偏見和刻板印象,並為亞裔美國人爭取平等權利。

黃柳霜的生平經歷是一個充滿了挑戰和坎坷的故事,她通過自己的毅力和才華,為當時受到歧視和壓迫的亞裔美國人樹立了榜樣,也為現代電影業開拓了新的可能性。她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不斷追求夢想的力量,儘管是百年以後,也依舊是傳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