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自行設計建造的飛彈驅逐艦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中國海軍大型艦艇僅裝備4艘購于「二戰」時期的蘇聯老式07型雷擊艦,無法完成遠海作戰任務。這時,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統一部署了中國發射洲際運載火箭試驗(580任務)和自行研製核動力潛艇(09工程)的戰略任務,大船集團緊緊圍繞著這兩個中心,與設計單位一道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開始為中國海軍裝備建設和國防現代化設計、研製、建造各種軍用艦船。

開天闢地:051型飛彈驅逐艦

1968年12月24日,051型飛彈驅逐艦首制艦在工廠投料開工建造。該艦建造伊始,無論是技術力量還是建造經驗,都相對匱乏。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面前,大船人不惜一切代價,全體設計施工人員披星戴月,攻堅克難,對原安裝工藝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建造工程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由於051型飛彈驅逐艦的電纜、管路與各種機電設備比普通民船多出幾倍,而其艙室空間十分狹小,組織施工異常困難。在這種形勢下,工廠領導高度重視,組成200餘人的專業施工隊伍,同時請海軍院校代辦技術訓練班,工廠也多次舉辦技術培訓班,先後對準備參加建造工作的140餘名幹部、技術人員和工人進行了三四個月的脫產專業技術培訓。其間,突破了管系安裝中工藝複雜、精度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鍋爐及主機系統難關;採用低壓鑄造新工藝,自行試驗澆鑄出105艦用的螺旋槳毛坯;解決了管頭脹管、裂紋等質量問題;對大聯鎖機構、平移機構、中心輪正反轉動機構及定位機構做了重要修改。通過一系列的努力,該艦於1970年7月30日按期下水(當時舷號為223,即後來的105號「濟南」艦)。12月31日,萬眾矚目的中國第一艘051型飛彈驅逐艦建成交工,井入列服役。

該艦從接受研製任務到完工交船,研製週期為5年時間(其中,建造週期為3年)。英國的42型驅逐艦研製週期為7年零8個月,美國的FFG—7型護衛艦研製週期為5年零7個月。與國外的相比,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國研製建造同類型艦的時間還是比較短的。

1970年3月7日,在首制艦建造的同時,首批艦的第二艘106號「西安」艦開工建造,1972年6月12日進行航海試驗,1974年11月28日竣工交付;3號艦107號「銀川」艦於1970年6月19日開工建造,1974年9月25日進行航海試驗,1976年6月28日竣工交付。當時,這些艦船所用的材料、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大多數設備的研製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開啟了驅逐艦國產化的良好局面。1978年,051型飛彈驅逐艦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濟南」艦

「濟南」艦馳騁海疆30餘載,安全航行20餘萬海裡,執行重大戰備、訓練、巡邏、演習任務20多項,完成了2000多個國防科學試驗項目,獲得300多萬個寶貴數據,為051型飛彈驅逐艦的定型和批量生產奠定了基礎,被譽為「國防現代化裝備實驗的開路先鋒」,是名副其實的「共和國第一艦」。

051 型導彈驅逐艦(“濟南”艦,旅大II級)主要技術參數
標準排水量3250噸
滿載排水量3670噸
主尺度(米)132 x 12.8x 4.6
動力系統4 座鍋爐,2部齒輪減速蒸汽輪機,總功率72000馬力
航速34節
續航力5000 海裡/14節,2970海裡/18節
編制280人
航空設施可搭載2架直-9型直升機(105號)

1979年8月2日,鄧小平同志在乘105號「濟南」艦視察登州、長山水道途中寫下了「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的題詞。

1987年,為更加適應現代化作戰理念,「濟南」艦返回母廠進行現代化改裝,加裝了直升機起降平台及機庫。1987年12月,中國海軍進行了首次直升機著艦試驗,順利完成艦機協同作戰科目。105號「濟南」艦是旅大級飛彈驅逐艦中唯—一艘能夠搭載直升機的軍艦,該艦的現代化改裝極大提昇了反潛及對空作戰能力,填補了該項目的空白,同時使工廠在組織施工改裝現役軍艦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提昇了軍工保障能力。

1989年8月,「濟南」艦攜519號護衛艦、575號補給艦,作為第二批戰鬥力量開赴南沙,以強大的軍事壓力對越南侵略行徑予以有效遏制,在保衛祖國萬里海疆的航程上留下一道道閃光的航跡。2006年3月23日,105號「濟南」艦在「中國十大名船」評選活動中名列軍船之首。2007年,該艦退出現役,現存於青島海軍博物館。

2.「西安」艦

106號「西安」艦服役達30餘年,安全航行14.7萬海裡,航時11500小時,先後8次接受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視察檢閱及外國元首的參觀訪問,並參加了中國在南太平洋進行的發射運載火箭飛行試驗、「9010」實兵海上演習、「神聖—2001」等21項重大戰備演練活動。

106號「西安」艦服役以來沒有發生一起重大事故,實現了零傷亡,這在世界海軍主戰艦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2007年9月29日,叱咤海疆30餘年的106號「西安」艦告別萬里碧海退役。同年10月22日交付海軍工程大學,用別樣的方式繼續為海防建設貢獻力量。

3.「銀川」艦

1980年,107號「銀川」艦作為編隊指揮艦在南太平洋留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道航跡。當年4月28日,以107號「銀川」艦為編隊指揮艦的艦艇群解纜起航,駛嚮南太平洋預定海域,擔負「東風五號」運載火箭的航渡護航、試驗區巡邏警戒、協助打撈數據艙等任務。

2008年6月至9月,「銀川」艦擔負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安保任務。截止到轉入奧運安保值班備勤任務之前,這名「老兵」共完成奧運安保訓練64個訓練日,參加編隊訓練20個訓練日,著重進行了海上搜救、打擊快速小目標、臨檢拿補和應召反潛四個課題的演練。截至9月17日,107號「銀川」艦連續航行25天,航行2000餘海裡,航時628小時,這對於一艘32年的老艦來說實屬不易,其船體結構性能可見一斑。作為海上安全保衛指揮艦,107號「銀川」艦為北京奧運會築起了一道安全可靠的海上防線。因出色完成任務,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支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役後交付命名城市的戰艦,為在內陸腹地進行藍色海洋國土觀愛國主義教育開 辟了一個新時代。

定型產品:051D型飛彈驅逐艦

051型飛彈驅逐艦基本型是建造的第一批次艦。051D型是正式定型並開 始批量建造的第二批次艦(D代表定型)。1976年以後,從108號「西寧」艦 起,051D型飛彈驅逐艦先後共建造6艘,其中大船集團建造了4艘,重點是糾 正、改進基本型在建造、使用中暴露的問題。最主要的改動是以雙37毫米艦炮 代替了雙57毫米艦炮,因為原雙57毫米艦炮的射速不高。而之前建造的051型 飛彈驅逐艦,在後來的返廠維修中拆除了雙57毫米艦炮,改裝雙37毫米炮。

除艦炮之外,051D型飛彈驅逐艦的改變有40多項,包括雷達系統、反 潛電子指揮系統、無線電通信系統、衛星導航系統和海上補給系統等。後改 用「海鷹—1甲」反艦飛彈,飛行高度降低到50米,採用頻率捷變技術制導雷 達,使射程提高到95千米(51海裡)。

051D型導彈驅逐艦(旅大I級)主要技術參數
標準排水量3250噸
滿載排水量3670噸
主尺度(米)132×10.2×4.2
動力系統4 座鍋爐,2部齒輪減速蒸汽輪機,總功率72000馬力
航速32.5節
續航力2970海裡/18節
編制280人

1.「西寧」艦

1980年,108號「西寧」艦編入護航編隊,參加南太平洋運載火箭飛行試驗。

1996年8月,108號「西寧」艦隨飛彈驅逐艦112號「哈爾濱」艦組成的編隊出訪朝鮮。

2009年,108號「西寧」艦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週年海 上閱兵式,在檢閱外國艦艇的閱兵式上擔任基準艦,各國軍艦列隊接受檢閱。

2013年9月25日,「西寧」艦光榮退役。

2.「開封」艦

1989年10月至1990年12月,109號「開封」艦返回大船集團中修井進行 現代化改裝,拆除了艦後部的雙聯裝37毫米口徑高炮,安裝了一座法國湯姆 遜CSF公司的八聯裝「海響尾蛇」防空飛彈發射架(備彈32枚),加裝、改 裝了作戰指揮系統、雷達等設備。這是該型艦第一次嘗試提高其防空性能,也 是大船集團首次承擔中修和改裝任務。

20世紀90年代末,109號「開封」艦進行第二次改裝,用4座四聯裝「鷹 擊」反艦飛彈取代老式的「海鷹」反艦飛彈,用雙聯裝37毫米全自動高炮取 代了原雙聯裝37毫米半自動高炮,還安裝了新的火控雷達、干擾彈發射器等 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和自動化指揮系統等,排水量增大到3730噸。改裝後的 109號「開封」艦被定為051DT型。

該艦的成功改裝,標誌著中國綜合、全面地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裝現役戰 鬥艦艇工程技術已經成熟,同時也預示著中國海軍艦艇裝備建設的發展思路由 以新船建造為主轉變為新造與改裝並重,有效延續了艦艇的生命力。

通過一系列改裝和改進,051D型飛彈驅逐艦從單純的海上反艦武器發射 平台轉變成具有一定防空能力、反潛能力的多用途驅逐艦。一批新型設備的上 艦試裝,也為後來更先進的052型飛彈驅逐艦的建造鋪平了道路。

3.「重慶」艦

1985年11月18日至19日,133號「重慶」艦單艦在對馬海峽監視途經中 國東海的蘇聯海軍基洛夫級「伏龍芝號」(舷號050)核動力巡洋艦(標準排 水量23750噸)和蘇聯海軍現代級「縝密號」(舷號672)驅逐艦(標準排 水量7900噸)。133號「重慶」艦隻身緊緊跟隨兩艘蘇聯巨艦,直到兩艘蘇 聯軍艦到達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才返航。這一幕被飛臨對峙上空的日本 海上自衛隊攝影師柴田三雄拍下,成為當時中國海軍面對超級大國海軍的挑釁 毫不示弱的精神見證。

1987年10月,133號「重慶」艦到達南沙群島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海域巡 邏,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到達該海區宣示主權。31年耕波犁浪,133號「重慶」 艦累計航程超過15萬海裡,總航時15522小時,圓滿完成60餘項戰備巡邏、 演習演練等重大任務。

2013年7月,已經30多歲「高齡」的133號「重慶」艦再次解纜出征, 參加由解放軍總部組織的三軍聯合演習,順利發射4枚靶彈。如今,告別大 洋,使命卻未停步,133號「重慶」艦作為海軍工程大學後勤學院的學員訓練 保障設施,繼續為海軍服務著。

4.「遵義」艦

1984年,134號「遵義」艦加入中國海軍戰鬥序列,先後參加了首次到 曾母暗沙宣示主權、戰備巡邏等數十項任務。

2015年7月2日,波詭雲譎的黃海某海域,伴著急促的戰鬥鈴音,134號 「遵義」艦官兵聞令而動,直撲戰位。狹小的作戰指揮室里熒屏閃爍,鍵音不絕 于耳。1枚、2枚······5枚、6枚,飛彈裹著火舌噴湧而出,134號「遵義」艦圓滿 完成任務。

8月底,134號「遵義」艦再次接到類似任務。白浪翻滾的東海某海域, 一場大規模聯合實兵對抗演練激戰正酣,134號「遵義」艦破浪出擊,又接連 發射了6枚飛彈。服役了30年的134號「遵義」艦在近兩個月內連續參加實兵 對抗演練並進行飛彈滿彈鏈射擊,船體結構卻依舊像剛剛服役時那樣穩如泰 山,不得不令人稱讚。

改進升級:051G型飛彈驅逐艦

1983年11月,051G型飛彈驅逐艦設計方案確定。165號飛彈驅逐艦、 166號飛彈驅逐艦分別於1986年8月、1987年10月在大船集團開工建造。 051GI/GII型與老式艦最大的區別在於使用了全封閉式艦橋和艦體,重點改 進了作戰指揮系統的自動化和雷達、無線電設備的電磁兼容性,改善了近程防 空能力,提高了反艦能力,總體作戰效能較051D型有大幅度提昇。該型艦是當 時中國海軍現役艦中技術裝備最先進的戰鬥艦艇,其建造成功標誌著海軍裝備 水準進一步提高,為第二代飛彈驅逐艦的研製鋪平了道路,並為全武器自動化 作戰系統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051G型導彈驅逐艦(旅大級)主要技術參數
標準排水量3250噸
滿載排水量3670噸
主尺度(米)132 x10.2×4.2
動力系統4 座鍋爐,2部蒸汽輪機,總功率72000馬力
航速32節
續航力2970海裡/18節
編制280人

1.「湛江」艦

2006年11月,165號「湛江」艦參加了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舉行的首次 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2.「珠海」艦

1994年5月17日至20日,中國海軍編隊166號「珠海」艦攜「淮南號」 護衛艦、「長興島號」打撈救生船對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進行了 友好訪問,這是中國海軍編隊首次訪問俄羅斯。

1995年8月15日至21日,為參加印尼獨立50週年紀念活動,166 號「珠海」艦攜「淮南號」護衛艦、「豐倉」艦組成編隊,抵達印尼丹戎不碌 港訪問。此次活動共有20多個國家的49艘軍艦參加,這也是中國海軍首次參 加國際海軍多邊友好交往活動。

1980年4月28日,051型驅逐艦迎來了莊嚴的使命—為「東風—5」洲 際飛彈全射程試驗的海上特混編隊護航。5月18日上午10時,新中國第一枚洲 際飛彈出鞘亮劍!幾十分鐘後,試驗區海域西北上空一個亮點鑽出雲層,劃 破長空,拉出一道耀眼的白光,直向預定落區飛來,數秒鐘後落水,激起了 150多米高的沖天水柱。十幾分鐘後,數據艙由172號「超黃蜂」直升機撒網 撈起。

此次任務東西橫跨50多個經度、4個時區,南北穿過40多個緯度,經過4 個颱風生成帶,中途不能停靠任何碼頭,在當時來說,是對中國海軍遠航能力 的一次重大考驗,也是中國海軍第一次衝出島鏈,駛入太平洋遠海。

在18艘艦船和4架直升機組成的浩蕩編隊中,包括了3艘大船集團建造的 飛彈驅逐艦。當懸掛著八一軍旗的艦艇編隊穿越加羅林群島,駛出第二島鏈, 在南太平洋上畫下中國海軍艦隊的第一道航跡時,中國海軍的歷史揭開了新的 一頁。外電評價:「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向世界昭示了中國海軍的 崛起。」於是在中國海軍艦艇史上便留下了這樣的一組記錄:「此次任務創歷 史三個第一:航行最遠—南太平洋,連續航行時間最長—36天,航海裡 程最多—8733海裡。」

051型驅逐艦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飛彈驅逐艦,解決了中國自行設計建造 的飛彈驅逐艦從無到有的問題。它的建成並批量生產、裝備部隊,是中國驅逐 艦得到初步發展的重要標誌。該型艦的建造成功,增強了中國海軍的戰鬥力, 提高了中國海軍的威望。051型驅逐艦成為中國海軍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 的主要海上戰鬥艦艇,完成了一系列演習、護航等重要任務,為進一步促進中 國武器裝備的發展、培養科研設計和工業配套能力、促進艦船科學技術的發展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51型艦早期型是中國當時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戰鬥力最強的主力戰 艦,被國外軍界與造船界譽為「旅大級」,同時也開啟了以「旅」字頭命名國 產驅逐艦的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