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世界先進水面戰鬥艦艇的發展給中國海軍的發展以寶貴的啟示。為了加快追趕世界先進水準的步伐,實現海軍戰略轉型時期的艦艇建設,中國海軍加大力度發展國產新型驅逐艦。在此背景下,大船集團承接了051B型飛彈驅逐艦的建造任務。
作為具有代表意義的國產第二代飛彈驅逐艦,該艦採用了20世紀90年代國內研製的新技術和新裝備。但艦艇的大型化是該艦建造的難點。大船集團為確保建造成功,先期加長了1號船臺和船臺滑道,改造了止滑器,同時對北塢也進行了擴建。在整個建造過程中,大船集團的軍工技改、工裝投建項目多達500餘項。由於特種鋼材低溫使用在北方尚屬首次,大船集團試驗測得數據3000餘個,經過反復探索,制定了冷熱加工施工工藝,編制了最佳工藝流程,使得特種鋼材製造的大型軍艦能從南方轉移到北方。此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的空白,也為大船集團實現全天候為海軍建造大型軍艦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艦建成後,定名為「深圳」艦,舷號167。它的成功建造使得國產驅逐艦的排水量突破了6000噸級大關。167號「深圳」艦成為20世紀中國自行研製建造的噸位最大的水面戰鬥艦艇,標誌著大船集團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綜合技術水準得到了長足進步。它的成功入列,使得中國軍艦模塊化平台技術日臻成熟,標誌著中國海軍艦艇裝備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67號「深圳」艦自服役以來,長期處於高強度使用狀態,在戰法演練、護航巡邏、宣示主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神州第一艦」名滿天下。此外,該艦先後接受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登艦視察,5次出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共14個國家,又被親切地譽為「外交明星艦」。
2000年7月5日至9月7日,167號「深圳」艦與同為大船集團建造的「南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艦艇編隊,訪問馬來西亞、坦桑尼亞和南非。其間,167號「深圳」艦橫跨太平洋、印度洋,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歷時62天,航程16200海裡,圓滿地完成了出訪任務。值得一提的是,在鄭和生活的年代,中國船隊就是沿著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以及印度洋的航線到達東非的,
此次則是中國海軍在數百年後第一次重循鄭和下西洋的航線到達非洲大陸。
2001年8月23日,167號「深圳」艦與同為大船集團建造的綜合補給艦「豐倉」艦組成艦艇編隊,對歐洲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4國首次進行訪問。此次航行,中國海軍編隊第一次通過蘇伊士運河,第一次進入地中海,也是第一次訪問這4個國家。10月7日,編隊在前往義大利途中於大西洋著名風浪區比斯開灣遭遇狂風,最高陣風達12級,浪高10米以上。途中螺旋槳多次露出水面,艦體橫搖最高達45度,已經達到這一噸位艦船的承受極限。經過兩個晝夜的洗禮,編隊最終安全通過了比斯開灣。這一事件成為中國海軍在深海大洋航行中的一個值得紀念的里程碑,同時也深深地烙下了大船集團精品工程的光輝印記。
2009年4月至8月,該艦作為編隊指揮艦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等任務。
051B型导弹驱逐舰(旅海级)主要技术参数 | |
满载排水量 | 6096吨 |
主尺度(米) | 154x16x6 |
动力系统 | 4 座锅炉,2部蒸汽轮机,总功率94000马力 |
最高航速 | 29节 |
编制 | 280人 |
航程 | 4500海里/14节 |
航空设施 | 可搭载2架直-9型或卡-28型直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