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北洋政府時期,一艘商船經奉系海軍改造,擁有了搭載一兩架水上飛機的功能,這就是被稱為「飛機母艦」的「鎮海號」。雖然這艘軍艦不是現代意義的航空母艦,但對當時處於分裂對峙狀態、艦載航空力量剛剛萌芽的中國來說,這艘軍艦就承載著國人的「航母夢」。
自「二戰」以後,航空母艦就成為最具有效打擊手段的軍艦,擁有航空母艦既是海軍核心作戰能力的體現,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自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海軍已經開始關注世界海軍強國航空母艦的發展及應用,思考航母的研製、建造問題。在此後的幾十年裡也一直通過積極論證和技術探索,為「航母夢」的實現提供了理論、技術及人才儲備,為「遼寧」艦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1年蘇聯解體,「瓦良格號」航母建造停工。1995年,烏克蘭政府決定將「瓦良格號」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船廠組織人員把當時可拆卸的設備基本拆卸下船,「瓦良格號」幾乎變成了空殼。數年後,「瓦良格號」開啟了中國之旅。2001年11月,「瓦良格號」在途經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時遇阻,大船集團臨危受命,組織人員登艦安裝導航及通信設備。漂泊502天,「瓦良格號」終於踏上中國之旅。在之後的123天裡,它先後穿越達達尼爾海峽、地中海、大西洋,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穿越馬六甲海峽,被拖行1.52萬海裡,於2002年3月3日到達大船集團。
由於長期被擱置及人為破壞,「瓦良格號」從內到外一片狼藉,而要把一個鏽跡斑斑的鋼鐵空殼建造成一艘靈動的戰艦,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這無疑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面對參研單位多、系統及設備接口多、技術複雜、施工難度大等諸多不利因素,大船集團為確保工程順利實施,想方設法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根據航母建造的特點,在保障條件上新建航母專用船塢、系泊碼頭,配備大型起重機;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完善軍工研發設計、專業技術管理、生產施工三支隊伍的配置,形成航母建造專業團隊;在管理體繫上,借鑑民船先進管理模式,組建航母工程項目組,形成航母建造管理體系。航母建造的困難在於續建與新研並行,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鑑,工程組織管理便成為重中之重。為此,大船集團加大工程策劃力度,建章立制,規範管理。
進入2009年,航母已具備全面安裝調試施工條件。3月13日,大船集團與海軍簽訂工程總承包合同,按照2010年會戰年、2011年決戰年、2012年決勝年的總體部署,保障建造工程全面提速。
2010年,大船集團全面掀起攻堅會戰高潮,每天上艦施工人員達3000餘人。
2011年,工程進入決戰年,為盡早摸清動力系統的狀態,大船集團大膽提出提前4個月先期進行摸底試驗,這相當于要在80天內完成半年的施工量。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面前,大船集團不惜一切代價,發起總動員,全體施工人員晝夜奮戰,工程施工連連告捷。
2011年8月10日,承載著國人幾十年夢想的中國第一艘航母撩開面紗,緩緩駛出大連造船廠碼頭,開始首次動力航行試驗,8月10日至14日順利完成海上摸底試驗。試驗證明,動力系統運行平穩,相關分析和設備經受住了檢驗。
2012年是工程決勝年,航母出航頻率高,週期長,任務重。大船集團堅持9月底交艦目標不動搖,周密部署,精心指揮,保證航行試驗高效運行。
2012年5月7日,檢驗航母戰鬥力的作戰系統和航保系統航海試驗全面展開。大船集團協調近百家配套單位,以作戰、航保系統滿足艦載機上艦需要為航行試驗重點,全天候保障系統安全和試驗操作成功。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母從大船集團啟航,正式交付海軍,深藍夢想變成現實。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被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艦,舷號為16。「遼寧」艦的交接入列填補了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空白,是中國海軍從近海防禦向遠海防衛轉變的重要標誌之一,同時也圓了國人的百年「航母夢」。
2012年11月23日,航母順利實現艦載機成功起降。當「飛鯊」戰鷹呼嘯騰空又穩穩降落甲板的時候,大船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遼寧」艦建造歷時8年時間,在邊研製、邊建造的情況下,大船集團繼承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拚搏、特別能奉獻」的老軍工精神,在航母建造中形成和歷練了「忠誠使命、報國強軍」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遵循規律、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拚搏精神、「團結奮鬥、同舟共濟」的協作精神。施工過程中,為了趕工期,大船人頭頂星星上艦,身披月光下船,全身心投入建造中。夏季艙室溫度高達60多度,他們在狹小的艙室里爬來爬去,汗水濕透全身,甚至中暑倒下。大船人用「愛國、創新、科學、拚搏、協作」的航母精神,書寫了中國軍工史上的傳奇。
“遼寧”艦主要技術參數 | ||
標準排水量 | 54500 | 噸,滿載排水量60900噸 |
尺寸 | 長306.4米,飛行甲板最大寬度74.4米,最大高度65.9米 | |
動力系統 | 8 台燃油鍋爐,四軸驅動 | |
航速 | 不低於28節 | |
編制 | 1960 名船員,626名航空人員,40名編隊司令部人員 | |
飛行甲板(面積) | 15100平方米 | |
自持力 | 45天 | |
艦載機 | 24 架殲-15,8架直-18F,4架直18-J,4架直9-C |
「瓦良格號」(「遼寧」艦)大事記
1983年,蘇聯軍方做出建造1143.6型航母(工廠編號106)的決定,建造工作由烏克蘭黑海造船廠進行。這也是蘇聯唯一可以建造航母的工廠。
1985年12月6日,106號航母開始鋪設龍骨。
1988年11月25日,106號航母下水,此時該艦名為「里加號」。1990年6月19日,「里加號」改名為「瓦良格號」。
1992年1月,該艦正式停工,完成度為67%。
1993年,這是「瓦良格號」原計畫的服役時間,但此時該艦停在黑海造船廠,成了烏克蘭的包袱,
1998年,澳門創律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瓦良格號」。
2000年6月14日,「瓦良格號」被拖船拖離尼古拉耶夫市黑海造船廠,開始駛向中國的航程。抵達博斯普魯斯海峽後,行程受阻,土耳其政府擔心該艦沒有動力,會影響海峽航運安全。
2001年9月,中國政府與土耳其政府就「瓦良格號」通過海峽問題進行磋商,以全面安全承諾和巨額保證金換取了後者的同意。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號」被拖帶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地中海。埃及政府不同意該艦通過蘇伊士運河,於是「瓦良格號」只能穿過直布羅陀海峽繞行非洲,經好望角進入印度洋。
2002年2月20日,「瓦良格號」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號」抵達大連。同日,引進該艦的澳門創律公司博彩營業許可證因過期被吊銷。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進入大船集團第一工場30萬噸船塢進行整修。
2005年8月初,「瓦良格號」出塢下水,船體噴塗中國海軍的淺灰色油漆。2009年4月27日,「瓦良格號」進入大船集團第三區30萬噸船塢。
2009年5月底,「瓦良格號」艏部的蘇聯海軍航空兵徽章被拆除,舷側的俄文艦名也被鏟去。
2009年8月21日,「瓦良格號」的艦島改造作業正式開始。
2009年10月初,「瓦良格號」艦島上出現了相控陣雷達的安裝基座。2009年12月4日,「瓦良格號」的艦島上開始吊裝塔狀桅杆。
2010年3月19日,「瓦良格號」被拖往大船集團30萬噸南舾裝碼頭。2010年5月30日,「瓦良格號」汽輪機組的鍋爐開始點火吹管。
2011年7月27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宣布「瓦良格號」正在接受改造,「建造航母十分複雜,目前我們正在利用一艘廢舊的航母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
2011年8月10日至2012年8月30日,完成改造的航母平台先後進行10次海試。
2012年9月3日,航母平台開始塗刷舷號,其舷號為16。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出席交接入列儀式,並登艦視察。
2012年11月25日,中國媒體首次報道了殲—15艦載機成功在航母上起降的消息。
2013年2月27日,「遼寧」艦首次抵達青島航母軍港。
2018年4月12日,「遼寧」艦參加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舉行的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