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貨幣危機的成因
墨西哥為了遏制通貨膨脹,實行了穩定匯率的政策,即利用外資的流入來支持本已非常虛弱的本國貨幣,使新比索與美元的匯率基本穩定,僅在一個很窄的範圍內波動。但由於外貿赤字的惡化,外國投資者信心動搖,在資本大量持續外流的壓力下,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宣佈讓新比索貶值15.3%。然而這一措施在外國投資中間引起了恐慌,資本大量外流愈加兇猛。墨政府在兩天之內就失掉了40-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到12月22日,外匯儲備幾近枯竭,降到了少於一個月進口額的水準,最後墨政府不得不被迫宣佈讓新比索自由浮動,政府不再干預外匯市場。幾天之內新比索下跌了40%。
墨西哥貨幣危機爆發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從1990年起,其 經濟 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首先是高利率吸引了大量外資的湧入,每年流入量達250至300億美元;其次是實際匯率逐步持續上升,損害了其出口商品的競爭力,造成國際收支經常專案的赤字增加到每年約230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7%);再次是國內儲蓄率急劇下降,上1990年的19%降到1994年的14%左右,同時,國內投資和生產率停滯,經濟成長率僅為2%。第二是墨政府推行控制通貨膨脹措施之一的穩定匯率政策時間過長,使外國投資者覺得這是一種隱含的“匯率保障”,為他們減少了風險,因而吸引了外資證券投資的湧入。然而大部分外資被用來增加消費,投資和外貿出口並未顯著增長,這就使整個經濟過份依賴外資。一旦外資流入減緩,外匯儲備就大量減少。外國投資者一旦察覺,便開始把投資於股票證券的資金回撤回本國,由此觸發了危機。
美國救援了墨西哥
1995年初墨西哥發生的“龍舌蘭酒效應”使 金融 監管當局談“酒”色變。 分析 家的分析表明,墨西哥是美國的第三大交易夥伴,如果墨西哥的金融危機不能夠得到有效遏制,則美國將在墨西哥的銷售額1995年減少100個美元,使本來貿易赤字高企的美國外貿形勢更加雪上加霜。
穩定的墨西哥比索有利於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穩定。在最近的美國政府公佈的一份報告中,克林頓政府是這樣對北美自由貿易區進行評價的,報告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對美國的經濟擴張起了積極作用。這項協定對美國的淨出口、收入、投資和出口所帶來的就業崗位都起了積極作用。正因為北美自由貿易區和墨西哥金融穩定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克林頓政府於是決定從美國340億美元的外匯穩定基金中提出200億美元援助墨西哥政府,以挽救一瀉千里的比索。以美國為主的500億美元的國際資本成功地穩定了墨西哥金融危機。
墨西哥貨幣危機的教訓
應給匯率以適當的靈活性,外資不應被用以過久地支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在資本流動比較開放自由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本身往往不夠有效。因為高利率會吸引大量短期性資本的流入,助長通貨膨脹。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如削減政府開支、補貼和政策性貸款對控制通貨膨脹會更有效力。
用外資來資助消費是無法持久的。在東亞各國,外資流入大部分被用於投資,這樣能提高生產率,增加出口和日後償還的能力。
外國組合性證券投資(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遠比直接投資者(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穩定性差。前者指外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的股票、債券投資,這種投資投機性高,外國機構投資者(共同基金、養老基金等)一旦有吹草動便會轉移資金。因此,相對來講,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有更多的優越性。因為直接投資大多是投資于實業,其目標是爭取在較長時期內獲取較高的回報率,或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投機性較小,穩定性較高。
墨西哥貨幣危機的啟示
墨西哥貨幣危機爆發有價值的啟示。墨西哥新比索與美元的匯價主要是由外國短期資本的大量湧入來支撐比索,一旦外資流入速度減緩,或者在外資不能被利用來提高國內生產率以促進出口,並且實際匯率持續過高又損害了出口商品競爭力,從而造成國際收支經常專案大量赤字的情況下,引發外資大規模恐慌性撤逃時,匯價的大幅度劇烈調整就勢所難免,最終不得不宣佈讓新比索自由浮動,並給 經濟 帶來沉重打擊。從上述墨西哥政府利用外資的政策中可以看到,墨政府對於爆發這樣的貨幣危機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防範。大量的外資用來資助消費,在湧入的外資中又有相當部分是組合性證券投資,並且與主要相關的各國中央銀行之間也無任何實質性的合作措施,以應付流動性流動資金流向的 問題 。無怪乎一旦危機引發,只能望洋興漢,不堪一擊。
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後,其主要交易夥伴是美國等少數國家。與富裕的鄰國進行自由貿易給墨西哥帶來了空前的貿易危機,從而使墨西哥的外匯儲備枯竭。自由貿易的結果只是美國低技術產業進入墨廉價勞動力市場,墨西哥的出口產品仍然是過去那些為替進口而生產的產品,對該國的產業升級毫無幫助。反思墨西哥的教訓,若 發展 中國 家按西方發達國家的苟刻要求加入世貿組織,會產生何種後果可想而知。
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來,“新興市場”成為國際資金青睞的目標,外資也一度成為墨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外國投資的目的是牟取利益。大量美資湧入墨西哥後,隨著1994年美國6次加息,以美元計價的資金成本大幅上升,墨西哥的外債負擔也驟然增加。另據有關資料顯示,1993年墨西哥接收的3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中,約80%投資在有價證券方面,直接投資僅占20%。投資資金投向的不平衡更造成經濟結構失衡,一旦出現利率和匯率風險,外資大量流失,經濟就會崩潰,因此,發展中國家在引進外資問題上應以穩妥為原則,要注重產業結構的平衡發展,要利用外資而不要被外資所利用。
墨西哥 金融 危機的產生與墨政府金融調控失當有很大關係。該國實行的將本幣貶值和自由浮動的政策,不僅未能遏止資本外流,反而使以外幣計價的債務負擔不斷加重。有鑑於此,發展中國家有必要經常保持較為充足的外匯儲備,在本國貨幣邁向自由兌換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國家銀行對金融體系的調控手段和機制,包括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等。此外,墨西哥金融危機也揭示希望利用證券市場來吸引外資以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功效極為有限,發展中國家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要格外注重外資的構成和流向,同時注意建立本國的金融穩定力量,以減輕大規模外資沒機活動可能帶來的衝擊。
泰國危機與墨西哥金融危機的異同
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泰國不是墨西哥,但是無論如何仍要保持警惕。
如果用“泰國銖”代替“墨西哥比索”,這樣看起來好像世界金融市場危機在今年夏季又出現了。 但是 歷史 不會重演。1997年的泰國不是1994年的墨西哥。 時代 不同了。政府、投資商和國際金融專家記取了以往一些教訓。 這仍可能是一場金融恐慌的第一幕,但是如果是這種情況,這場戲的情節將與上次的不同。
誠然,表面上的一些相似之處令人害怕。像墨西哥那樣,泰國以其在經濟政策方面獲得的一些成就而遠近馳名,這理所當然。但是也像墨西哥那樣,它象國外借債太多;對它的銀行極少擔心;感到自己無法保護它的貨幣以及隨著貨幣不可避免地貶值一些做法格外拙劣。同樣像墨西哥的是,泰國不願承認它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急救。西方的一位中央銀行行長說:“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想從具有雄心壯志的亞洲虎之一淪落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需要救援的名單中。” 更加不祥的是,這種狀況有蔓延的跡象。自從泰國銖7月2日貶值以來,菲律賓比索下跌了6%,利率一夜之間猛升到25%。菲律賓經濟曾準備被排除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名單之外,現在又回到了急診室。馬來西亞、印尼和新加坡的貨幣 目前 疲軟。希臘正在應付投機熱。至少有一天的時間,人們早就預言的危機看起來好像要在巴西發生。但是相似之處並不總是很明顯。
泰國的情況實際上是不同的。泰國比墨西哥小,對世界其它國家的欠債沒有墨西哥多,它在耗盡它的所有儲備之前就對殊採取了措施。它可能需要外國錢使它的銀行擺脫困境,但是與拉丁美洲明顯不同的是,泰國及其亞洲鄰國經濟增長迅速,通貨膨脹率適中,而且擁有龐大的國內存款。為摩根公司監督新興市場情況的德里克·哈格裡夫斯說:“泰國的問題比較容易糾正,而又不會發生一場可怕的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