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朝代會被分為「前後南北」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經歷了很多朝代。但是現在很多人記不清朝代表,這是因為史書中的朝代有很多明明是同一朝,卻在朝代的前面加上「東南西北」或者「前後」等形容詞。例如周朝分東周、西周,漢朝分東漢、西漢,晉朝分東晉、西晉;十六國中有後秦、後漢;五代十國有後周、後唐;宋朝又有北宋、南宋,如此看來,確實繁複難辨。那為什麼會有如此複雜的稱呼呢?

其實在當時,漢朝和宋朝都是稱漢和宋,所謂的西、東、北、南是後來為了能夠區分不同的歷史時期,史學家們加上去的。

漢朝之所以有西漢、東漢之別,而西漢又前于東漢,經考究,原因是西元前207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把都城選在長安,後來,劉邦建立的這個漢朝在西元25年被王莽滅亡了。幾年動亂之後,劉邦的後裔劉秀推翻王莽「新朝」,重新建立了國家,國號也是「漢」,這是有意為之的,劉秀自認為是西漢成帝的繼承人,沿用「漢」的國號正是為了體現他的正統身份。但是,長期的戰亂中,故都長安遭到了嚴重破壞,新朝定都只好選在洛陽。東漢之於西漢,有事而無政,意即有形勢推遷,而無制度建立。因此,後世史學家在研究時為了能夠區分這兩個漢朝,就根據兩個王朝都城的不同位置,加上「東」「西」這樣的方位詞來區分。長安在洛陽的西面,故劉邦建立的漢朝就叫西漢;洛陽在長安的東面,就把劉秀建立的漢朝叫作東漢。又根據時間的先後,也稱「西漢」為「前漢」,「東漢」為「後漢」。

宋朝也是分為兩個階段,就是我們常說的「北宋」和「南宋」。從西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登位起,到西元1127年,宋朝都沒有丟失北方國土,那時定都在北方的東京,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西元1127年,金人南下侵宋,宋高宗趙構倉皇南渡,北方大片土地拱手讓與金人。到西元1279年正月元軍攻占崖山,這個時期的宋朝定都在南方的臨安,就是現在的浙江杭州。史學家為了區別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就根據兩個都城位置的不同來加上能夠區別的字。由於東京城(開封)在臨安城(杭州)的北部,就加個「北」字,將宋太祖建的宋朝成為「北宋」,而丟掉北方國土後的宋朝就稱「南宋」了。

同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比如,五代十國就有許多國家都帶有個「後」字,如後趙、後燕、後蜀,「後」字是史學家為了將這個時期與戰國時期的趙、燕等國區別開來而加的。不然,只說燕國,就很難搞清楚究竟指的是哪個時期的燕國。還有清朝,開國時的國號稱「後金」,這是因為清朝時占統治地位的女真族,跟北宋時的金國是同族,所以當時也定國號為金,只是後人為了區分兩個金國,就在後來建立的金國前加個「後」字,變為「後金」。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對「東」「西「南」「北」「前」「後」放在朝代名詞前面的原因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史學家並不是任意放置,而根據一定的原則而選用不同的稱呼的。

如果兩個王朝有繼承關係的,就以首都相對方位來稱呼。比如西周、東周,西漢、東漢,南宋、北宋。如果兩個王朝有繼承關係,但其中一個存在時間過短,這時時間就成為一個凸顯的區別因素,那麼就只對時間過短的加方位來稱呼,如南明。如果兩個王朝繼承關係過於嚴格,就不改變稱呼,如明朝。對於那些沒有繼承關係的兩個王朝,則一般用「前後」來稱呼,不過這裡也有特殊情況,與主要王朝同名時,主要王朝並不改變稱呼,比如前唐和後唐,李氏唐朝為前唐,但是主要王朝,所以不改名。如果是兩個以上沒有繼承關係的王朝,就有前有後,如前秦、後秦,同時,作為主要王朝的嬴秦不改名。如果同時具有上述關係,比如曹魏、北魏、西魏、東魏,因為北、西、東魏間有繼承關係,所以以方位來稱呼,而他們與曹魏沒有繼承關係,所以曹魏不改名,以其作為主要王朝。特別是三國時期,與魏同時的漢和吳,因魏是主要王朝,所以這兩個王朝的定名有些不同,一個以地名稱謂,稱蜀漢;一個以方位定名,為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