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阿衝突談全球電子戰發展趨勢

引言

2020 年 9 月 27 日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在納卡的確爆發軍事衝突,隨後阿塞拜疆無人機襲擊亞美尼亞士兵畫面曝光,視訊顯示,一架隸屬於阿塞拜疆的軍用無人機一次性摧毁了亞米尼亞一個步兵班組和一輛裝甲車輛,畫面觸目驚心,引發各界關注。隨後雙方在社交平台上公佈大量無人機攻擊對手步兵單位、裝甲單位的圖片與視訊。

據 俄 羅 斯 Avia.Pro 網 站 10 月 14日報道,在伊朗動用武裝力量對阿塞拜疆展開一系列攻擊之後,阿塞拜疆也試圖對伊朗展開報復行動,報道稱,阿塞拜疆已向伊朗境內駐紮大量軍隊的重點區域出動了無人機,但由於一些未知原因,無人機並未成功擊中目標。

據「阿拉伯新聞」網站 10 月 13 日報道,當天伊朗方擊落一架越過邊境的阿塞拜疆自殺無人機,隨後不到 24 小時,又一架無人機被伊朗防空部隊擊落。從上述公開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同樣的無人機進攻發揮的作用卻截然不同。單從對亞美尼亞方的打擊效果來看,在喪失制空權的前提下,無人機能輕易形成對地面部隊的單方面優勢;但在面對有著豐富無人機對抗經驗的伊朗面前,低成本無人機要想突破雷達、電子干擾、防空火力也是不容易的。

發展現狀概述

現代戰爭一定是複雜條件下的多領域協同的作戰,其最前提條件是電磁頻率域控制權的爭奪,只有在電磁頻譜被己方自由利用的前提下,無人化、智能化的戰爭才能順利成為現實。全球很多國家都將電子戰能力建設置於優先發展地位,多措並舉打造其電子戰作戰能力。作為電子戰力量最強的國家,美國2019 年繼續加大對電子戰的軍費投入,同時從條令、機構、技術、裝備等方面進一步鞏固自身電子戰優勢,構建新質電子戰能力。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大趨勢:

(一)電子戰的形式將更加豐富,電子戰正在向電磁頻譜戰轉型,電磁頻譜戰的理念得到廣泛認同。電磁戰鬥管理將成為實現電磁頻譜控制的有效手段,成為電磁頻譜戰體系建設的核心1

在2019年7月30日,美國空軍發布新的電子戰條令,用新的條令附錄3-51《電磁戰與電磁頻譜作戰》替代了2014 年 10 月發布的條令附錄 3-51《電子戰》。新條令對電磁頻譜作戰和電磁戰進行了介紹,闡述了電磁戰的組成、機載電磁戰、空間電磁戰、賽博空間電磁戰、電磁頻譜對抗行動和電磁頻譜支持行動,解析了電磁戰行動與電磁頻譜作戰的組織、規畫、執行與評估。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將「電子戰」改稱為「電磁戰」。隨後,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宣布擬成立專門的電子戰作戰部隊,為電子戰提供組織保障2

同年 11 月,美防務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發布《制勝無形之戰:在電磁頻譜中獲得持久優勢》,該報告一大亮點是將 「體系博弈」的理念充分融入了電子戰和電磁頻譜作戰。報告建議通過大量低成本系統的靈活、動態、多樣化、自適應組合,按需形成預期效能,在多個域內對敵人實現同時壓制。運用具備機動性和複雜性的新型作戰概念,以確保充分利用電子戰和電磁頻譜作戰。

(二)人工智慧與傳統電子戰結合可有效提昇複雜網電對抗環境適應能力,智能化將是今後一個時期電子戰系統的發展趨勢與重點,無人化協同作戰方向將開創新的電子戰作戰樣式。

無人作戰力量的智能化水準,總體上仍處於「運動自主、決策受控」水準,作戰任務需接受作戰人員遠程的指令引導。但從發展趨勢看,未來新型智能無人作戰系統,將突出「戰場態勢統一認知、作戰決策自主計算」以支撐分布兵力、人機協作、蜂群作戰等超前概念3

2019 年 8 月,美國陸軍將新型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樣機整合到電子戰系統中,交付試點部隊使用。為了幫助電子戰軍官在日益複雜的戰場電磁環境中篩選出有用信號,美國陸軍于 2018 年舉辦了一場線上尋找最佳算法的信號分類公開挑戰賽。現在,陸軍開始在電子戰系統及作戰中運用該項技術4。在2019年9月的俄羅斯「中央2019」演習中,首次亮相無人機蜂群戰法,俄羅斯將10架「海雕-10」(Orlan-10) 編為無人機蜂群,攜帶了傳感器和電子戰裝備的無人機對目標進行定位與識別,隨後由武裝無人機根據載彈量的多少,選擇對雷達、天線或小型關鍵設施進行攻擊。

2019 年 12 月,美國陸軍發布了一份多域戰支援裝備採購需求公告,為陸軍最大的無人機平台 MQ-1C「灰鷹」尋求包括雷達警告接收機 / 電子支援措施載荷、電子情報載荷的電子戰裝備。

(三)電子戰正迎來發展的新機遇,升級換代正在加緊進行,新概念電子戰武器將逐步成熟並得以應用;走向實用化的高功率微波、雷射等將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電子戰裝備。

2019 年 3 月,達索公司宣布將升級「陣風 F4」 標準型戰鬥機裝備的「頻譜」電子戰系統。該系統包含了雷射和雷達告警接收機、干擾機和箔條 / 曳光彈投放器、以及電子戰管理系統,旨在對抗空對空飛彈 / 地對空飛彈威脅。

2019 年 4 月,英國 MBDA 公司披露了名為「電子戰之矛」(SPEAR-EW) 的新型空射飛彈的開發資訊。該型飛彈可以部署在 F/GR4A 「颱風」或 F-35B「閃電」戰鬥機上。它可能工作于 8.5?40GHz波段,這樣就能干擾工作于 X 波段、Ku波段、K 波段和 Ka 波段的地基 / 海上監視雷達、火控雷達以及雷達導引頭。

同月,土耳其發布了最新型電磁武器 Sahi209 Block II 軌道炮的測試視訊。在這次實彈測試中,電磁軌道炮成功穿透了 1 米厚的鋼筋混泥土結構。Sahi209 利用電磁能推進 35 毫米炮彈,可打擊 50 千米內的目標。土耳其是繼俄羅斯、美國、中國和印度第五個擁有電磁軌道炮的國家。

2019 年 7 月,雷聲公司向美國海軍交付了首套「下一代干擾機」中波段(NGJ-MB)工程與製造開發(EMD)吊艙,開始進行地面測試以及與飛機的集成測試。雷聲公司總計將交付 15 套EMD 吊艙用於任務系統測試和鑑定,以及14套空氣動力學吊艙用於適航認證。NGJ-MB 是一種高功率機載電子攻擊武器系統,通過拒止、降級和干擾敵方的威脅雷達和通信裝置來保護美軍的空中力量。NGJ-MB 具有增強的干擾能力,因此EA-18G「咆哮者」能夠在更佳的位置作戰,以支援其它打擊飛機和武器。

長期以來,機載、艦載等武器平中上裝備的各類射頻傳感器都是單獨分散地安裝在系統中,功能單一,兼容性差,不能形成一個高效的綜合作戰系統。系統中大量的電子設備引發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天線的數量越來越多,直接導致受限於作戰平台重量增加,成本加劇,維護困難等,這嚴重違背了武器裝備系統精簡高效的原則。需要基於共用射頻模塊進行實時控制,設計師用儘可能少的多功能射頻模塊構建出一個兼具任務規畫、導航通信識別、態勢感知、目標探測、跟蹤、攻擊等能力的多功能一體化綜合射頻電子系統,將「綜合」推進到天線和射頻前端。BAE 系統公司的 FAST 實驗室繼續推動研發毫米波氮化鎵(GaN)半導體技術,以對關鍵的下一代雷達、電子戰和通信技術提供支持。目前,BAE 系統公司正處於與美國空軍實驗室(AFRL)簽訂的多年合作項目上的第三階段,BAE 系統公司將繼續開發對國防至關重要的氮化鎵技術,並為美國國防部供應商提供支持美軍作戰一線傳真日前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化研究院集團甘肅銀光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單銷往葉門國家的 1900 噸 PVC 產品在客戶使用後給予高度評價,對企業產品質量及售後服務十分滿意,並表示,未來將加大銀光集團 PVC 產品採購力度。這標誌著銀光集團 PVC 產品成功打入葉門等西亞地區銷售市場,再次擴大品牌輻射力。銀光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將開拓國際市場作為提高 PVC 出口貿易數量新的增長點。企業營銷部門一方面通過甘肅省商務廳線上平台以及全球資訊網站,瞭解和搜集國際 PVC 市場供需、國際貿易及客戶資源等資訊,為開發新市場做好準備;另一方面,通過現有優質合作商牽線搭橋,主動與目標客戶溝通商議、及時提供產品報價,確定合作模式。經過不懈努力,印有聚銀牌的1900 噸 PVC 產品在葉門亞丁港順利落地。下一步 , 銀光集團將持續拓寬外貿產品出口新管道,爭取與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合作機會,不斷提昇市場的多元化開發和產品技術附加值。(賈敏 黃兆強)銀光集團成功開拓PVC產品國際新市場59研究與探討DISCOVERY的途徑。在這個多階段項目中,第一階段重點是將技術從美國空軍實驗室過渡到 BAE 系統公司的晶圓廠,第二階段是使技術成熟並擴展到 6 英寸晶圓,以降低每片的成本,第三階段與第二階段同時進行,旨在進一步擴展該技術,並嘗試更廣泛的業界技術支持,以開發下一人應用該技術的高性能積體電路。

總結與思考

本文以亞阿衝突為引,思考並得出了現代戰爭的前提是對電磁頻譜域的自由控制權的結論。結合 2019 年以來,世界電子戰發展的主要關鍵事件,從總體趨勢、體系構建、能力生成、作戰樣式、技術發展、手段創新等方面進行了總結。在總體趨勢上,電子戰正在向電磁頻譜戰轉型,重塑電子戰行業核心乃至整個軍事電子資訊領域。在體系構建上,電磁戰鬥管理將成為實現電磁頻譜控制的有效手段,成為電磁頻譜戰體系建設的核心。在能力生成上,電子戰向智能化、自適應方向不斷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的進步將賦予電子戰新質戰鬥力,推動電子戰裝備進入認知時代。在技術發展上,認知電子戰等關鍵技術和氮化鎵等基礎技術的快速發展將推動系統架構向多功能綜合、時頻機動方向發展,實現質的飛躍。在作戰樣式上,電子戰逐漸向網路化、分布式、無人化協同作戰方向發展,將開創新的電子戰作戰樣式。在手段創新上,新概念電子戰武器將逐步成熟並得以應用;實現重大技術突破、走向實用化的高功率微波、雷射等將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電子戰裝備。同時隨著裝備中資訊技術的發展,現代化戰爭作戰平台的綜合作戰性能的需求逐步上升,現代化武器系統必須適應多功能、一體化這一發展趨勢。

結束語

真實的戰爭是研究未來作戰樣式最好的樣本,雖然亞阿兩國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並不突出,但本次區域衝突中展示的無人機與無人機反制的對抗,再一次證明未來戰爭無人化、智能化等發展特點,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李洪,碩士畢業,高級工程師,從事微系統集成及智能製造方面的研究;
王超,碩士畢業,高級工程師,從事電子對抗總體技術;工作單位:電子資訊控制重點實驗室)

參考文獻

  1. 朱松,王燕 , 美國電子戰發展戰略分析 [J], 航天電子對抗 ,2019 年6:1-4. ↩︎
  2. 秦平 , 杜雪薇 , 舒百川 ,2019年國際電子戰年度發展報告 [J], 國際電子戰 ,2020 年 5:149-157. ↩︎
  3. 陳建峰 , 閆濤 . 人工智慧在電子戰領域應用及未來發展建議 [J]. 電子對抗,2018 年,No.6:6-15. ↩︎
  4. 楊曼 ,2019 年國際電子戰年度發展報告 [J], 國際電子戰 ,2020 年5:5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