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戰爭中的通信對抗

北約轟炸南聯盟時,美國把它的戰機派往那裡,包括現役主力戰機F-15、F-16、F/A-18等等,也包括代表下個十年實力的F-117A、B-2;不惜大費週折讓它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戰鬥群駛往出事海域······他們需要讓自己的武庫運轉起來,他們把巴爾幹當成了又一個現代兵器試驗場。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項實驗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就是C3I,即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它幾乎是現代軍隊大腦與中樞神經的集合。它包括兩個側面,首先要保證已方擁有完善而高效的C31系統,同時盡一切可能削弱和壓制敵方的C3I系統,因而就出現了C3I對抗。由於通信是C3I系統中的紐帶,尤其是防空指揮系統的關鍵要素,所以通信對抗是C3I對抗的重要組成部分。

像在此前的數次武裝衝突中一樣,西方國家在科索沃依然是採取由飛機和海基巡航飛彈構成的外科手術式行動,而其手術刀依然是首先切向敵方的C3I系統。在前幾個波次的空襲中,北約一直將南聯盟的指揮控制中心作為重點目標。但從連續轟炸10餘天后,南聯盟仍能不斷擊落北約飛機這一驚人事實看,表明其C3I系統的運轉並未失靈。顯然,北約遠不像在伊拉克那樣得心應手。

北約特別是美國在科索沃空襲中實施的電子戰,主要包括雷達對抗和通信對抗。下面我們就以通訊對抗的角度來看一下這場戰爭。

從美軍投放到科索沃的兵力看,其電子戰裝備的部署是全方位、多樣式的。其中,E-2「鷹眼」艦載預警飛機盤旋于防空武器射程之外,身兼瞭望塔、指揮所、通信樞紐三任;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跟隨空襲機群突防,但一般不抵近目標,而是在一定距離外進行強有力的電磁輻射干擾,壓制敵方的雷達和C31系統,支持己方攻擊機群,這種飛機上除裝有電子偵察和干擾設備外,還加掛了反輻射飛彈,必要時可直接對電磁輻射源進行攻擊;EC-130H「羅盤呼叫」C3I對抗飛機,是由C-130「大力士」運輸機改裝而成,機艙寬敞,適合裝載多種電子戰設備,專門對敵通信和指揮控制系統實施大功率的壓制干擾。

此外,美軍還有EF-111A電子戰飛機、UH-60A「快定」通信對抗直升機、F-16D「野鼬鼠」電子戰飛機等。像F-117A「夜鷹」隱身戰鬥機、B-2隱身轟炸機本身就具有電子戰功能,而其它參與空襲的飛機也可以加掛電子戰干擾吊艙。

美軍通常會採取的C3I對抗手段還包括,發射專用無人飛機、飛艇或假目標等,從而偵察、欺騙、干擾,甚至攻擊南聯盟的C31系統。

與此同時,美軍的衛星通信與偵察系統也在緊張地工作,以保證己方的全球指揮控制系統不受空中和地面交火的影響;美軍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GPS),可以使大到航空母艦,小到單兵的任何作戰單元都能隨時與最高指揮層保持聯絡。美軍還有一種十分方便靈巧的通信干擾方式,即投放式一次性干擾機,它通常由飛機或火炮投放到敵方區域,落地後自動伸出天線工作,一般採取全頻段阻塞式干擾,並具有定時自毁功能。

縱觀北約這次在科索沃的行動,儘管飛機屢被擊落,儘管用於電子戰及C3I對抗的武器裝備本身造價昂貴,但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這些裝備的支援,在訓練有素並握有俄式防空兵器的南聯盟軍隊面前,北約飛機的戰損率還會高得多。

美軍在其中的教訓會相當刻骨銘心,特別是在C31對抗方面,近幾十年來,由於對手的競爭力減弱,所以美軍裝備的升級與更新速度實際上也在放慢,其現役主力裝備基本上還是當初海灣戰爭時的水準。加之美軍在技戰術上的自大與輕敵,導致了它在科索沃陷入窘境。不可一世的F-117隱身戰鬥機被老式飛彈擊落就是一個明證,同時這無疑成為電子戰通訊對抗中的一個典型戰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