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炸彈知識大百科

航空炸彈簡稱炸彈,是用飛機或其他飛行器投放的彈藥,具有立體攻擊、靈活機動和毀傷威力大的特點,一般由裝藥彈體、穩定裝置、引信、擴爆裝置機掛裝彈耳等組成;有的可根據用途要求附加減速裝置、制導裝置、動力系統。航空子炸彈集裝於母彈箱則可構成子母炸彈或組成集束炸彈,彈體裝藥可以是普通炸彈、熱核裝藥、燃燒劑、特種藥劑、化學戰劑、生物戰劑或其他裝料,裝填係數在 0.1~0.8 範圍內。常規航空炸彈圓徑最小的不到 0.5 千克級,最大的達20噸級。航空炸彈種類龐雜,各國的分類方法按各自習慣不盡相同。按毀傷特性不同分常規航空炸彈與非常規航空炸彈;按有無控制能力分無控航空炸彈與制導航空炸彈;按彈形不同分高阻航空炸彈、低阻航空炸彈與減速航空炸彈;按增速與增程分動力增速航空炸彈與動力增程航空炸彈或滑翔增程航空炸彈;按作戰裝備與訓練、教練用途不同分制式航空炸彈與各種航空訓練炸彈和航空教練炸彈等。常規航空炸彈使用最廣泛,以戰術任務不同又分為主用航空炸彈與輔助航空炸彈;以裝藥性質不同分為普通航空炸彈與特種航空炸彈。航空炸彈廣泛用於攻擊戰場目標和後方軍事基地、交通樞紐、工業設施等戰略目標。航空炸彈的發展方向是大威力、高精度、遠端投放、多功能以及制導化等。

航空炸彈在飛機誕生不久就投入作戰使用了,在1911~1912年義大利與土耳其交戰中,義大利飛行員用手投榴彈方式實施轟炸,這就是第一次使用的航空炸彈。第一次世界大戰末,重型轟炸機的載彈量在500~800千克。第二次世界大戰初,重型轟炸機最多可帶4000千克炸彈,戰爭中數百萬噸航空炸彈傾瀉在歐亞戰場上,航空炸彈成為主要的毀傷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的B—29重型轟炸機在日本的廣島、長崎分別投下了原子彈。這是人類首次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原子彈的威力只有2萬噸左右,但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歷次局部戰爭中,航空炸彈仍為主戰武器,同時還研製了一批新型航空炸彈,其命中精度得到了明顯提高,破壞性能有所增強。以制導炸彈為例:在越南戰爭中,美軍為切斷越南物資供應命脈,對越南的杜梅鐵路橋和清化公路、鐵路兩用橋不停地轟炸,其中在1965~1968年對清化橋轟炸,美軍出動F—100、F—105等各型飛機600多批,使用250、500、750以至1 000磅各型炸彈上萬噸,不但從來沒有使這座橋中斷運輸,反而使美軍損失飛機12架。後來美國研製出制導炸彈,於1972年5月13日早晨,出動 14 架 F—4飛機攜帶 15 顆 2 000 磅和 9 顆3000磅鐳射制導炸彈及58顆500磅普通炸彈,從泰國烏汶空軍基地起飛直奔清化橋,到目標上空鐳射制導炸彈從飛機上投下,終於將這座7年炸不倒的大橋摧毀。1972年5月12日,美空軍以F—4、F—105戰鬥機和EB—66電子偵察干擾機混合編隊,使用2000磅電子制導炸彈把杜梅橋攔腰炸斷。

在 1991 年海灣戰爭中,投下的第一顆炸彈是鐳射制導炸彈,是由世界上第一種隱身攻擊機F—117A投放的。42架F—117A總共出動1296架次,約占總架次的1.5%,投下2590噸制導炸彈,約占總彈藥的3%,對占總數40%的戰略目標實施轟炸,命中率超過80%。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軍還大量使用了貧鈾彈、石墨碳素纖維炸彈。下面僅介紹幾種新型的航空炸彈。

(1)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 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是美國製造的第四代制導炸彈,採用慣導+GPS制導系統,已形成系列,代號為GBU—29/30/31/32,彈重量分別為980/454/908/454千克,前兩個為通用爆破型,後兩個為專用侵徹型。還有一種彈重 2 270 千克的專用侵徹型,代號為 GBU—37/B。

利用MK—83、84和BLU—113、109普通炸彈,換裝新的尾罩,裡面加裝制導系統的慣導和GPS全套設備以及執行機構,安定面*後面加有舵面;為了加大炸彈的升力,在彈身上包裹了彈箍翼,再安裝頭部和尾部引信,這就構成了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

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的GBU—31炸彈彈體直徑370毫米,全彈實重895千克,裝填炸藥重429千克,制導系統採用慣導+GPS,制導精度(圓概率偏差)CEP=13米(設計值),引信為FMU—139A/B電子型結構的觸發或延期引信,最大延期時間60毫秒,引信是摩托羅拉公司的產品。

假設炸彈落到使館樓頂的速度為400米/秒,引信延遲時間為60 毫秒,使館樓每層高3 米,地上5層、地下1 層,樓高為3×6米=18米;炸彈實際穿過6層樓板,炸彈落下速度不斷降低。理論上400米/秒×0.06秒=24米,也就是說,炸彈未受阻力時,60毫秒也只能運動24米,因受阻爆炸高度小於24米。實際情況是,在使館現場發現的5顆炸彈中的2顆是在使館地下室懸空爆炸,炸彈可能在落下高度約16米左右引爆。基本符合估算值。

(2) CBU—55/B油氣炸彈 油氣炸彈俗稱窒息彈、雲爆彈,用於清除雷區地雷和在叢林中開闢道路;對艦船、車輛有更好的破壞效果;也可用來摧毀工事、破壞技術裝備和殺傷掩體內的人員。

CBU—55/B 油氣炸彈是子母彈類型,SUU—49/B 母彈內裝 3 顆BLU—74/B子彈,子彈內裝33千克環氧乙烷液體燃料。母彈裝FMU—74/B 引信,每個子彈裝有引信,液體中有雲爆管。全彈重232 千克,彈徑 356 毫米,彈長 2.4 米,子彈重 45.4 千克。

炸彈離開飛機後,頭部引信開始工作把堵蓋打開,帶出第一枚子彈降落傘,繼而把第一枚彈拉出,接著第二、第三枚子彈抽出,子彈出來後,頭部的探杆伸長,引爆子彈的引信,環氧乙烷液體與空氣會發散開所生成的氣體比重大於空氣,因此像流水那樣灌向低處,如船艙、車廂、坑道等,氣團中的雲爆管引爆氣團,產生衝擊波,並燃燒,消耗大量氧氣,造成人員窒息,衝擊波和燃燒破壞設備,其威力巨大。

(3)貧鈾彈 貧鈾彈是指炮彈或炸彈的彈芯是用貧鈾合金製成的。所謂貧鈾是從金屬鈾中提煉出來核材料235U以後得到的副產品,其主要成分為238U,所以稱為“貧化鈾”,簡稱為“貧鈾”。

天然鈾中含有238U、235U、234U三種同位素,而只有235U才能用於核裂變反應,才能作為核武器和核電站的燃料。235U在天然鈾只占0.7%,而其餘99.28%為236U以及極其微量的234U,因此必須從天然鈾中提煉成高含量的235U濃縮鈾。美國國防部標準把含235U在0.3%以下的鈾材料定為貧鈾。

貧鈾密度為 18.7 克/釐米3,遠高於鋼的密度,因此製成的彈芯適用於製作穿甲彈;因為貧鈾中238U和微量的235U都是放射性物質,所以貧鈾彈有微弱的放射性,對人體有危害,會給環境造成污染。

在1991 年的海灣戰爭中,據估計美軍使用貧鈾彈超過80 萬枚,總計約320噸。A—10攻擊機就是靠貧鈾航彈,摧毀了伊拉克的上千輛T—72坦克。1994~1995年間,在波黑戰爭中美軍使用貧鈾彈10 800枚;又於1999年在南斯拉夫投下31 000枚。投下貧鈾彈的地區被嚴重污染,血液病和癌症患者急劇增多,不但無辜百姓遭殃,就是參戰的多國部隊官兵也出現了“海灣戰爭綜合征”,這都是由貧鈾彈造成的。

(4) CBU—94 石墨碳纖維炸彈 CBU—94 石墨碳纖維炸彈為子母彈,母彈型號為SUU-66/B、子彈型號為BLU-114/B。子彈中裝U 有大量直徑0.1毫米的鍍金屬膜碳纖維。炸彈投下後母彈與子彈分離,子彈爆破,碳纖維散佈在電站、變電站或高壓電纜上空,飄落到導線上,使電網短路而遭破壞。這種炸彈屬於非致命武器,但能破壞供電,造成整個城市癱瘓,危害同樣是嚴重的。

(5) БЕТAБ-500ШП反跑道炸彈 БEТАБ-500ШП反跑道炸 彈是俄羅斯研製的,用於摧毀機場跑道、高速公路、機庫、掩體等堅固目標,由彈體、火箭發動機、減速傘、安定面等組成。投彈後保證炸彈從載機上安全分離,使用炸彈不會危及載機安全。口徑500毫米;全彈重380千克,裝填炸藥重77千克;發動機重量60千克,發動機發射藥重量22千克;減速傘衣面積6米2;彈長不大於2509毫米,彈徑325毫米,翼展不大於600毫米。

炸彈從飛機上投下後 1. 2±0. 2 秒,降落傘打開,炸彈減速到35~40米/秒,落後於載機,並與水平面成50°~60°,經7.2秒士0.3秒傘彈分離,火箭發動機點燃,炸彈沿著彈道加速達160~170米/秒,當鑽地後20~32秒引爆炸彈。

(6) BL—755反坦克子母炸彈 BL—755反坦克子母炸彈是英國研製的,用來攻擊坦克、裝甲車輛、露天停放的飛機、雷達設施、小型船隻和有生力量。

主要性能:彈長 2.43~2.45 米,彈徑 448 毫米,彈重 277 千克,裝填子彈數量 147 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