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電影放映

電影在被公認為正式發明後的第二年,即1896年,便被傳來中國放映了。據上海《申報》的記載,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裡的「又一村」映出了「西洋影戲」1。根據我們的研究,這是電影在中國的首次放映2

1897年7月,上海的天華茶園、奇園、同慶茶園等處,也陸續開始放映電影。天華茶園的首次放映,連映十餘天,可見觀者之多。其票價分為四個等次,「頭等座位五角、二等座位四角、三等座位二角、四等座位一角」3。按照當時的物價比值,這票價是很不低的。

早期放映的節目,多為法國影片,也有一部分美國影片。天華茶園在介紹當時放映的情形時說:「此戲純用機器運動,靈活如生,且戲目繁多。使觀者如入山陰道上,有應接不暇之勢。」並列舉了節目內容。如《俄國皇帝遊歷法京巴里府》《羅依弗拉地方長蛇跳舞》《馬鐸尼鐸名都街市》《西班牙跳舞》《騎馬大道》《母里治地方跳舞》《拖里露比地方人民睡眠》《辣博魯里地方人民跳舞》《印度人執棍跳舞》《以劍術賭輸贏》《俄國皇帝遊歷巴雪依魯地方》《以拳術賭輸贏》《騾馬困難之狀》《西方野番刑人》《和蘭大女子笑柄》等等4。從這些節目的名稱,可以想見,當時放映的影片,還只是一些十分簡單的要聞、市容、風習,特別是各地的舞蹈的片段,但卻可給人一睹為快的新奇感。事實上,它也引起中國觀眾的莫大興趣。1897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遊戲報》第74號,刊登了一篇記述當年8月間,美國電影放映商雍松在奇園放映影片的內容和觀感的文章,題為《觀美國影戲記》。文章說:

近有美國電光影戲,制同影燈而奇妙幻化皆出人意料之外者。昨夕雨後新涼,偕友人往奇園觀焉。座客既集,停燈開演:旋見現一人影,兩西女作跳舞狀,黃髮蓬蓬,憨態可掬。又一影,兩西人作角抵戲。又一影,為俄國兩公主雙雙對舞,旁有一人奏樂應之。又一影,一女子在盆中洗澡······又一影,一人滅燭就寢,為地癟蟲所擾,掀被而起捉得之,置於虎子中,狀態令人發笑。又一影,一人變弄戲法,以巨毯蓋一女子,及揭毯而女子不見,再一蓋之,而

女子仍在其中矣!種種詭異,不可名狀。最奇且多者,莫如賽走腳踏車:一人自東而來,一人自西而來,迎頭一碰,一人先跌於地,一人急往扶之,亦與俱跌。霎時無數腳踏車麕集,彼此相撞,一一皆跌,觀者皆拍掌狂笑,忽跌者皆起,各乘其車而沓。又一為火輪車,電捲風馳,滿屋震眩。如是數轉,車輪乍停,車上坐客蜂擁而下,左右東西,分頭各散,男女紛錯,老少異狀,不下數千百人,觀者方目給不暇,一瞬而滅。又一為法國演武,其校場之遼闊、兵將之眾多、隊伍之齊整、軍容之嚴肅,令人凜凜生威。又一為美國之馬路,電燈高燭,馬車來往如遊龍,道旁行人紛紛如織,觀者至此幾疑身入其中,無不眉為之飛,色為之舞。忽燈光一明,萬象俱滅。其他尚多,不能悉記。洵奇觀也!

這是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一篇電影觀評文字。它不僅詳細地記述當時放映影片的內容,而且表達了看電影時的心理感受。在這裡,電影的幻化作用,可以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觀眾與銀幕人物、景象的疊合效應,都被一一地表達出來了。作者在這篇觀評文章的最後感嘆說:「天地之間,千變萬化,如蜃樓海市,與過影何以異?自電法既創,開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無窮之秘。如影戲者,數萬里在咫尺,不必求縮地之方,千百狀而紛呈。何殊乎鑄鼎之象,乍隱乍現。人生真夢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觀。」由看電影而想人生世事,反映了一種「人生如夢」的思想觀念。此外,該文也包含了對電影表現手段,如時空的感受和朦朧看法。

1898年5月20日,上海《趣報》發表的《徐園紀游敘》,則講述了徐園最早放映電影的情況:

堂上燭滅,方演影戲。第一齣為《馬房失火》,第二為《足踏行車》,第三為《倒行斛鬥》,第四為《酒家潔飲》,第五為《廣道馳車》,第六為《瞻禮教堂》,第七為《左右親嘴》,第八為《春度玉門》,第九為《撲地尋歡》,第十為《空場試馬》,第十一為《水池浴戲》,第十二為《造鐵擊車》,第十三為《執棍騰空》,第十四為《鞦韆弄技》。以上各出,人物活動,惟妙惟肖,屬目者皆以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

這裡記載的影片節目的內容,已經較上一年的節目內容為豐富,並以日常生活為主要內容,帶有一定的情趣性。

在中國,初具規模的經營性放映,出現於1899年。這年,西班牙商人加倫白克來到上海,先後在福州路昇平茶樓、虹口乍浦路的跑冰場和湖北路的金谷香番菜館客堂放映電影。沒幾年,由於加倫白克不善經營,收入欠佳,於是放棄繼續經營的打算。在1903年將其全部設備和影片轉讓給他的朋友也是西班牙商人的雷瑪斯(A.Ramos)。雷瑪斯接辦後,開始時仍在虹口乍浦路跑冰場放映,後遷至大馬路同安茶居經營,再後,又遷至福州路的青蓮閣,在那裡的樓下租賃了一間小房作為放映廳。對於電影放映經營,雷瑪斯比起他的前任強了許多。不僅進了不少新節目,還十分注意電影放映的宣傳。為此,他花錢雇了一些吹鼓手,穿上五顏六色的服裝,在放映廳的門口吹吹打打,以招徠觀眾。這樣,他的營業頗佳,賺了不少錢。由於有了資本,到1908年,他就在虹口海寧路與乍浦路之間的路口邊,用鉛皮、鐵皮搭建了一座可容納250人的正式電影院—虹口大戲院。這是在上海修建的第一個專門電影院,大概也是中國最早的一家電影院。後來,1912年,雷瑪斯又在海寧路北四川路修建了另一座電影院——維多利亞影戲園,這在當時是一家相當富麗的電影院。1909年,開設在南京路泥城橋西的幻仙影戲園,除演出改良戲曲、文武戲法外,也放映電影,據稱那是「由巴黎新到最新奇異影片」,而且「逐日掉換」5。1910年以後,電影放映便在上海普及開來。1912年3月,城隍廟的聽雨樓茶樓也開映電影;漢口路大舞臺東首的拐角處又開設了一家幻真影戲園,既演京劇,又放電影6。可以說早期的電影放映在上海是比較繁榮的。

1902年,北京也開始有了營業性的電影放映。這年1月,有一位外國電影放映商來到北京,幾經週折,在前門打磨廠租借福壽堂「演映」7。其影片內容,據記述者說,不外乎「美人頭旋轉微笑或著花衣作蝴蝶舞」,以及「黑人吃西瓜」「腳踏車賽跑」「馬由牆壁直上屋頂」之類8,遠不及上海放映節目的豐富。

1903年,中國商人林祝三自歐美攜帶放映機和影片等電影器材回國,在打磨廠的天樂茶園放映。這是中國人自運外國影片在國內放映的開始9。其後,前門外的慶樂戲園、三慶園、文明茶園等處也開始放映過電影”10。據說,設在東安市場內的丹桂茶園也放過電影。1920年前後,東安市場里有一家名叫「東安」的放映場所,設備很簡陋,「只是搭了蓆棚,沒有臺,在地上豎個木架子,張塊佈景,放些板凳。要是幕前面客滿了,幕布後面也賣座」11,放映時,還有人講解。但它卻在1912年12月29日東安市場的一場大火中被燒。大約這是中國第一家遭火災的電影院12。此外,大柵欄里的大觀樓戲園,也放映電影。而且效果不錯,「每晚上座常滿」,「但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僅有戲法與外洋風景」13

除上海和北京外,大約在1910年以後,電影放映便遍及全國特別是沿海一帶的大中城市了。

Reference:

  1. 《徐園節目預告》,《申報》1896年8月10日副刊。 ↩︎
  2. 對中國第一次放映電影的時間,有著不同的記載和意見。尚可進一步考證、研究。但董立甫《對電影何時輸入中國的探討》一文(載《電影文化》1982年第1輯),據1874—1875年的《申報》材料,以為標有「影畫」「影戲」字眼的演出即為「電影」,乃是一種誤解。「影戲」一詞,對中國早期電影來說,是借用的,它最早是燈影戲、皮影戲、幻燈戲等的一個總稱。董文所引《申報》登載的《影戲述略》《觀演影戲記》《記士探理活畫戲》中記述的演出,有可能是一種「活動幻燈」,屬於電影發明過程中出現的過渡性現象,還不能把它看作是已經發明完成的「電影」。儘管事實上電影在發明後還不斷地被「發明」,諸如聲音、色彩、立體、寬銀幕、環形銀幕、立體聲等等,但作為一種事物的質的界定,應當是在活動膠片可以向許多觀眾放映之後,在中國,由於「影戲」一詞是借用的,所以,在早期講電影時,常冠以「電光」二字,謂之「電光影戲」,以示和原來的影戲在概念上的區別。關於皮影戲等等的演出和早期電影放映的前後關係,錢化佛有這樣一段記載:「記得住在小花園的時候,對面開著一家茶館,名叫群樂樓,是寧波人開的。這時尚沒有電燈,燃點的是煤氣燈·····茶館開映皮人戲,用牛皮製成傀儡,和提線戲差不多。開映時,外面的燈完全熄滅,只留帷中的燈光,使皮人的影,照在素壁上,也有些像點綴元宵節的走馬燈,術者躲在幕內,不使人瞧見他暗使著皮人活動。黑影在壁上幢幢往來,情景逼真。皮人可以換衣易服。非常靈巧。最有趣的是皮人打架,你一拳,我一腳,你來一個金剛掃地,我來一個白鶴沖天,大有憑陵殺氣,以相剪屠之概,使瞧看的人,興奮得了不得。」「隔了多時,吳稚暉從法國里昂歸來,帶來許多幻燈片」,「放映給大家看,不售門票,歡迎參觀」,「幻燈片中,都是在法國半工半讀的華人生活」。「自從皮人戲幻燈片公映後,不久就有幻燈戲館演映電影,這劇館很簡陋,上搭蘆蓆棚,下面是泥地皮,列著長凳為座,門票每張售兩銅圓。電影完後,尚有種種的把戲作為餘興,所以生涯很不差。」(錢化佛:《三十年來之上海》,上海書店1984年版,第12—13頁) ↩︎
  3. 《天華茶園節目廣告》。《申報》1897年7月27日本市副刊。 ↩︎
  4. 《天華茶園節目廣告》,《申報》1897年7月27日本市副刊。 ↩︎
  5. 幻仙影戲園曾於1910年3 月19日放映《耶穌降生》,連映兩晚。該園於1912年初改為群樂影戲院。 ↩︎
  6. 幻真影戲園的電影放映,同「幻仙」「群樂」—樣,都帶有茶園的性質。所以除入場券外,還另付茶資一角。 ↩︎
  7. 曉:《北京電影事業之發達》,《電影週刊》第 1 號,1921 年北京出版。文中說:「至光緒二十八年正月,外人有攜帶影片及發電機來京者,商諸各戲園。而園主無敢借地演出者。蓋發電機既為前所未睹,而活動影片尤是令人驚異。嗣多方疏通,始在打磨廠福壽覺得一席地,以演映焉。」 ↩︎
  8. 同上。 ↩︎
  9. 據《北京往事談》(北京出版社 1988 年版)一書中葉龍草《戲園》一文的記載,天樂戲園位於前門鮮魚口街內,興建於光緒初年(1875),規模不大,起初只賣清茶,以後下午有時加演評書、雜耍等。 ↩︎
  10. 據葉文,慶樂戲園位於前門外大柵欄,建於宣統元年(1909);三慶園與同慶樂戲園斜對門,建於清中葉;文明茶園位於珠市口煤市街,建於清末。 ↩︎
  11. 《東安市場舊間浸拾》,《北京文史資料選輯》第12輯,北京出版社 1982年版。 ↩︎
  12. 據《東安市場舊聞浸拾》,1912年,袁世凱奪取政權後,為了不離開北方,指使曹銀髮動「兵變」,12月29日深夜,「兵變」發生後,這群人「從市場西門義順齋煤油店提出兩桶煤油,潑在東街7號東安市場電影院四周木板牆上,放了一把火。頓時火勢沖天,延燒全場,損失極為慘重」。 ↩︎
  13. 《商報畫報》第6 卷第9期,1932年天津出版。 ↩︎

From:中國電影藝術史 1896-1923,作 者 :李少白,邢祖文主編;李少白等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