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外國人在中國拍攝的電影

伴隨外國商人到中國來放映電影的,是他們在中國的拍片活動。

早在1896年的春夏之交,路易·盧米埃爾在他的「活動電影機」獲得巨大成功之後不久,就找了一些人把他的電影活動推廣到世界各地。「路易·盧米埃爾的放映師達到的範圍遠迄日本、澳洲、墨西哥和印度。」1這些放映師在進行放映活動的同時,也「拍攝影片」,「這些影片在供當地放映取得成功之後,就被送到里昂,登記在公司的目錄里」2。據說法國電影資料館至今還保存有當年盧米埃爾的放映師在中國拍攝的影片的片段。

差不多在法國人來中國拍片的同時,早在1896年,當李鴻章訪問美國的紐約時,美國繆托斯柯甫公司(American Mutoscope Company)曾拍攝了兩部有關李鴻 章在美國活動的影片:《李鴻章在格倫特墓前》和《李鴻章乘車經過第四號街和百老匯》。兩年後的1898年,愛迪生公司(Edison Company)效仿盧米埃爾的榜樣,也派出攝影師周遊世界各地3。在我國的香港和上海,都有過他們的拍片活動,並把這些拍下來的素材,輯成《香港商團》《香港總督府》《香港碼頭》《香港街景》《上海警察》《上海街景》等多部影片,公開發行、放映。此外,還拍了一部木偶戲影片《跳舞的中國人》。1902年,美國的另一家公司,繆托斯柯甫一比沃格拉夫公司(American Mutoscope and Biograph Company)也派人來中國,到北京,天 津拍片。後來,他們編輯、發行了《北京前門》和《天津街道》兩部影片。

1900年間,中國發生了震撼世界的義和團起義和臭名昭著的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這樣重大的政治、軍事事件,尤為外國攝影師們所矚目。以充當盧米埃爾的攝影師起家的英國人詹姆斯·威廉遜(James Williamson),以他特有的敏感,最早趕來中國北京,拍攝了一些有關1900年6月義和團起義的素材,後來編輯了一部名為《中國教會被襲記》的影片4。創作者是站在西方立場的,當然也就不可能反映出這一歷史事件的真相。美國的攝影師也拍攝了一部同樣性質的影片《進攻北京城南門》,記錄八國聯軍中的美國第六騎兵隊侵占北京城時的情景。

1904年,法國百代公司派人來中國拍片,在東北拍攝了一部《斬決紅鬍子》。之後,在1907—1909年之間,有一位百代公司的攝影師去過中國許多地方,拍攝了《大運河》《廣東水上人家》《北京街道和劇院》等片5。外國人拍的楊小樓主演的《金錢豹》和何佩亭主演的《火判官》,也可能是出於這些攝影師之手6

到中國來進行電影放映活動的外國人,有的也從事電影拍攝。義大利人勞羅(A.E.Louros)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是1907年來中國的,起先搞放映經營,1908年開始拍攝影片。這年3月,他拍攝了《上海第一輛電車行駛》;同年下半年,適逢光緒和慈禧先後去世,他又趕到北京,拍攝了《西太后光緒帝大出喪》;此後又陸續拍了《上海租界各處風景》《強行剪辮》等片。

1909年,美國人賓傑門·布拉斯基(Benjamin Brasky)來中國,投資經營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外國人在中國辦電影製片公司的最初嘗試。這家公司先後在上海和香港拍片,出品過在上海拍攝的《西太后》和《不幸兒》,在香港拍攝的《瓦盆伸冤》和《偷燒雞》7

外國人到中國來進行拍片活動,基本上是和他們到中國來進行放映活動同步的,可說是一對孿生兄弟。中國當時封建、落後、閉關鎖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的電影歷史只能從外國人來中國進行電影活動開始。這是很可悲的,但卻無法避免。這就是歷史。

Reference:

  1. 喬治·薩杜爾:《電影通史》第1卷,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年版,第350頁。 ↩︎
  2. 同上,第351頁。 ↩︎
  3. 陶樂賽·瓊斯:《美國銀幕上的中國和中國人(1896—1955)》,中國電影出版社1963年內部印行,第2頁。 ↩︎
  4. 據聞英國電影資料館現還保存有1900年拍攝的兩部關於義和圖的影片:《「舉匪」斬首》和《「拳匪」襲擊邊遠地區傳教士)。 ↩︎
  5. 陳力(Jay Leyed):《電影》(Dumying),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1972年版,第7頁。 ↩︎
  6. 這兩部短戲曲片是在前門大柵欄廣德樓戲園拍的,曾在西城新平市場里的和聲戲園及前門外鮮魚口的天樂園等處放映過。 ↩︎
  7.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前後,又有幾位美國攝影師跑來中國拍片,完成了《上海、中國》(1913)、《中國》(1916)、南中國》(1916)。《中國覺醒了》(1917),《陶賽博士看到的中國奇境》(1917)等。這些影片的思想、文化觀點不盡相同,但一般說篇幅越來越長了,比開始時僅僅是一些簡單的片段有了較多的內容,其中的《中國》一片,竟長達8本,似乎是一部走到哪裡就拍到哪裡的旅遊片。 ↩︎

From:中國電影藝術史 1896-1923 作 者 :李少白,邢祖文主編;李少白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