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豐泰」的拍片於1909年中斷之後,到1913年,又相繼有上海的新民公司和香港的華美公司開始拍攝影片的嘗試。這兩家專營性的影片公司,都與外國電影商人在資金和技術上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繫。
上海新民公司是張石川等人為承包美國商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的拍片業務而成立的。
亞細亞影戲公司(China Cinema Co.)由美國人(一說是義大利籍)賓傑門·布拉斯基所創辦,始於1909年。攝製過《西太后》《不幸兒》等片1。《西太后》可能是慈禧死後出喪的新聞片2。後來布拉斯基經營不下去了,就在1912年把亞細亞影戲公司的名義和部分資材,轉讓給了上海南洋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理依什爾和另一個美國人薩弗。依什爾和薩弗似乎頗有雄心,要在中國建立製片業,但「苦於國情隔閡,便不得不拉幾個中國人幫忙」3,於是找到了當時上海的著名買辦經潤三4的弟弟經營三和在美化洋行當買辦的張石川,請張石川當顧問」5。當時張石川對電影還一竅不通,但「為了一點興趣,為了一點好奇心理」6,便毫不遲疑地答應下來。之後張石川又找到鄭正秋,共同籌組專門為亞細亞影戲公司承包拍攝影片的新民公司。1922年上海《遊戲世界》的一篇文章對此作了比較詳細的敘述:
祭己(按:當為祭丑,即1913年),贛寧難起(按:即二次革命),四海騷然······會有美國人T.H.Sufferl(按:即薩弗)組織中國影戲公司,擬以新舞臺之《黑籍冤魂》攝製影片,謀于華洋人壽保險公司西人意直爾(按:指依什爾)。意為介紹經營三、張蝕川(按:即張石川)襄其事。經、張均因與新舞臺無深交,為代邀鄭正秋共事,使鄭與新舞臺後臺總管事夏月珊商酌辦法,而新舞臺要索甚奢,磋商至再,不肯讓步,正秋憤謂:招致文明劇人,使專為演員,計值較省。經、張贊同其說,即日實行。於是招許瘦梅、王病僧等為助手,組織新民公司,攝製中國影片7。
新民公司可以說是中國人組織的最早的、專為拍攝電影的一家製片機構,但它也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製片公司,因為其資本、器材、攝製技術都屬於亞細亞公司:製成影片後的發行放映權,也歸亞細亞公司所有。新民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影片創作—從編寫劇本到拍攝完成。新民公司還負責同參加影片演出的新劇演員簽訂合同。也可以說它同亞細亞影戲公司是一種半從屬關係。這種結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質,是在落後的舊中國發展具有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的電影藝術必然會經歷的一種過程。8
新民公司原擬將當時新舞臺演出的文明戲《黑籍冤魂》拍上銀幕,但因付價與舞臺方面未能取得一致而告吹。這樣,新民公司的第一部出品,就拍攝鄭正秋編劇,張石川、鄭正秋聯合導演,依什爾攝影的《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此後,「新民」又拍攝了《活無常》(又名《新娘花轎遇白無常》)以及《五福臨門》《一夜不安》《殺子報》《腳踏車闖禍》《老少易妻》等近20部片子。這些影片都屬於短故事片,差不多都是在1913年拍攝完成的,反映了創作者們的熱情和幹勁。而「新民」與「亞細亞」的合作看起來也比較順利。但也好景不長,由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們拍片所依賴的德國膠片來源斷絕,「亞細亞」和「新民」兩公司也就同時關閉了。9
也是在1913年,差不多同張石川、鄭正秋組織新民公司的同時(或許略早一些),黎民偉和他的二哥黎北海在香港也組織了一個性質與新民公司相近的機構—華美公司,進行了拍攝影片的嘗試。黎民偉,原籍廣東省新會縣,後隨其父在香港經商。在辛亥革命中,他是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同盟會會員。作為革命者,黎民偉很重視藝文的輿論宣傳作用。1911年初,他在香港組織了清平樂劇社,並親自登臺演出含有革命意義的戲10,影響頗大。「然為英政府所忌,禁演拘人,諸方壓制。繼思宣傳力不能普及國內,民二(1913)的時候,就想從電影方面入手。」11電影傳到香港是相當早的,黎民偉看中這種新興藝術也很自然。當時恰巧賓傑門·布拉斯基及其夥伴魏恩在把亞細亞影戲公司轉讓給依什爾等人以後,由上海去美國途經香港,經人介紹,黎民偉與之相識,遂談起合作攝製影片事宜。最後議定,由布拉斯基出資和提供必要的技術設備,由黎民偉利用其所主持的劇社(此時改名為人我鏡劇社)的演員和佈景拍攝影片,以「華美影片公司」的名義發行。從這一點來看,華美公司和新民公司雖然都主要是外國資本,但由於黎民偉有劇社基礎的投入,因此已帶有合營性質,雙方已處於比較平等的地位。
黎民偉、黎北海以「華美」名義拍攝了《偷燒鴨》和《莊子試妻》兩部短片後,本來要「作大規模的組織」12,並委託魏恩返美國後籌備機件器材。但魏恩返美後,因繼承遺產纏身,再也沒有回香港。這樣,「華美」就中止了製片活動。但黎民偉仍在繼續鑽研電影攝影技術。他和黎北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還跟其大哥黎海山從事商業活動。黎海山是日本三井洋行買辦,他們「運米往日本,幾年內賺了幾十萬」13。正是這筆資金,為黎氏兄弟以後創建民新影片公司奠定了經濟基礎;黎民偉對電影攝影技術學習研究,也使他以後在新聞紀錄片拍攝創作方面做出重要貢獻準備了條件。
「新民」「華美」之後,又有幻仙影片公司的出現。它是由張石川、管海峰14等人湊資創辦的,成立於1916年,攝影機和攝影場地均租自義大利人勞羅。拍攝了「新民」時想拍而沒能實現的新劇影片《黑籍冤魂》。也許公司就是為了拍攝這部影片才成立的,可是在不久後又因虧蝕而輟業。
「新民」「華美」「幻仙」的情況表明,中國的電影製片業是在資金十分匱乏的條件下開始的。這些製片人沒有拍攝影片所需要的大筆資金;同時,又缺乏必要的技術人才和技術知識。這樣,依賴外國電影商人的資金和技術,採取「承包」「合辦」或「租賃」的合作形式,就成了早期電影製片業起步時不可避免的途徑。這也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經濟特點。
參考文獻:
- 《中華影業年鑑》,上海中華影業年鑑社1927年版 ↩︎
- 谷劍塵在其所著《中國電影發達史》中認為「在滿清政府的統治下,絕不會有人敢攝《西太后》的」,有一定道理。1909年光緒、慈禧先後去世,拍攝慈禧出喪的新聞片是可能的。同年義大利人勞羅也拍攝了《西太后光緒帝大出喪》,是否是同一影片,待考。 ↩︎
- 萍父:《中國國產影戲業述聞》,轉引自谷劍塵《中國電影發達史》,《中國電影年鑑》,中國教育電影協會1934年版。 ↩︎
- 經潤三原為地產商人,1913年曾與黃楚九等集資創建上海第一家屋頂花園—樓外樓,內布置電影,雜技、說書、地方戲劇等。1915年,又與黃楚九在南京路西藏路口創建新世界遊戲場,樓下設有大京班、電影院等。但不久經潤三即因病去世。 ↩︎
- 何秀君:《張石川和明星公司》。《文史資料選輯》第69輯,中華書局1980年版。 ↩︎
- 張石川:《自我導演以來》,《明星半月刊)1935年第1卷3期。 ↩︎
- 公肅:《新劇蛻變記》,《遊戲世界》1922年第11期。 ↩︎
- 鄭君里在其《現代中國電影史略》(載《近代中國藝術發展史》,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6年版)中認為:「當時承辦「亞細亞」出品的劇務工作之新民公司,是帶著若干程度的買辦性質的(在1922年的影刊上,亞細亞公司名義之前常是冠以「中美合辦'四字)。」(《近代中國藝術發展史》,第17—18頁) ↩︎
- 鄭君里認為:「亞細亞公司的歇業表面上是膠片來源的斷絕,而實質上是在於小資本的企業基礎的週轉不靈(因為,除了德國,當時未參戰的美國亦生產膠片)。」(《近代中國藝術發展史》,第18頁) ↩︎
- 「清平樂」就有「平了清朝,才有安樂的日子」的含意。據說1911年4月廣州起義,革命黨人攻打總督府之役,其槍械也是利用清平樂劇社的戲箱運到廣州的(見關文清所著《中國銀壇外史》中《民新公司與黎氏兄弟》一節,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76年版)。 ↩︎
- 黎民偉:《在民新影戲專門學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轉引自張其琛《風雨之夕》,《民新公司特刊》1926年第2期。 ↩︎
- 同上。 ↩︎
- 關文清:《中國影壇外史·民新公司與黎氏兄弟》,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76年版。 ↩︎
- 管海峰,寧波人,新劇家,當過洋人通事(翻譯)。1919年在上海辦過京劇票房「盛世元音」,他自己還演過京劇和文明戲。編導過《黑手黨》之類的魔術劇。有史料說,1916年他曾組織寰球影片公司,拍攝《黑籍冤魂》,中途停頓。幻仙公司可能是管海峰獨資拍攝《黑籍冤魂》遇到困難而繼與張石川等人合作成立的。但尚有待考證。 ↩︎
From:中國電影藝術史 1896-1923 作 者 :李少白,邢祖文主編;李少白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