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潛艇歷史

印度海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是于 1950 年正式組建的。1952年,印度海軍成立了第一支艦隊——西部艦隊。1969年,印度海軍的第二支艦隊——東部艦隊成立。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一直在持續不斷地發展和壯大海軍,其中的潛艇作戰兵力是印度海軍發展的重點對象之一,經過40餘年的努力,印度海軍潛艇兵力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成為南亞引人注目的國家之一。

印度的南面瀕臨印度洋,出於地域方面的考慮,印度在發展其海軍方面,特別是在發展其潛艇兵力的過程中,首先採用從外國引進的方式,然後在積累了一定經驗並且建造技術達到一定水準之後,累採取獨立建造潛艇的方式,從而走過了與其他國家迥然不同的發展之路。印度海軍是於1968年從接受前蘇聯援助開始起步組建潛艇部隊的。1968~1975年期間,印度海軍從前蘇聯海軍陸續購置了8艘F級潛艇。這8艘潛艇之中的第一艘是「坎德瑞」號潛艇,該艇於1968年7月16日從前蘇聯運抵印度。接著,其餘的7艘F級潛艇分別於1969年1月至1975年12月相繼運抵印度。

印度政府與德國霍瓦茲公司於1981年12月11日簽訂了4艘209型1500噸級潛艇的購置與建造合同。這4艘潛艇被印度海軍命名為「希沙瑪」級常規動力潛艇。根據合同中的條款,其中第一批的2艘潛艇由德國設計並於1982年由德國霍瓦茲公司開工建造,這2 艘潛艇於1986年建成服役。

從德國引進的第二批2艘潛艇則由印度從德國霍瓦茲公司購買了建造權,從德國購買組件由印度的瑪扎岡船塢公司進行組裝建造。這2艘潛艇分別於1984年6月和9月在瑪札岡船塢有限公司開工建造。20世紀60年代以前,印度基本上不具備設計和建造大型海軍艦艇的能力。但是,為了在這方面取得迅速改觀和進步,印度採用技術引進的方式,直接汲取先進國家的技術精華,快速提高本國的水準。

1966年,印度的瑪札岡船塢有限公司開始建造英國設計的「利安德」級護衛艦,這是印度建造軍用艦艇的一個重要起點。經過 10多年的努力,瑪札岡船塢有限公司逐漸學習並掌握了建造潛艇的技術,于 1984 年開始建造「希沙瑪」級常規動力潛艇,這標誌著印度自此擁有了自行建造潛艇的能力。由印度建造的第一艘「希沙瑪」級的「沙爾基」號潛艇於1984年6月5日開工,1989年9月30日下水, 1992年2月7日服役。第二艘「山古爾」號於1989年9月3日開工, 1998年3月21日下水, 1994年5月28日服役。1984年時,印度政府曾經計畫再增建2艘209型潛艇,但是這項計畫後來被取消,因此,印度最終擁有4艘209型潛艇。

1983年,印度與前蘇聯簽訂了購買6艘蘇制的K級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的合同。後來,由於印度海軍購買德國209型潛艇計畫受阻,因此,印度海軍又與前蘇聯續簽了加購4艘K級潛艇的合同。這樣,印度海軍總共從前蘇聯購置了 10 艘 K 級潛艇。這一批 10 艘潛艇購置之後,印度把該級潛艇命名為「辛德赫格霍斯」級潛艇。這 10 艘潛艇都是前蘇聯於1986年4月30日至1990年12月30日在列寧格勒的蘇達米赫造船廠建造的。

從 1997 年開始,印度海軍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對這 10 艘「辛德赫格霍斯」級潛艇進行了現代化改裝。俄羅斯的「紅寶石」設計局、「革新者」試驗設計局以及「曙光」科研生產聯合體等部門為印度海軍的K級潛艇的現代化改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計畫。這一計畫的主要內容是在K級潛艇上裝備一套先進的反艦巡航飛彈系統、新型慣導系統以及包括飛彈控制分系統在內的自動化作戰資訊系統。經過現代化改裝的K級潛艇,將具有發射3M54型和3M54E1型(SS—N—27)潛射反艦巡航飛彈的能力。該型飛彈射程為180千米,巡航速度馬赫數為0.7,主動雷達制導,攻擊飛行速度馬赫數為2.5,彈頭質量為450千克。另外還具備了發射 SA—N—8 型對空飛彈的能力,該型飛彈利用輕便型發射裝置,採用紅外製導,射程為6千米。

根據印度與俄羅斯的協議,印度海軍的S—58 「辛杜維爾」號潛艇是第一艘經過上述內容的現代化改進的潛艇,該艇于 1997 年6月在俄羅斯的北德文斯克造船廠正式開始實施現代化改裝,於1999年4月完工。接著,俄羅斯海軍於1999年5月在聖彼得堡的「海軍上將」造船廠又對印度的另外2艘K級潛艇進行了同樣內容的現代化改裝施工。2000年5月,俄羅斯海軍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對印度的第4艘K級潛艇進行了同樣的現代化改裝。經過現代化改裝的印度海軍K級潛艇,其作戰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除了加緊購置和建造常規動力潛艇之外,印度極為渴望加入世界上擁有核潛艇國家的行列。為此,印度於1988年從前蘇聯海軍租用了一艘C—Ⅰ型巡航飛彈核潛艇,租期為 3 年,1991 年印度海軍按時把租借的核潛艇交還了俄羅斯。

印度海軍利用這3 年的時間,培訓了一批數量可觀的核潛艇艇員隊伍,更為重要的是印度海軍把前蘇聯的C—1型巡航飛彈核潛艇作為研製核潛艇的重要橋梁,充分利用3年的時間對核潛艇的結構、性能以及基本設計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從而初步掌握了核潛艇的設計技能。

於是,在此基礎上印度開始制定自己獨立發展核潛艇的計畫,這一計畫被稱為「先進技術艦艇」計畫或者P4102計畫。根據這一計畫,印度打算首先研製一種型號的攻擊型核潛艇。該型核潛艇的艇體長度為100米,水下排水量為6500噸左右,艇上裝備一座壓水反應堆和一臺功率為 70 千瓦的汽輪機,艇上裝備 7 葉螺旋槳,水下最高航速為 34 節,該型核潛艇上裝備 6 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此外還裝備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可以發射潛射反艦巡航飛彈。印度海軍打算首先建造 5 艘這種核潛艇。

然而,在研製過程中,印度卻遇到了種種困難,經過了10 年的努力,在花費了6億美元之後,印度獨立研製核潛艇的這項「先進技術艦艇」計畫如陷泥沼,始終沒有取得重大進展。2004年,印度又向俄羅斯租借了兩艘「阿庫拉」級核攻擊潛艇,並繼續進行核潛艇的研究和建造。

2009年7月26日,印度第一艘自主研發的核潛艇正式下水。這艘建造時間長達11年的核潛艇,取名「殲敵」號,該核潛艇排水量約為6000噸,造價29億美元。「殲敵號」裝有12支攜有一噸核彈頭、射程700千米的K15短程彈道飛彈。其核心單一壓水式反應堆由印度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開發。這艘潛艇要進行為期兩年的試航,計畫于 2011 年正式服役。

印度租借過俄羅斯的。有消息稱,印度國產首艘核潛艇就是以「阿庫拉」級為母型,或者參照了「阿庫拉」級的設計。「阿庫拉」 級潛艇是俄羅斯一型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

另外,據《印度時報》2010年3月17日的報道,俄羅斯方面準備將「海豹」號核潛艇租借給印度海軍,租期為10年。這艘「海豹」號核潛艇原來是俄海軍編號K—152的「阿庫拉一11」級攻擊型核潛艇。該潛艇排水量 8140 噸,長 108 米(有數據說為 111.7米),寬 13.5 米。這艘核潛艇在 1993 年就開始建造,但由於資金問題,直到2008年才完工並於2009年進入俄海軍服役。印度海軍租借這艘潛艇後,將把它重新命名為「查克拉」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