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近代軍事思想的歷史發展與主要內容

世界近代史從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到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結束,歷時200多年。這一時期由於各種不同性質的戰爭交織在一起,如封建與反封建的戰爭、資本主義與反資本主義之間的戰爭、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殖民與反殖民的戰爭,為人類研究軍事思想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基礎。而工業文明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軍隊和武器裝備發生了較大變化,外國近代軍事思想取得了長足進展。

1.外國近代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發展歷程及傑出代表

外國近代資產階級軍事思想形成於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由於相繼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並建立資產階級政權,歐洲諸國圍繞王位繼承和國家利益等問題相互之間進行了頻繁的戰爭,且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拿破崙戰爭使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引發了新式兵器的大量使用,併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新的作戰理論;一批著名的軍事家如拿破崙、比洛、克勞塞維茨和若米尼等積極地對戰爭經驗進行總結,提出了一系列卓越的戰爭理論,湧現出了如《戰爭論》、《戰爭藝術概論》等資產階級軍事經典著作。

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上半葉是西方近代資產階級軍事思想迅速發展的時期。歐美國家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運動和人民群眾反對封建農奴制的鬥爭以及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此起彼伏,不僅鞏固了資產階級政權,而且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至19世紀70年代開始,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殖民地的侵略擴張戰爭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形式。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戰爭的手段、規模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特點,戰場亦擴大到世界範圍。其間,影響較大的戰爭有:克里木戰爭、普法戰爭、美西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的實踐促進了軍事思想的不斷創新,軍事思想的發展反過來又給戰爭實踐以理論指導,軍事理論得以迅速發展,馬漢的制海權理論成為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

(1)克勞塞維茨和他的《戰爭論》

被譽為「西方兵學鼻祖」的卡爾·馮·克勞塞維茨1780年誕生於普魯士,12歲進入軍營,21歲時被選送柏林軍官學校深造,因成績優異,深得時任該校校長沙恩霍斯特的賞識。畢業後成為普魯士軍事改革派成員。1810年調任柏林軍官學校任教,同時為王太子講授軍事課。他一生經歷坎坷,曾任普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柏林軍官學校校長等職,1831年因患霍亂病逝。克勞塞維茨最大的貢獻是他嘔心瀝血著成的《戰爭論》,這是資產階級軍事科學的奠基之作,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近代資產階級軍事科學的發展。

克勞塞維茨的軍事思想主要體現在:一是深刻揭示了戰爭本質、戰爭規律以及進行戰爭應遵循的一系列原則。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不僅是一種政治行為,而且是一種真正的政治工具」,「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在對戰爭進行研究的過程當中,他還提出「理論應該是一種考察,而不是死板的規定」。在制訂具體的作戰計畫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二是在軍隊建設方面,提出步兵、騎兵、炮兵因特點不同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在使用不同兵種時應按比例進行合理配置,實行聯合作戰的思想。三是在軍事理論的發展方面,克勞塞維茨對戰略和戰術等概念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在他看來,戰略是為了戰爭目的運用戰鬥的學問,戰術是在戰鬥中使用軍隊的學問。戰略要素包括精神要素、物質要素、數學要素、地理要素和統計要素等五大類。這些要素在軍事行動中常常是錯綜複雜地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克勞塞維茨強調精神力量在作戰中的作用。關於民眾戰爭的理論是克勞塞維茨在軍事理論方面的又一重要貢獻。他提出,戰爭中如能爭取絕大多數居民的支持、支援和參加,對獲取戰爭的勝利至關重要,爭取民心和民意是進行民眾戰爭的重要方面。四是在作戰形式方面,克勞塞維茨重點分析了進攻和防禦,提出了著名的「進攻頂點論」和「攻勢防禦論」。

(2)馬漢和他的「海權論」

馬漢是美國著名的海軍軍事理論家、海軍歷史學家。自16歲時考入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畢業後到海軍服役,歷時近40年。數十年的海上生涯,使馬漢對世界海權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反映馬漢「海權論」思想的共有四部著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海權對法國革命和帝國的影響》、《1812年戰爭與海權的關係》和《美國海權利益的現在和未來》,這一思想成為影響19世紀末20世紀初乃至整個20世紀世界各大國海軍發展和海軍戰略的理論基礎。

馬漢的「海權論」思想主要表現在:一是系統闡述了海權理論及其對民族、國家命運的重要作用。他認為,海權其實就是使用和控制海洋。海權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的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二是提出了大力加強海軍建設的重要思想。馬漢認為,要取得制海權,就必須「擁有一支足與敵國在現有狀況下奪取制海權的海軍」,要有一支強於任何可能敵國的艦隊。與此同時,還要建立發達的海軍基地,這是海軍生存的根據地,也是艦隊實施海上攻擊的出發地,是支援海上攻勢作戰必不可少的依託。三是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採取靈活的作戰方法仍是海上制勝的指導思想。在馬漢歸納的海軍戰略的四要素中,集中和達到集中的方法位居第一。海軍具有陸軍所無法比擬的機動能力,這是它的最大優勢。海戰的根本原則在於通過摧毁敵人艦隊以控制海洋。

2.外國近代無產階級軍事思想的誕生及主要內容

隨著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資本主義社會所固有的各種矛盾進一步暴露並激化,作為新興的獨立的政治力量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他們同資產階級的鬥爭風起雲湧,並且由自發轉為自覺,由單純的經濟鬥爭轉變為經濟的、政治的與軍事的綜合性鬥爭,這就迫切需要正確的革命鬥爭理論作指導。馬克思和恩格斯處於無產階級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的時代,在幾十年的革命鬥爭和實踐中,他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全面總結了工人階級進行起義特別是巴黎公社起義的經驗教訓,撰寫了《法蘭西內戰》、《德國農民戰爭》、《德國的革命與反革命》等軍事著作,奠定了無產階級軍事思想的基石。馬克思、恩格斯無產階級軍事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關於戰爭的起源和根源。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原始社會物質生產發展和各部族間社會關係的深入考察,以雄辯的事實揭示了戰爭的歷史起源,即:戰爭既不是自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就有的產物,也不是永遠存在的社會現象,而只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歷史現象。人類社會的發展導致了戰爭這個怪物的出現,同樣,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最終將使戰爭永遠退出歷史的舞臺。戰爭的根源在於私有制,表現為對抗性的、特別是階級的經濟利益衝突。

(2)關於暴力革命。暴力在歷史上起著革命的作用。馬克思認為,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它是社會運動藉以為自己開闢道路並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無產階級要用暴力手段推翻資產階級統治而建立起自己的統治。無產階級暴力革命首要和基本的特徵是武裝奪取政權。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城市武裝起義是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基本形式。

(3)關於建立革命軍隊。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無產階級軍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首要條件,也是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現自己專政的必要工具。同時提出要建立一支必要的常備軍,常備軍和民兵相結合是社會主義國家武裝力量比較理想的形式。

(4)關於戰略戰術。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論述了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提出科學技術的進步必然引起作戰方式的改變,戰略的奧妙在於集中兵力,積極防禦是最有效的防禦。進攻並不是取得作戰勝利的唯一戰法,防禦的戰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