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 — 石油企業家、國際活動家和藝術品珍藏家

1988年5月,應前蘇聯政府的邀請,一位90歲高齡的美國老人,隨美國總統雷根前往莫斯科,以「觀察員」身份參加美蘇首腦會談,成為享此殊榮的唯一西方企業家。他就是著名的石油企業家、國際活動家和藝術品珍藏家、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阿曼德·哈默博士(Armand Hammer,1898—1990年)。

哈默於1898年5月21日出生在紐約市布朗克斯。其祖先系俄國猶太人,曾以造船為生,後因經濟拮据而移居美國。其父朱利厄斯·哈默是個醫生,兼做醫藥買賣,年輕時曾在鋼鐵廠工作,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後來成為美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阿曼德·哈默的名字,據說就是美國共產勞工黨的旗徽「手臂和鎚子(Arm and Hammer)的意思。

哈默中學畢業後,進入哥 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學習,1919年畢業。其後,他又繼續深造,於192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時年23歲。接著,他被保送到紐約市貝爾維尤醫院當醫生。但他萬萬沒有料到,他還沒有正式開始行醫便轉做其他工作了。

就在哈默準備去醫院實習之際,他聽說了蘇俄烏拉爾地區疫病蔓延的消息。出於同情之心,他毅然決定自帶一套從陸軍醫院購買的簡易流動醫療設備前往蘇俄,從事醫療工作。1921年8月到達莫斯科後,他發現對當時的蘇俄來說,最為急需的是糧食而不是醫藥。於是,他便向蘇俄政府建議,用價值百萬美元的糧食換取蘇俄的毛皮和魚子醬。當時,蘇俄政府為了醫治戰爭創傷,迅速恢復國民經濟,正在實施新經濟政策。所以,哈默的建議很快被蘇俄政府所採納。列寧接見了哈默,鼓勵他建廠投資,並同蘇俄進行貿易。於是,他成為第一個獲得特許權的外國人,取得了在西伯利亞地區開採石棉礦的許可證。後來,他又在莫斯科建立了美國聯合公司。除了自己辦廠外,他還積極遊說美國其他一些大企業同蘇聯做生意,並成為福特汽車公司、橡膠公司、打字機公司等38家美國公司在蘇聯的代表。後來,他又在蘇聯辦起了一家鉛筆廠。為了克服當時蘇聯沒有技術和設備的困難,他用高薪從德國聘來技術人員,從荷蘭引進了機器設備,僅半年時間便迅速投產,當年便獲利達百萬美元。哈默的成就使他成為蘇聯政府的朋友和「特殊的」客人。他與一位蘇聯著名女歌星結為夫妻,準備長住蘇聯,大幹一番。

但是,1924年列寧逝世後,蘇聯的經濟政策逐漸發生了變化,陸續將外國企業沒收或作價收歸國有,因而使哈默在蘇辦企業的路也走不通了。於是,他便大量收購沙皇時代的藝術珍品,並於1930年帶著大批珍寶回到了美國。回國後,他先後在紐約和洛杉磯辦起藝術館,並在展覽的同時從事文物買賣,發了大財。由於他的展品非常名貴,因而藝術館大受觀眾青睞,生意煞是興隆,以致紐約著名的藝術館為之眼紅。後來,他雖不再做文物生意了,但對文物珍品的癖好卻絲毫未減,常不惜重金收買,予以珍藏。其藏品曾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受到普遍歡迎。

從30年代後半期起,哈默還相機行事,從事過釀酒、飼養和新聞廣播等行業的工作,獲利頗豐。1956年,58歲的哈默第三次結婚,並遷往洛杉磯,準備退休之後安享晚年,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卻使他大器晚成,成為著名的石油企業家。

原來,當時有一家小石油公司,由於經營不善而連年虧損.頻臨破產,請哈默投資予以挽救。哈默慨然應允並於不久後當上了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此公司即為當今赫赫有名的美國西方石油公司。

哈默入主公司後,以企業家的魄力在公司內部實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頓和改革措施,使公司起死回生,業務有了發展,利潤逐年上升。公司的石油探採範圍由國內到國外,從陸地到海洋,不斷擴大,先後在中東、拉美等地區的許多國家找到豐富的油源。尤其是在北海地區,西方石油公司雖然進去最晚,但卻出油最早,取得明顯成效。在他的精心經營下,公司的業務構成也發生很大變化,由單一石油企業發展為包括煤炭、化學、肥料、金屬處理等多種類綜合企業,並在世界5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銷售額近200億美元,總資產達167億美元,成為美國有名的大企業之一。

哈默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絕非如同一些人所說的那樣,是由於交了「好運」或有什麼「鬼才」,而是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只知道「努力工作」,「每週工作七天,每天干十四、五個小時」。他雖然有個舒適的家,但卻為了工作而經常乘飛機在全球各地奔波,每月難得在家呆上幾天,其足跡遍及世界幾十個國家。這對於一個高齡老人來說更是難能可貴的。更值得稱道的是,他的創業精神並未因年事已高而減弱。70年代以來,他先後同前蘇聯和東歐等國家簽訂了一些大型投資項目,這些項目投資多,週期長,並具有一定的風險。如果沒有高度的創業精神,是很難想象的。哈默正是以高瞻遠矚的創業精神,不斷為公司開拓新的國外市場。

哈默還是一個積極的國際活動家。多年來,他一貫致力於世界和平和人類幸福的事業,主張消除戰爭熱點,開展東西方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他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和平和人權會議」的發起者和贊助人。1987年,他受聯合國副秘書長之托,為和平解決阿富汗問題,穿梭往來於各國首都之間,會見過雷根、戈巴契夫、納吉布拉、齊亞·哈克等領導人,為促成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作出了重大貢獻。1988年前蘇聯發生大地震後,他立刻攜帶100萬美元的支票、醫療器械和藥品飛往地震災區救援。另外,他還極力促進美蘇舉行最高級會談,以消除分歧和猜疑。他之所以能應邀以「觀察員」身份參加美蘇首腦會談,正是由於他在緩和國際局勢方面作出巨大貢獻的結果。

哈默還是中國人民的誠摯朋友。他自1979年起多次應邀來我國訪問,每次都受到我國黨政領導人的熱烈歡迎和親切會見。他對我國友好,讚揚我國政治穩定,經濟改革必將成功,認為中美貿易大有可為。1982年,他與我國簽訂了合作開發山西平朔露天煤礦的可行性協議書,儘管遇到重重困難,但他仍充滿信心。經雙方共同努力,終於使這個最大的中外合資開發煤礦項目於1985年破土動工,兩年後開始出煤。他的公司還在美國各石油公司中率先獲得在我國近海勘探石油的權利,參加了開採我國海洋石油資源的投標。他還於1982年在北京舉辦了「哈默藏畫500年原作展覽」,使我國廣大觀眾欣賞到了世界著名藝術家的珍貴作品。1990年3月,他以92歲高齡再次訪問我國,表示要繼續擴大同中國在煤炭、石油、化工領域的合作。他積極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實際行動,為促進中美關係的發展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1990年12月10日,哈默因病逝世,終年92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