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 電氣科學的先驅、政治家

在他的墓碑上,刻有他生前親自撰寫的墓誌銘,其中稱自己為「印刷工富蘭克林」。然而,歷史不會忘記他的豐功偉績。作為科學家,他是電氣科學的先驅;作為政治家,他與華盛頓、傑斐遜齊名。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出 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城一個貧窮的家庭,父母都是英國移民,以制肥皂和蠟燭為業。富蘭克林從小喜歡讀書,但因家境貧困,只上了兩年學便中斷了學業,幫助父親製作蠟燭,維持家庭生活。富蘭克林12歲時當了同母異父哥哥的學徒,他哥哥當時承辦《波士頓公報》的印刷。在當學徒的5年時間裡,他利用一切機會,刻苦讀書,練習寫作。1723年,他到費城謀生,在一家印刷所當了印刷工,後來還到倫敦當過印刷工。1726年,他自己開設了印刷所。富蘭克林一生沒有脫離印刷工作,他為自己曾是印刷工感到自豪。

1727年,富蘭克林與友人組織了「共讀社」,共同切磋、討論各種自然和社會問題。1730年,他創辦了《賓夕法尼亞報》,登載藝術、科學等方面問題,這份報是現在《星期六晚郵報》的前身。1731年,在他的倡導下,「共讀社」的會員們把自己的書匯集起來,共同使用,後來又捐款購書,由此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個圖書館。1732年,富蘭克林編寫和發行了一種曆書——《窮理查曆書》,其中印有天文學、經濟和生活等各方面知識,深受人們歡迎,它不但風行於美洲,也風行於歐洲。

1736年,富蘭克林當選為賓夕法尼亞議會秘書,從此正式參加政治活動。1737年,他又被聘為費城郵政局長。在費城任職期間,他創辦了消防隊、公共醫院和警察機構,為費城的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

1743年,富蘭克林將處於半停頓狀態的「共讀社」改組為「美洲哲學會」,他擔任秘書之職。

富蘭克林多才多藝,具有廣博的知識和敏銳的才智。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時刻注意著大自然的一切。當時有個令人迷惑但卻帶根本性的科學問題吸引著科學界人士的注意。電究竟是什麼?千百年來,人們對電都百思不得其解。1745年,德國波美拉尼亞的克萊斯特和荷蘭萊頓的馬森布羅克幾乎在同時作出一項發明,這就是「萊頓瓶」,它可以儲存由摩擦玻璃管而產生的電。富蘭克林對萊頓瓶產生濃厚興趣,開始電學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驗,他在1747年末得出結論:電不是由摩擦產生的,而是通過摩擦而集中起來的,電是散布於物質中的一種元素,而且電有正、負。他的這個結論說明瞭電的來源和電在物質中存在的情況。這是富蘭克林在電學理論上的一個大貢獻。

那麼,自然界中的雷電又是怎麼回事呢?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雷電是「上帝之火」,是天神發怒的象徵。富蘭克林通過長期的觀察,認為雷電是大氣中的強烈放電現象,它和物體摩擦所生的電是相同的。為了證實自己的看法,1752年7月,富蘭克林做了一次風箏實驗,這就是世界聞名的費城電風箏實驗。這天,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富蘭克林和兒子威廉在牧場上放出了風箏。風箏是富蘭克林親手製作的,他將兩根細棍交叉綁好,繃上一塊絲綢,製成風箏,再在一根棍上綁上一條有尖端的金屬針,針的一端連著放風箏的麻線,麻線尾端接上一條絲線,綁上一枚金屬鑰匙。富蘭克林和兒子等待著。突然,他發現麻線尾端散亂的纖維伸展開來了,一條條互相排斥著。他立刻伸手去碰金屬鑰匙,頓時受到強烈震動。他由此得出結論,雲中充滿了電,雷電確實是大氣中的放電現象。接著,他又把雷電引入了萊頓瓶,進一步證實了電的性質。達蘭貝爾向法國科學院介紹富蘭克林的這一成就時,借用了古羅馬詩人尤維納爾的詩句——「他從天上奪下了雷電」。富蘭克林從此一舉成名,人們稱他是「把上帝和雷電分家」的人。

既然雷電也是電,為什麼不能駕馭它呢?為什麼不能保護住宅、穀倉和公共建築物以免遭雷擊呢?富蘭克林在思考著這個問題。經過反復實驗,他終在1752年夏發明瞭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他把避雷針安在自己屋頂上。接著,北美很多人都在屋頂安了避雷針。消息不久傳到英國,英國人立即採用了這一發明。英國皇家學會在未徵得富蘭克林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就推選他為會員。到1784年,整個歐洲的高樓大廈都安上了避雷針。避雷針的發明,開創了電學史的新紀元,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正是由於有了避雷裝置,如今世界各地聳入雲宵的幾十層乃至上百層的摩天大樓才安然無恙。

在這之前,富蘭克林還發明瞭新式火爐,稱為「富蘭克林火爐」。1753年,他設計並製造了美國醫學史上頭一個具有伸縮性的導尿管。同年,他又率先試驗了一些物體傳熱的靈敏度。以後又研究了液體蒸發時熱量的散失情況、鉛中毒效應和力學原理,發明瞭老年人帶的雙焦距眼鏡和三輪鍾。

作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富蘭克林不僅在科學發現和發明上豐富了美國,他的巨大影響力也促進了北美各殖民地的文化活動。他幾乎處在北美的每一個文化活動的中心。他鼓舞了許多人去鑽研科學。他一生四次擔任英國皇家學會理事會理事,曾獲得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榮譽碩士學位以及英國愛丁堡大學、聖安德魯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博士學位。

富蘭克林的科學研究和發明是在他進行社會政治活動的同時完成的。1754年,他以賓州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阿爾巴尼舉行的代表會議。會上,他提出了著名的阿爾巴尼聯盟計畫,主張建立殖民地聯盟。以後,他幾次代表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利益,到倫敦與英國政府交涉。他反對英國在北美實行印花稅法令和高壓法令。

北美獨立戰爭爆發後,他投身革命,擔任賓州治安委員會委員和主席。他組織義勇軍,採辦軍火,發行軍需公債,用武力保衛賓州。他還和托馬斯·潘恩共同起草了賓州憲法。1775年5月,他參加了第二次大陸會議,1776年,參加了《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

美利堅合眾國建立後,富蘭克林擔任了郵政總長。他重新組織郵政工作,在短期內取得了顯著成績。1776年秋天,他奉美國國會的派遣前往巴黎,以特使的身份促使法國參戰,打擊英國。到法國後,富蘭克林運用他的淵博知識和在學術上所享有的崇高聲譽,首先爭得了法國社會輿論的廣泛同情和支持,搞到了大批軍火,解決了戰爭之急需。接著,他利用英法之間的矛盾,以圓滑的外交手腕,對法國政府施加壓力,使法王同意支援美國。1778年,他代表美國與法國簽訂了《美法友好商務條約》和《美法同盟條約》。接著又爭得了西班牙和荷蘭參加對英戰爭。富蘭克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國際條件。當獨立戰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時,他又肩負起與英國和談的任務。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迫使英國於1783年簽訂《巴黎和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富蘭克林回國後被選為賓州州長,由於全州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他連任4年。這期間,他採取了一些措施,改變了賓州的外貌,還舉辦一些公共事業,大力發展他一手創立的賓州大學。1787年5月,他帶病參加了美國憲法的制定工作,是費城制憲會議最重要的成員之一。議會在制憲過程中發生意見分歧.

他贊成民主制,主張建立一院制國會,反對種族主義和奴隸制度,力促憲法通過。

富蘭克林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沒有擔任公職,但經常發表時論。1790年4月17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在費城逝世。噩耗傳到法國國民大會,米拉波起身說道,若是在古代,古人會築起祭壇來敬拜他,「因為他知道怎麼馴服雷電,打倒專制。」一語道破了富蘭克林一生活動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