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倫敦(Jack London) — 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傑克·倫敦(Jack London,1876—1916年)是享譽世界的現實主義作家。他自幼歷盡人世間的苦難和艱辛,憑著頑強的毅力,在逆境中奮進而成名。他的優秀作品具有現實主義的批判力量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美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1876年1月12日,傑克·倫敦出生於加利福尼亞的舊金山市。父親是破產農民,家庭非常貧困。他8歲就幫家裡幹活。10歲時當報童,每天披星戴月,在上學之前,放學之後各送一趟報紙,星期六和星期天還要出去幹各種雜活,把收入的每一分錢都交給家裡。他14歲時因父親被火車撞傷,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到奧克蘭罐頭廠當童工,每天干10多個小時,僅掙一角錢。他無法忍受奴隸般的勞動,不久,在舊金山港灣幹了一年違禁捕牡蠣的「蠔賊」。後來,又在一條船上當了一年左右的水手,到過日本。回國後在黃麻廠和發電廠做工。1894年,西部幾個城市的失業工人組織起來向華盛頓進軍。要求改善生活條件。傑克·倫敦參加了這次進軍。請願活動遭鎮壓後,他開始了流浪生活。在尼亞加拉,曾被當作「無業游民」逮捕罰做幾個月的苦工。回到故鄉後,一邊拚命幹活,一邊在奧克蘭中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發奮讀書。其實,他在念小學時就讀了許多有關旅行、航海和冒險的書籍。工作以後,他擠時間讀書、練筆,渴望成為一名作家。現在,他已同時接觸馬克思和尼采的著作,並以頑強的毅力練習寫作大量的詩歌、小說和論文。1897年,北方的阿拉斯加發現金礦,倫敦被捲入淘金的浪潮。這次北方之行,他沒淘得一粒金沙,卻得了壞血症,然而卻為日後寫作積累了大量素材。他回到舊金山以後,決定不再像牲口一樣出賣勞動力,而一心想當一名出賣「腦力」的文學家。從此,他心無旁騖,投入艱苦的文學創作中去。

從1898年,倫敦的幾篇作品陸續在《大陸月刊》、《黑貓》等雜誌上發表。1900年1月,他的中篇小說《北方的奧德賽》在很有影響的雜誌《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使他一舉成名。倫敦的早期作品中,以被他稱為「北方傳奇」的短篇小說最受讀者歡迎。這些作品主要描寫普通淘金者在阿拉斯加荒野上的生活與鬥爭,題材新穎,富于傳奇性和異鄉情調,表現一種原始的、粗獷的純樸之美。其中名篇《熱愛生命》(1906年)塑造了一個具有強烈求生慾望和頑強毅力的淘金者的形象。《寂靜的雪野》、《女人的剛毅》等表現了淘金者患難與共的友誼和高尚情操。《黃金谷》(1906)描寫淘金者為爭奪金礦互相殘殺。《老頭子同盟》(1902)則控訴白人殖民者的掠奪和印第安人的反抗與鬥爭。

1902年,他應邀去南非採訪,隨即去英國倫敦調查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根據調查結果寫成特寫集《深淵中的人們》(1903),生動地描寫了倫敦東區貧民窟和貧民收容所的真相,用活生生的事實控訴英國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

他的兩部描寫動物的小說《野性的呼喚》(1903)和《白牙》(1906)被認為是優秀的作品。前者描寫一個名叫巴克的狗與群狗鬥爭後,逃入原始森林,變成了狼。後者寫一隻狼在體貼的主人訓練下變成狗,最後咬死主人的敵人,救了主人的命。作品通過動物之間的衝突,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的鬥爭。這兩部作品也像「北方傳奇」中的許多作品一樣,反映了作者」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思想。

1904年,倫敦發表了長篇小說《海狼》,立刻引起轟動,成為當年暢銷書之首。這部作品揭露一個尼采式的「超人」「海狼」勞森的極端殘忍和利己主義。作者寫本書的目的是批判尼采和他的超人哲學,然而他過多渲染了「超人」的力量和意志,批判顯得軟弱無力,反映作者並未完全擺脫尼采對他的影響。

傑克·倫敦在19世紀90年代就參加社會主義運動。1900年,他參加美國社會黨,並代表社會黨參加過奧克蘭市市長的競選。1905年9月,他當選為在紐約成立的「大學社會主義協會」會長。自10月份,便以會長的身份到全國各大城市講演,宣傳社會主義,支持工人運動。1906年1月他在耶魯大學作的題為「革命」的演講和在紐約的題為「將臨的危機」的演講受到大學生和與會工人的熱烈歡迎。他還將講演稿整理成論文發表,比較著名的有《我如何成為社會黨人》、《階級鬥爭》、《工賊》、《生活對我的意義》等。

1908年,傑克·倫敦出版了政治幻想小說《鐵蹄》。這部小說描寫主人公安納斯特·埃弗哈德領導工人同「鐵蹄」—美國資本家的寡頭政治,即資產階級專政進行鬥爭。小說控訴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和壓迫;揭露法庭、新聞、教會等機構是資產階級剝削和壓迫工人階級的工具,描寫「鐵蹄」培養工人貴族,破壞工人團結,政府軍隊鎮壓人民起義,革命派進行公開的和地下的鬥爭,人民群眾也舉行推翻「鐵蹄」的芝加哥武裝起義。作者告誡人們:「可怕的魔影愈來愈近」,「鐵蹄正在踩下來,要粉碎全人類」。這是對法西斯主義所作的粗略的預言。作者強調,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要經過長期的,許許多多次的流血鬥爭。但他在小說中過分強調個人在革命鬥爭的突出作用,而把群眾描寫成為沒有政治覺悟的烏合之眾,反映作者在思想上的缺陷。

1907—1908年,傑克·倫敦在出海進行冒險旅行的途中寫下了長篇小說《馬丁·伊登》,於1909年出版。這部帶有自傳性的小說,在思想和藝術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因而成為他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一個出身貧寒的現實主義作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命運。主人公水手馬丁·伊登由於偶然的機會結識並愛上了出身典型資產階級家庭的女大學生魯絲。他自知地位低下,為了獲得愛情並擠進上層社會,他忍受內心巨大痛苦,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文學創作中奮進而成名。於是,過去看不起他的人一個個跑來籠絡和巴結他,曾一度宣布解除婚約的魯絲也哭哭啼啼地要求恢復關係。面對一個個勢力的市儈,特別是認識到魯絲的目光短淺和心地狹窄,他覺得自己受了社會的欺騙,在極度絕望中投海自盡。小說以生動、深刻的藝術形象描寫了一個「美國理想」的幻滅過程,從而揭露和否定了資產階級社會。作者對馬丁·伊登的個人主義奮鬥持否定態度,但沒有指出他的悲劇在於背離勞動人民,雖對現實社會進行了批判,但未能指出光明的方向,作品流露出他悲觀失望的情緒。

繼《馬丁·伊登》之後,傑克·倫敦根據自己冒險旅行搜集的素材,以太平洋為背景,寫了幾十篇被稱為「南海故事」的短篇小說。描寫白人殖民者屠殺、掠奪土著居民的《馬希普的房子)、《唷、唷、唷》和描寫一個外表漂亮、內心殘忍的女性的《在甲板的天篷下》,都是其中的上乘之作。從1910年至1916年,他寫的作品很多,其中優秀的有長篇小說《天大亮》(1910)和《月谷》,短篇小說《德布斯之夢》(1913)、《墨西哥人》(1913)和《強者的力量》(1914)等。

在一生最後6年中,傑克·倫敦逐漸脫離工人運動和社會鬥爭,一味追求個人享受,建立名為「狼舍」的豪華別墅。1913年,由於「狼舍」毀於大火和家庭糾紛,精神受到嚴重打擊。為了還債,他不得不趕製不少迎合出版商口味的粗製濫造的作品。1914年,美國對墨西哥發動侵略戰爭,他受重聘去墨西哥報道戰事,一反過去對墨西哥人民同情的態度,為美國的侵略行為辯護。晚年他經濟負擔過重,身體多病,精神陷入嚴重危機。1916年11月21日,他在絕望中服毒自殺。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