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變動中的邊界(1997年之前)

以色列是一個既古老而又年輕的國家。說它古老,是因為三千年前猶太民族就在巴勒斯坦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說它年輕,是因為當代以色列國誕生於二次大戰後的1948年,迄今只有50年的時間。以色列也是一個在當代世界知名度很高的國家,這不僅因為幾十年來它曾多次在戰爭中打敗人口數十倍於它的阿拉伯鄰國,而且還因為它能在惡劣的環境中迅速發展,成為中東地區經濟、軍事實力和社會發展水準等方面都首屈一指的國家。另外,以色列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匯之處的中東地區的中心,虎視著連通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蘇伊士運河,靠近盛產石油的阿拉伯半島,地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這裡還是古代文明發源地之一,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這一切,都使以色列在國際社會中格外引人注目,也使學術界對它充滿了研究的興趣。

根據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關於巴勒斯坦未來治理問題的決議」(即181號決議),巴勒斯坦被分成一個「猶太國家」、一個「阿拉伯國家」和耶路撒冷國際共管區。猶太國面積為1.45萬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5%,阿拉伯國面積為1.16萬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面積的44%,由聯合國管轄的耶路撒冷及其附近地區約為187平方公里。

但是,隨之爆發的第一次阿以戰爭很快便改變了聯合國決議所規定的邊界。決議中規定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國家未能建立起來,其土地被約旦、埃及和以色列三國瓜分。約旦獲得了5,260多平方公里的約旦河西岸地區,埃及獲得了350多公里的加沙地帶,其餘的6,200多平方公里被以色列佔有。耶路撒冷城被一分為二,約旦占領了東城(即舊城),以色列占領了西城(新城)。1949年7月的停戰線被稱為「綠線」。「綠線」內以色列控制的面積為20,697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78%左右。在很長一個時期里,國際社會所承認的以色列領土即是「綠線」內的區域。

在1967年6月的第三次阿以戰爭中,以色列除了奪取了原巴勒斯坦境內的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和東耶路撒冷外,又占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使其控制的地域一下子膨脹了四倍多,總面積達到了87,019平方公里。1982年4月,以色列按以一埃和平協議全部撤出了西奈半島,但仍繼續占領著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約700平方公里)。迄今為止,以色列的實際控制區域為巴勒斯坦全境和戈蘭高地,總面積為27,800平方公里。

根據以色列近年出版的地圖,它與埃及、黎巴嫩、約旦的邊界線都被標註為「國際承認的邊界線」,而在戈蘭高地與敘利亞之間的邊界線仍標註為「停火線」。到1997年為止,以色列已根據「以色列一巴勒斯坦和平協議」先後撤出了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傑里科、傑寧、拉馬拉、納布盧斯、圖勒凱爾姆、卡爾斯利耶、伯利恆和希布倫等城市。至於整個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的最終地位問題,以及戈蘭高地的歸屬問題,還有待于以色列同巴勒斯坦阿拉伯自治機構和同敘利亞通過談判來最後確定。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