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

《貝爾福宣言》的發表

由於英國在戰爭中一再失利,引起國內普遍不滿。1916年底,英國發生政府危機,原內閣辭職,組成了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新內閣。新內閣決定加強英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從埃及主動向奧斯曼軍隊發起進攻,奪取西奈半島和巴勒斯坦;同時,加強外交行動,為英國奪取和占領巴勒斯坦等地創造條件。於是,加強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聯繫與合作便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1917年2月,英國內閣舉行了一次重要會議,與會者包括英國猶太復國主義領袖和著名的羅思柴爾德家族的兩名成員。會議決定,將由英國對巴勒斯坦實行保護,反對國際共管;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將與英國進行合作;會議還決定由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出面說服法國放棄對巴勒斯坦的要求。在此之後的幾個月裡,魏茲曼與其他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多次協商,並頻繁同英國政府進行聯繫,希望英國政府對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和建立猶太民族家園正式表示支持。魏茲曼等人還與美國猶太社團聯繫,希望他們支持由英國來保護巴勒斯坦,為英國奪取巴勒斯坦製造輿論。

1917年下半年,英國一方面積極進行軍事調動,為奪取巴勒斯坦作准備,另一方面加強了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聯繫。7月,應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的要求,魏茲曼等猶太復國主義領袖提出了一個草案,供英國內閣討論。10月,英國內閣在徵求了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意見之後,決定正式發表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宣言。1917年11月2日,英國政府以外交大臣貝爾福致函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聯盟領導人羅思柴爾德勛爵的形式,發表了如下宣言:

「我代表英王陛下政府,十分愉快地向您轉達下述同情猶太復國主義願望的宣言,這個宣言已提交內閣,並得到內閣的批准:

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民建立一個民族家園,並將為這一目標的實現盡最大的努力。但應該明白理解的是,絕不應使巴勒斯坦現有的非猶太社團的公民權利和宗教權利受到損害,也絕不應使其他任何國家的猶太人所享有的權利和政治地位受到損害。

如果您能將這一宣言通知猶太復國主義聯盟,我將十分感謝。」

這就是著名的《貝爾福宣言》。這個宣言的發表,使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巴塞爾大會20年之後首次得到了一個大國的正式支持。

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的原因

《貝爾福宣言》從開始醞釀到正式發表,前後經過了近一年時間。其間經過幾次起草、修改,英國內閣三次開會討論,並徵求了美國政府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意見,最後才公諸於世的。應該說,它是英國政府慎重作出的決定。英國為何要發表這樣一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園」的宣言呢?也就是說,英國發表這一宣言的指導思想是什麼?長期以來,人們對此進行過不少研究。一般說來,可以從英國的長遠戰略利益和當時的策略需要兩方面來分析。

英國一直想趁奧斯曼帝國瓦解之機,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巴勒斯坦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這樣,不但能使蘇伊士運河東面有一道可靠的屏障,而且還可加強英國在地中海東岸的戰略地位。只要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英國便能以幫助猶太人建立民族之家為理由長期占領巴勒斯坦,同時也可在中東地區培養一支能為英國所利用的力量。在這一點上,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與英國的戰略目標是一致的。另外,當時法國也企圖以建立「大敘利亞」的名義染指巴勒斯坦,《貝爾福宣言》的發表,就名正言順地把法、俄等大國排除在外了。

從當時的形勢需要來看,英國通過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可以爭取到世界各國猶太人對英國的支持。到1917年,大戰雙方都因人力、物力消耗慘烈,引起國內危機,雙方都想儘快打敗對方,結束戰爭。當時俄國國內革命運動高漲,很有可能要退出戰爭。英國想通過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爭取俄國境內人數眾多的猶太人,使俄國繼續留在協約國中進行戰爭;同時也可爭取勢力很大的美國猶太社團的支持。當時,德國也在作爭取世界猶太人的努力,如果英國不搶先發表支猶宣言,就有可能「把他們推入德國人的懷抱」。

除了以上兩方面主要的原因外,促使《貝爾福宣言》的問世也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魏茲曼等猶太復國主義者的積極奔走活動,當時英國內閣中勞合·喬治、貝爾福、塞繆爾等決策人物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個人感情,美國政府的贊同態度,法國、德國的競爭等等。

《貝爾福宣言》的影響

《貝爾福宣言》的發表,是猶太復國主義者們嘔心瀝血、長期奮鬥和不斷追求的重要結果。用魏茲曼的話來說:《貝爾福宣言》是經過「兩千次登門拜訪纔得以問世的」。儘管《貝爾福宣言》中沒有明確提出建立「猶太國家」,而是說要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但對於英國和猶太復國主義者們來說,「民族之家」就是猶太國家的代稱,雙方對此實際上都心照不宣。「民族之家」只不過是在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初期時,為了避免刺激當時統治著巴勒斯坦的土耳其人和當地的阿拉伯人而採用的一種委婉提法而已。

對於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來說,宣言的發表確實是一次巨大的勝利。它使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第一次得到了一個西方大國的正式承認和支持,從而為此後國際社會對它的承認奠定了基礎。宣言的發表,也極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地的猶太復國主義者,給這一運動帶來了新的聲譽和動力。同時,它也使魏茲曼成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當之無愧的領袖,使該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無怪猶太復國主義者們為之歡呼雀躍,稱其為「我們民族未來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在實現巴塞爾綱領的道路上邁出的最大的一步」。在此之後巴勒斯坦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後來曾任以色列外交部長的阿巴·埃班在他著的《猶太史》一書中說:猶太民族事業的「真正的轉折是在1917年,而不是在1948年。」

發表《貝爾福宣言》,也使英國達到了它所預期的目的:即保證了它戰後對奧斯曼帝國領土的瓜分,把法國勢力排除在巴勒斯坦之外;通過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名正言順」地取得巴勒斯坦,並在當地培育起一支重要的親英勢力,從而在戰略上從側翼鞏固其在埃及的統治地位;爭取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在大戰中支持協約國。正是由於有了《貝爾福宣言》,大戰後英國才「合法地」得到了國際聯盟授予的巴勒斯坦委任統治權,為它在巴勒斯坦的殖民統治奠定了基礎。

但是,這個宣言卻嚴重損害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權益。當時巴勒斯坦約有70萬阿拉伯居民,擁有當地97%的土地,而宣言僅以「非猶太社團」一筆帶過。英國在起草和發表宣言時,既沒有徵詢當地阿拉伯人的意見,也沒有將其作為一個重要因素來加以考慮,這是非常不公正和不合理的。事實上,《貝爾福宣言》同英國在《海珊—麥克馬洪通信》中對阿拉伯人作出的承諾是互相衝突的,與英法間的《賽克斯一皮科協定》也是衝突的。就巴勒斯坦而言,實際上英國是在還沒有獲得這片土地的時候,就已對它作出了三種互相衝突的安排。英國的這種做法,為日後巴勒斯坦猶、阿兩個民族之間的長期衝突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