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以色列國的建立歷史

最後的爭奪

聯合國分治決議通過後,立即在巴勒斯坦和中東地區引起了強烈的反應。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奔走相告、喜極而泣,他們為這一—期盼已久的喜訊的到來激動不已,歡欣鼓舞。特拉維夫、耶路撒冷、海法以及美國紐約等地的猶太人都舉行了慶祝活動,人們通宵達旦地載歌載舞,互相擁抱祝賀,慶祝勝利。自從古代猶太國家滅亡之後,兩千年來,猶太民族流散四方,到處受人欺凌、迫害、驅逐、殺戮,飽嘗了人間的苦難和辛酸;尤其是在經歷了納粹對猶太人滅絕種族的大屠殺之後,他們更真切地體會到一個弱小民族沒有祖國的痛苦。

決議遭到了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巴勒斯坦阿拉伯最高委員會宣布舉行總罷工,以抗議聯合國的分治決議。耶路撒冷、雅法等地都發生了示威和暴力活動,人們高呼反對聯合國、反對美、蘇的口號,並對猶太人目標進行襲擊。正在開羅舉行會議的阿拉伯聯盟七個成員國的總理和外長髮表聲明,認為分治決議「違背了公理和正義原則以及民族自決原則」,表示阿拉伯國家「決心為反對為這個分裂巴勒斯坦的決議而戰」。

12月18日,英國政府正式宣布了陸續撤離巴勒斯坦的決定,撤離的最後日期是1948年5月14日。一場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搶占地盤的爭奪戰隨之在巴勒斯坦拉開了帷幕。

猶太復國主義者明白,不經過流血衝突他們就不可能真正實現建國的目的,他們為此作了積極和充分的準備。當時猶太人方面最主要的軍事組織哈加納共有約4.5萬名成員,但真正成軍隊建制的只有一萬人左右,其餘都是分散在各定居點和城鎮的民兵。哈加納中戰鬥力最強的是它的突擊隊帕爾馬赫,大約有3,000名成員,其中多數是參加過二次大戰的老兵。除哈加納外,伊爾貢也有約3,000名成員,其中包括數百名萊希成員。猶太辦事處進行了總動員,對所有男女青壯年都進行了登記,並進行軍事訓練;同時,還派出人員到國外募捐和採購武器。阿拉伯人方面的軍事力量主要是由各國志願人員(其中主要來自敘利亞和黎巴嫩)組成的「阿拉伯解放軍」,以及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自己的一些小股武裝,加在一起共有5,000至7,000人。比較起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組織和動員工作遠不如猶太人有成效,戰鬥士氣和決心也不及猶太人,因此雙方軍事實力的差異是很明顯的。

從12月開始,猶、阿雙就互相襲擊對方的居民區,切斷交通線,整個巴勒斯坦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針對猶太定居點比較分散的特點,阿拉伯武裝採取的主要措施是襲擊重要的交通線,切斷猶太人的糧食、武器供應。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一度與其他地區完全失去了聯繫,處於阿拉伯人的包圍之中。猶太武裝為打通特拉維夫到耶路撒冷的補給線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從1947年底到1948年春的幾個月裡,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雙方都有1,000多人在衝突中死亡。但總的來說,猶太人在爭奪戰中占據了明顯的優勢。到1948年4月,猶太人方面奪取了猶、阿混居的太巴列、海法、薩費德、雅法等城市,控制了沿海平原地區和一條聯接耶路撒冷的走廊,並向分治方案中劃給阿拉伯人的地區推進。

阿拉伯人的外逃

1948年2月,各地的英國人被集中到一定的警衛圈內,3月開始撤離巴勒斯坦。在猶、阿雙方日趨激烈的爭奪戰中,普通的猶太居民與阿拉伯居民都成了襲擊的目標,但雙方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心理上卻處於完全不同的狀況。巴勒斯坦三面都是阿拉伯國家,西面是茫茫大海,猶太人深知他們沒有任何退路。況且他們當中本身就有不少人是剛剛逃離歐洲的納粹大屠殺倖存者,巴勒斯坦是他們唯一的安身立命之地,因此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拿起武器,投入戰鬥。而阿拉伯人的情況卻不同,他們中大部分人根本沒作好戰鬥的準備,一旦情況危急,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逃到周圍地區以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埃及等阿拉伯鄰國去暫時躲避一下,等情況好轉再返回來。而且當時埃及、敘利亞、約旦等阿拉伯國家政府反對分治,出兵干預的呼聲很高,這些巴勒斯坦阿拉伯居民都相信,他們的「阿拉伯兄弟國家」一定能阻止分治方案的實施,幫助他們重返家園,建立國家。

在這種情況下,猶、阿雙方居民的表現就大不一樣。越來越多的猶太人投入了保衛家園,擴大地盤的戰鬥,而阿拉伯人則開始大批向外逃亡。在搶奪地盤的戰鬥中,「伊爾貢」等猶太右翼武裝有意識地採取了恐嚇性的暴力行動,以驅趕更多的阿拉伯平民逃離巴勒斯坦。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1948年4月10日伊爾貢武裝對耶路撒冷附近戴爾亞辛村的襲擊,殺死了250多名阿拉伯村民,其中很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兩天後,阿拉伯武裝也進行了報復,伏擊了猶太人前往耶路撒冷斯的科普斯山上希伯來大學和哈達薩醫院的車隊,打死了77名醫生、護士和大學生。在這類襲擊和暴力活動的威脅下,再加上雙方渲染性的宣傳報道,恐慌的情緒在阿拉伯人中迅速蔓延,外逃的浪潮加劇了。據估計,在1948年的頭四個月裡,大約有30萬阿拉伯人逃離了家園。到5月初,猶太人實際控制的領土已超過了分治計畫所規定的面積。

以色列國宣告獨立

隨著結束委任統治時間的臨近,猶太辦事處決定英國一撤離立即接管權力,宣告成立新的猶太國家。經過各個黨派討論和協商,於4月初在特拉維夫組成了一個有37名成員的民族委員會,作為最高的臨時權力機構,又從中推選了13人組成一個相當于臨時政府的執行機構—民族執行委員會。4月中旬,執行委員會舉行了第一次會議,討論了建立國家的各種細節,如國家的名稱、臨時政府、憲法、國旗、國徽等問題,決定猶太新國家的名稱叫作「以色列國」。會議還指定了一個5人委員會起草獨立宣言。在起草過程中,宣言的一些措辭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世俗主義者不同意在宣言中出現「祈求萬能上帝的庇護」等詞語,而宗教代表則堅持要寫上這類詞句。在本—古里安出面干預下,雙方都作了讓步,並最終達成了一致。

1948年5月14日,英國高級專員坎寧安和最後一批官員登上英國軍艦,離開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飄揚了30年的英國國旗被降了下來,委任統治正式宣告結束。當天下午四點鐘,猶太民族委員會在特拉維夫博物館舉行了簡短的宣布立國家的儀式。出席儀式的有240多人,人們首先唱國歌—哈蒂克瓦,然後執委會主席本—古里安宣讀《獨立宣言》,宣告猶太國家—以色列的誕生。隨後,到場的民族委員會委員依次在《獨立宣言》上籤名,並跟隨拉比作了傳統的祈禱。民族委員會被指定為國家的臨時議會,執行委員會則成為臨時政府,由本—古里安擔任臨時政府總理兼國防部長。5月16日,國家臨時議會選舉魏茲曼為議長,後來又推舉他任以色列國總統。

16分鐘之後,美國政府即宣布「在事實上承認以色列臨時政府」,華盛頓、紐約的一些高樓上很快掛起了以色列國旗。瓜地馬拉是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5月17日,蘇聯也宣布承認以色列。在隨後的一個月裡,波蘭、烏拉圭、尼加拉瓜、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南非、匈牙利、芬蘭、羅馬尼亞等國也先後承認了以色列。而英、法等西歐國家則採取了觀望態度,直到1949年巴勒斯坦的局勢明朗之後才對以色列予以承認。到1949年下半年,全世界共有53個國家承認了以色列。一年之後,即1949年5月11日,聯合國接納以色列為其第59個會員國。

《以色列獨立宣言》

猶太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近兩千年來,這個民族因亡國而流散世界各地,不斷受到歧視、迫害、驅逐乃至屠殺,但是它並沒因此而沉淪、消亡,而是頑強地保持著民族凝聚力,不斷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自1897年第一次猶太復國主義代表大會召開之後,猶太民族經過50年的努力奮鬥,終於又在巴勒斯坦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初步實現了猶太民族的復興。猶太復國主義從夢想變成了事實,翻開了猶太民族歷史新的一頁。《以色列獨立宣言》對此進行了很好的表述:

「猶太民族是在以色列的國土上誕生的。它的精神、宗教和政治特徵是在這裡形成的。它曾在這裡自由而獨立地生活過,在這裡創造了一種具有民族和世界意義的文化,並把一部《聖經》奉獻給了世界。

自從被驅逐出以色列的國土之後,流散到各國的猶太人對故國忠心耿耿,始終不渝地希望返回故土和獲得自由,他們從未為此停止過祈禱。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要求在以色列土地上建立猶太國的決議。大會號召這個地方的居民主動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貫徹這項決議。聯合國明確地承認了猶太民族建立自己國家的合法權利,這一點是不容改變的。

正如其他一切民族一樣,在自己的主權國家裡決定自己的命運,是猶太民族的天然權利。

因此,我們,全國委員會的委員們,代表猶太居民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今天,即英國結束委任統治的日子,在這裡舉行會議,並根據我們天然和歷史的權利以及聯合國大會決議,宣布在以色列土地上建立一個猶太國家—以色列國。

········

以色列國將准予散居各國的猶太人移居入境;將盡全力促進國家的發展以造福于所有的居民;將以以色列先知所夢想的自由、正義與和平的原則為基礎;將保證全體公民不分宗教信仰、種族和性別充分享受社會的和政治的平等;將保證宗教信仰、語言、教育和文化的自由;將保護所有的宗教聖地;並將忠實地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各項原則。

……

我們向一切所有的鄰邦和牠們的人民伸出和平與善鄰之手,並請求他們與在自己故鄉的、獨立的猶太民族合作和互相幫助。以色列國準備對爭取整個近東的進步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號召流散在各國的猶太人幫助我們移民和建設以色列,並同我們一道為實現世代以來的夢想—復興以色列-而奮鬥。」

以色列國的建立,對猶太民族來說,有著雙重的重要意義。一方面,它使猶太人有了自己的祖國,有了一個在危難時可以回歸的地方。根據以色列憲法,全世界的猶太人都有移居以色列的權利,以色列總是向他們敞開著大門。另一方面,以色列可以永久地保持猶太民族的特性。當代生活在世界各國的猶太人面臨著兩大危險,一是反猶主義,二是民族同化。許多猶太人放棄了猶太教信仰,或者與非猶太人通婚,這樣,他們的猶太特徵便逐漸消失了。有了以色列這樣一個猶太國家,即使其他國家的猶太人都同化了,猶太民族仍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