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為什麼不作揖

提起「作揖」,人們腦海中便會浮現出古裝影視劇中君子雅士風度翩翩拱手作禮的場景。這種陽剛的浩然正氣讓人感到一種嚴謹正直的謙恭態度。在注重禮法的古代,作揖是男子的禮節,那女子是否也同作此禮,還是另有所要求?「禮」在古代是身份和德行的外在表現,上下級之間有禮儀,父子之間有禮儀,男女之間自然也有禮儀區分。

先看作揖,這是中國古代獨具一格的行禮的一種形式。作揖的禮節源遠流長,據記載,這種禮節起源於三千多年前,即早在周代以前就產生。作為傳統的古禮,作揖同鞠躬一道,流傳到了今天。作揖有其嚴格規定的手勢。常作為書面表達的作揖,其實等同於口語化的抱拳和拱手這兩種行禮方式。作揖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施禮者真誠與尊敬的態度。正確作揖手勢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其中,抱拳是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而拱手則抱拳在胸前微微晃動,頻率緩和。這種左手抱右手的作揖叫為「吉拜」;反之,如果右手抱左手,則為「喪拜」,一般用於弔喪等喪葬場合。據《周禮》記載,作揖因施受雙方的地位和姓氏關係等的不同,分為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長揖等多種。作揖經常用以傳達敬重之意,是向人敬禮的禮節。但當發生所行的揖禮不符合施受雙方的地位的情況時,也表示施禮者的倨傲態度。

中國曆來是一個農耕文明的國家,也是禮儀之邦。在古代,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決定了男權社會的不斷強化。男女各分別處於尊卑地位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們心中。在封建禮教的嚴格規定下,男女有別是作為禮的基本體現,即是男女應該遵守不一樣的封建禮教要求,遵守不同的禮法,男女應該有不一樣的行為方式來以示區別,慎重守禮。也因為男女地位的不同,生理構造和心理狀態上也有差別,導致了在審美角度和審美觀念上產生較大的差別。因此,古代婦女在行禮方式上也與男子有很大的不同,男女是各行其禮的:男子相遇作揖;婦女相見則行萬福禮;男女見面則男作揖,女還萬福。不妨試想一下,在古代的社會裡,具有陽剛正氣的古代男子和被強調以陰柔為美的女子同行剛直的作揖禮,難道不會顯得滑稽嗎?固女子只能要求行萬福禮。

萬福禮,作為傳統的漢族女性的禮節,史書也早有記載,從唐宋時期到20世紀中葉的一千多年間,女子歷來只行萬福禮。萬福禮在各朝各代的叫法略有不同,而要求則基本不變。萬福禮分為大禮和常禮。大禮要求行禮時,女子的雙腿先直立站姿,上身或正直或微微前俯,十個手指相扣左胸前,右腿稍微往後屈,屈膝,保持低頭的姿勢。大禮常被女子用於在年節賀歲和祝壽等正規莊嚴的場合。而常禮則作為女子普通日常相見之禮,要求是右手壓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略作躬身,上下略作搖動,雙腿併攏再屈膝,微低頭姿勢。女子所行的萬福禮的要點是與男子的「以左示人」所不同。女子之禮,以右手覆蓋左手是為吉禮之禮,反之,左右手顛倒則是喪禮。男子以左表示敬意,而女子則是以彎腿屈身來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