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干擾—對抗中的誘騙

無源干擾與有源干擾

按產生干擾的原理分為有源雷達干擾和無源雷達干擾。有源雷達干擾是使用雷達干擾設備輻射或轉發干擾電磁波,使雷達不能正常發揮效能。無源雷達干擾是使用本身不產生電磁輻射的器材散射、反射或吸收敵方雷達輻射的電磁波,從而阻礙雷達對真目標的探測或使其產生錯誤跟蹤。

有一種看起來並不起眼的東西—金屬箔條,在實戰中大有用途。當飛機或艦船受到雷達威脅時可投放箔條或發射箔條火箭,誘騙敵雷達制導飛彈射偏。飛機也可以將大量的干擾物投放到空中,散髮開來呈雲霧狀,稱為「干擾走廊」。

角反射器也是一種無源干擾物,它是由反射能力很強的金屬板組成,能夠將來自各方面的雷達波反射回去。巧妙使用反射器,能在敵方雷達螢幕上顯示假橋梁、假坦克等,以達到迷惑敵人的目的。無源干擾物雖然耗資不大,但其特有的神奇功能,卻足以與耗資巨大的有源干擾機媲美。

壓制性雷達干擾和欺騙性雷達干擾

我們還可以按干擾的性質,分為壓制性雷達干擾和欺騙性雷達干擾。壓制性雷達干擾是以強烈的干擾使雷達無法發現目標或者使雷達信號處理設備過載飽和,難以獲取目標的資訊。

利用雷達干擾設備或雷達無源干擾器材都可以產生壓制性的干擾。應用最廣泛的有源壓制性干擾是噪聲乾擾,它對各種體制的雷達均有明顯的干擾作用。

欺騙性雷達干擾是模擬目標的回波特性,使雷達獲得虛假目標資訊,作出錯誤判斷或增大雷達自動跟蹤系統的誤差。欺騙性雷達干擾可以採用有源或無源的方法產生。

有源欺騙性干擾是使用干擾設備接收雷達發射的信號,經過干擾調製,改變其有關參數,再轉發回去。主要用於對自動跟蹤雷達進行欺騙。根據對雷達的干擾作用,有源欺騙性干擾主要有假目標干擾、距離欺騙干擾、速度欺騙干擾和角度欺騙干擾。欺騙性干擾針對性強,但不能對各種雷達都有效。

無源欺騙性干擾主要是:投放運動特性和雷達截面積均與目標(飛機、艦船、飛彈等)相同或相近的假目標裝置,對探測雷達進行欺騙;當目標受到雷達跟蹤時,投放速爆箔條彈、角反射器、假目標裝置等無源干擾器材,形成雷達誘餌,使跟蹤雷達跟蹤誘餌而丟失真目標。

單一的干擾有時對反干擾能力強的雷達作用有限。為了提高干擾效果,通常把各種干擾樣式的雷達干擾組合使用,如多種欺騙干擾技術同時使用,壓制性干擾與欺騙性干擾組合使用,有源干擾與無源干擾組合使用等。

雷達干擾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首先於1940年9月對英國的「本土鏈」雷達實施干擾。1942年8月英國採用簡單的「月光」脈衝轉發器對德國弗雷亞雷達施放假目標脈衝干擾。此後,英美兩國生產了大量噪聲乾擾機用於作戰。1943年7月,英國在轟炸漢

堡時,投放了大量箔條,使德國的防空系統癱瘓。大戰期間,雷達干擾雖然干擾樣式單一、干擾功率小、干擾頻帶窄,但仍然在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局部戰爭的需要,雷達干擾技術發展很快。

20世紀50年代末,對跟蹤雷達的各種欺騙性干擾技術獲得相應發展。70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大功率器件在雷達對抗裝備中應用日益廣泛,展寬了雷達干擾頻段,出現了新的干擾手段和干擾樣式,對多目標的干擾能力、干擾自動化程度以及對戰場電磁環境的自適應能力和反應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雷達干擾的發展趨勢是:進一步展寬干擾頻段;發展對新體制雷達的干擾技術;進一步發展自適應干擾技術;在干擾運用上,向多種干擾技術綜合運用、干擾與反輻射武器結合使用的軟硬一體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