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反干擾是為使雷達在電子干擾環境中能有效地獲取目標資訊而採取的各種消除或減弱干擾影響的技術措施的統稱。雷達反干擾技術一般具有針對性,對於不同類型的電子干擾,需要採用不同的反干擾技術。對於一些複雜的電子干擾,往往需多種反干擾技術綜合應用,才能有效地消除其影響。按干擾類型的不同,雷達反干擾技術可分為反有源干擾技術、反無源干擾技術,以及反壓制性干擾技術和反欺騙性干擾技術。按反干擾的作用分,主要有提高信號強度,防止接收機過載和抑制(鑑別)干擾等。反干擾的基本方法是利用目標信號和干擾的某種不同特性,從干擾背景中提取目標資訊,其實質就是濾波技術,可分為空間域濾波、頻率域濾波和時間域濾波等反干擾技術。按雷達的組成可分為發射機反干擾技術、天線反干擾技術、接收機反干擾技術和信號處理器反干擾技術等。
反有源壓制性干擾技術
有源壓制性干擾的主要形式是噪聲調製干擾。這種干擾在時間上是連續的,因此對付這種干擾的辦法,主要是採用頻率域和空間域濾波的反干擾技術。將雷達的工作頻率避開電子干擾的頻率,是基本的反有源壓制干擾的方法,也是發射機和接收機共同採用的頻率域濾波反干擾技術。
反有源欺騙性干擾技術
對於距離欺騙干擾(或稱距離門拖引干擾),除採用頻率捷變或重複週期捷變等有效的反干擾技術以外,還可在信號處理器中採用跟蹤回波脈衝的前沿或多波門跟蹤等反干擾技術。角度欺騙主要用於干擾圓錐掃描體制的跟蹤雷達。採用單脈衝跟蹤技術,是一種主要的和有效的反角度欺騙干擾技術。對付從天線副瓣進入的脈衝式欺騙干擾,可採用副瓣匿影反干擾技術。就是在雷達的天線之外,加裝一套全向輔助天線和副瓣匿影電路。當主天線副瓣收到的脈衝干擾信號小於全向輔助天線所收到的同一信號時,副瓣匿影電路就將這個干擾脈衝去除。
反無源干擾技術
無源壓制性干擾主要是在空中大量投射箔條或氣懸物體,形成廣闊的雜波干擾區以掩護其中的活動目標,破壞雷達對目標的探測。雷達通常採用自適應動目標顯示技術以抵消這種隨風飄移的低速雜波干擾;或採用脈衝多普勒技術,用多普勒頻率濾波器組,根據目標和雜波干擾的速度區別,濾除雜波。反無源欺騙性干擾包括:採用多普勒濾波技術濾除雷達誘餌回波;採用高分辨率雷達,特別是合成孔徑雷達,識別地(海)面無源假目標。
對於有源和無源複合干擾,雷達需採用頻率捷變和動目標顯示相結合的反干擾技術。
雷達反干擾技術的發展
雷達反干擾技術是在和雷達干擾技術的鬥爭中不斷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英、美、蘇等國都先後在雷達中採用了一些有效的反干擾技術,如加寬頻段、人工和機械變頻、利用多普勒效應觀測動目標、加裝簡單的抗干擾電路等。
20世紀50年代初,變頻速度達到秒級的機械跳頻技術和用人工進行風速補償的動目標顯示技術已經使用。50年代末,頻率分集、單脈衝和副瓣匿影等反干擾技術開始應用。60年代發展了頻率捷變、自適應動目標顯示和「寬限窄」電路等反干擾技術。70年代,脈衝多普勒和自適應副瓣對消等技術投入使用。80年代對付有源和無源複合干擾的兼容雷達反干擾技術獲得發展。
雷達反干擾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將多種反干擾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雷達的綜合反干擾能力;自適應反干擾技術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雷達能快速測估干擾環境,自動採取合理的反干擾措施;發展多基地等新體制雷達,統一考慮解決雷達反偵察、反干擾和反隱身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