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催生電子戰裝備發生一場革命:從防禦性的自衛、監控裝備,發展成為進攻性的軟、硬結合的毁傷性武器;突破通信、雷達對抗的範疇,擴展到指揮、控制以及光電、水聲等領域。電磁戰場主動權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從而極大地刺激電子技術和戰術的發展,使電子戰裝備發展到更高層次。
高強度全頻譜電子干擾系統:電子軟殺傷的驕子
未來作戰,以高強度全頻譜的電子干擾源,形成陸海空一體化的干擾網,廣泛地對敵實施電子「軟殺傷」,無疑是癱瘓和摧毁敵方作戰指揮控制系統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海灣戰爭,多國部隊正是憑藉有效的電子干擾、壓制,使伊軍的預警、雷達、通信等指揮控制系統變成了「瞎子」、「聾子」。
所謂高強度,是指增強干擾功率,發展強功率的干擾設備;全頻譜,是指拓寬干擾源的干擾頻帶,向低端的聲頻和高端的光頻擴展,使其包括射頻對抗在內的光學對抗和聲學對抗的較大範圍。
目前,美國海軍已成功研製了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電子干擾系統,它可以成功地實施大功率雜波干擾和跟蹤遮斷欺騙性干擾。此外,一種可覆蓋低頻、短波、微波、毫米波、紅外光和可見光等全部頻譜的電子干擾機也正在研製中,它的研製成功,將能對雷達、無線電導航、紅外光制導、無線電通信和雷射制導等實施有效的干擾、壓制,極大地限制敵方指揮、通信等系統發揮應有的作戰效能,進而達到制約敵方作戰行動的目的。
反隱身技術裝備:讓「無影遁形」不再神秘
隱身技術的發展,大大降低了偵察探測系統的威力,並對傳統電子戰手段提出了嚴峻挑戰。為有效對付隱身技術所帶來的威脅,目前,世界一些國家正在積極研製反隱身技術裝備:
一是擴展雷達工作頻 率,發展長波和毫米波雷達。如採用30千兆赫或94兆赫的毫米波雷達,就可跳出目前隱身技術所能對抗的波段,使現有隱身技術的效能大大降低或失效。
二是採用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充分利用目標的相位資訊和極化資訊,提高雷達探測性能;採用功率合成
技術和大壓縮比脈衝壓縮技術,增大雷達發射功率,提高雷達的作用距離。如美國研製的FPS—108大型相控雷達,峰值功率為15.4兆瓦,平均功率為1兆瓦,作用距離為3600千米。在觀測雷達散射截面積為0.1平方米的目標時,作用距離達1500千米,可有效對付B—2隱身戰略轟炸機。
三是研製和使用雙基地和多基地雷達,通過利用隱身飛機散射雷達波信號的空間特徵,接收其側向或前向散射的雷達波信號,達到探測的目的。
四是發展可接收金屬目標散射的諧波能量信號的諧波雷達。隱身武器儘管採用雷達吸波材料,但其仍屬於人造金屬物,也會產生諧波再輻射。
因此,研製能接收隱身武器散射的諧波能量作為目標回波信號的諧波雷達,將成為探測隱身武器的一種新體制雷達。
藍綠光通信裝備:穿透海水障礙的新秀
由於海水對普通無線電波有著極強的吸收能力,一直以來,深海被視為是無線電通信的「禁區」。而如今,隨著科學家對藍綠光通信裝備研究的深入,這一禁區可望在不久的將來既被突破。藍綠光通信,是雷射通信的一種,是採用光波波長為450~570毫微米的藍綠雷射束通信。與普通無線電波相比,藍綠光通信穿透能力強,能穿透海水直至海洋深處;耗能極少,以498毫微米的藍綠光穿透2000米深度的海水為例,其透光程度平均可達90%~95%;不易被敵測向和偵察,潛艇採用藍綠光通信,在深海處不用上浮就能夠與地面進行通信,這樣就避免了敵方無線電測向船、偵察飛機或監視衛星的測向、偵察和監視,更便于隱蔽作戰企圖。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用532毫微米的藍綠光進行通信試驗,成功地將一束在4萬英尺(約12000米)高空發出的輸出功率值為1瓦的光脈衝傳遞到了一艘巡航在實戰深度的飛彈核潛艇上。目前,這一技術正在進展中。藍綠光通信裝備的研製成功,將為實現深海通信開闢一條高技術化的新途徑。可以想見,在未來的作戰中,潛艇完全可以在海底的任何位置實時與地面和空中保持通信聯繫,從而擺脫敵方的偵察、干擾和摧毁,為進行有效的電子戰行動奠定基礎。
流星余跡通信系統:遮擋電子「耳目」的高手
所謂流星余跡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流星通過大氣層時留下的「尾巴」進行通信。這種通信方式,能夠縮短無線電波在空間的暴露時間,屬於瞬間通信的一種新形式。科學研究證明,具有波動的物質都可以反射無線電信號,並用來傳遞資訊。由於流星余跡也是一種波動物質,當將無線電電波對準其發射時,即會產生前向反射和後向反射。前向反射可用於流星余跡通信,而後向反射則可用於對流星的雷達觀測。流星余跡通信的突出特點:
一是保密性好,抗干擾能力強。流星余跡稍縱即逝,且對無線電電波反射具有明顯的方向性,不易遭敵方偵察、截獲和干擾。
二是傳輸距離遠,通信穩定性好。試驗表明,利用普通的八木天線,當發射機輸出功率為千瓦時,通信距離可達2000餘千米,且不會因時空、氣候等變化影響通信質量。
三是隨機性強,可有效地抵禦敵方的電子攻擊。
目前,一些國家的軍隊已經初步建立了用於軍事目的的流星余跡通信系統。隨著軍事高技術的發展,流星余跡通信將成為電子對抗的一種有效手段。
定向能武器:電磁戰場上的「撒手鐧」
據軍事專家預測,不久的將來,定向能武器將成為電磁戰場上最致命的「殺手」。定向能武器,是一種利用高熱、電離、輻射等綜合效應的雷射束、微波束和粒子束等能量對目標實施殺傷的武器。同其他武器相比,定向能武器對電子設備有著更獨特的殺傷優勢:具有強大的「聚能」功能,將能量聚集成密集束流,擊中目標時,可在瞬息之間就將目標內部的電子器件擊穿,並使目標的表面迅速氣化;具有接近光速的射速,射擊3千米處的目標,僅需要十萬分之一秒。
特別是其利用電磁能代替爆炸能的特性,幾乎是在射擊的同時,對方的電子設備就在無聲無息中被摧毁。此外,由於定向能武器的射速極快,對方的電子設備無法對其實施干擾,而這些電子設備一旦被發現,就難逃被摧毁的厄運。目前,定向能武器儘管仍處在開發和研製中,但其巨大的軍事潛力和誘人的戰場前景,已引起越來越多國家軍隊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