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反艦飛彈性能特點與作戰使用

引言

進入新世紀以來,美軍發現潛在作戰對手「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能力顯著增強、而自己正逐步喪失 進攻性反水面戰(Offensive Anti-Surface Warfare,OASuW)的優勢地 位。作為現役唯一專用的「魚叉」反艦飛彈是20世紀70年代末研發的,服役已近40年,在射程、生存能力、打擊威力等方面已不能滿足日益惡劣的對抗環境作戰所需,美軍急需一種高性能反艦飛彈以彌補遠程反艦火力缺口。

伴隨著「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ASB)概念的提出,為支撐海、空軍海上聯合封鎖、海上聯合打擊作戰,新一代遠程反艦飛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LRASM)被賦予遠程精確打擊、先進綜 合突防、自主智能作戰、組網協同作戰、高命中精度、致命毁傷威力等多種能力,能夠在複雜對抗環境下突破敵先進綜合防禦系統,一舉摧毁敵高價值海上目標。

目前,遠程反艦飛彈是美海、空軍共用的唯一專用反艦飛彈,被美國國防部寄予厚望,正呈加速推進之勢。該型飛彈的實戰部署將促使美海、空軍聯合制海能力提昇到一個新的層次,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新能力背後的潛在威脅。

1 遠程反艦飛彈研製進展與設計要求

1.1 研製進展

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和海軍研究辦公室(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ONR) 的資助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下簡稱「洛馬公司」)作為主承包商於2009年開始新一代遠程反艦飛彈的初始設計,提出了亞聲速和超聲速兩個方案,分別稱為LRASM—A和LRASM—B方案。經綜合評估,2012年LRASM—B方案被取消,LRASM—A方案成為「進攻性反水面戰」增量1的重點資助武器化項目。

目前,LRASM—A已成功進行多次空射、艦射試驗,計畫於2018、2019年分別進入美空軍(首裝B—1B)、海軍(首裝F/A—18E/F)服役。美海軍將在2017年首批採購30枚,到2019年累計達到110枚1。表1列出了LRASM—A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里程碑事件2

表1-LRASMA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里程碑事件
發佈時間里程碑事件
2016.07.21洛馬公司正式宣佈 LRASM-A具備水面艦艇垂直發射能力
2016.07.18洛馬公司在美國海軍”自防禦試驗艦”(SDTS)DD964″保羅。福 斯特”號上首次成功進行了LRASM-A實彈垂直發射試驗
2016.05.26洛馬公司收到3.21億美元合同以進一步對 LRASM-A進行集成與 測試
2015.12.14洛馬公司開展F/A-18E/F首次掛飛LRASM-A試驗
2015.02.19洛馬公司成功完成LRASM-A第3次飛行測試
2014.01.15洛馬公司成功測試LRASM-AMK41垂直發射介面
2013.11.14洛馬公司成功完成LRASM-A第2次飛行測試
2013.09.17洛馬公司在MK41垂直發射系統首次成功發射LRASM-A助推測試飛 行器(Boosted Test Vehicle, BTV)
2013.09.09洛馬公司成功完成LRASM-A第1次飛行測試(B-1B空投發射)
2013.07.11洛馬公司完成B-1B系列掛飛試驗
2013.06.03洛馬公司成功完成LRASM-A垂直發射系統測試
2013.03.05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授予洛馬公司7100萬美元合同
2012.07.16洛馬公司成功完成LRASM-A首次掛載測試
2011.01.19洛馬公司被授予2.18億美元合同,用於 LRASM演示驗證
注:截至目前,投人LRASM-A研發的經費達6.1億美元 。

1.2 設計要求

LRASM—A的設計要求為:防區外遠程發射、亞聲速巡航飛行、先進綜合突防、多模複合制導、智能自主導航、動態航路規畫、飛行中重新瞄準、大威力戰斗部、實時打擊效果評估。為降低技術風險、減少開發成本、加速研發進度,洛馬公司採取了繼承已有、組合創新的發展思路,在充分利用已有增程型「賈斯姆」(JASSM—ER) AGM—158B成熟技術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綜合集成,LRASM—A空射型編號為AGM—158C。英國BAE系統公司承擔了彈上關鍵設備,即彈載遠程傳感器的研製與集成工作。

LRASM-A反艦飛彈長4267mm,寬550mm,高450mm,翼展 2700mm;發射質量(不含助推器)約1135kg,WDU—42/B半穿甲爆破戰斗部重454kg;巡航飛行速度0.9Ma,巡航高度可設定和自主改變;命中精度為CEP2.4m;射程達926km;制導方式為「高精度慣導+抗干擾GPS衛星導航+主動雷達+被動射頻與威脅告警接收機+紅外成像傳感器+雙向武器數據鏈」。

2 遠程反艦飛彈主要性能特點

LRASM—A是一種遠射程、網路化、高精度、智能化亞聲速隱身反艦飛彈,能夠在嚴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環境下作戰,將為美軍提供低風險、多平台、多用途、全天候遠程反水面作戰手段,獲得遠超其他反艦飛彈的能力和靈活性3。該型飛彈代表了亞聲速反艦巡航飛彈的發展方向,防區外遠程打擊、先進綜合突防、自主智能作戰、網路協同作戰是其最主要的設計亮點。

2.1 防區外遠程打擊

反艦飛彈按射程可分為:近程(40km以內)、中近程(40~150km)、中程(150~300km)、中遠程(300~500km)和遠程(500km以上)。LRASM—A射程達926km/500 nm,屬遠程反艦飛彈,空射、海射平台可在敵航母編隊控制範圍、航空兵作戰半徑、水面艦艇反艦與防空火力、空基偵察預警平台探測範圍之外進行火力投送,極大增強發射平台的安全性與隱蔽性,從射程上取得了反艦作戰優勢,為美海、空軍進攻性反水面作戰提供了很好的裝備支撐。

LRASM—A通過以下技術手段獲得遠射程優勢:一是採用F—107—WR—105渦輪風扇發動機作為動力系統的低油耗率亞聲速巡航方案,使飛彈具有較遠的動力航程;二是LRASM—A在進入敵方偵察攔截空域之前,以中等高度飛行,可進一步減少空氣阻力,降低燃油消耗;三是採用低風阻氣動外形,具有極好的氣動飛行特性。如果將LRASM—A的戰斗部質量減少,節省的空間用來增加燃油攜帶量,射程有望進一步增加到1600km。

令K=RxW/M2。其中,K為歸一化射程質量比(km·kg-1),R為最大射程(km),W為戰斗部質量(kg),M為不含助推器時的發射質量(kg)。表2[6—10]、表3[10—13]分別列出了典型亞聲速、超聲速反艦飛彈的歸一化射程質量比。由表中數據可知,採用亞聲速方案的LRASM—A歸一化射程質量比K達到0.3263,僅次于「戰術戰斧」Block 4,整彈總體優化設計較好;採用超聲速方案的法國中程空地飛彈(反艦型)ASMP—N的歸一化射程質量比K在超聲速反艦飛彈中最大,達到0.0446。通過對比分析,採用亞聲速方案的LRASM—A反艦飛彈在同等發射質量前提下投送相同質量戰斗部的射程是超聲速的7.3倍左右。由此可見,亞聲速方案具有射程遠、投送載荷大、發射質量相對較小的優勢,能夠更好地適裝戰術飛機、水面艦艇等作戰平台。

表2-典型亞聲速反艦導彈歸一化射程品質比
典型亞聲速 反艦導彈最大射程 R/km發射品質 M/kg戰鬥部品質 W/kg歸一化射程 品質比K/ (km.kg-‘)備註
“飛魚”AM-39 (法國)706521650.0272空射
“俱樂部”3M-54E1 (俄羅斯)30017804000.0379潛射, 不含助推器
典型亞聲速 反艦導彈最大射程 R/km發射品質 M/kg戰鬥部品質 W/kg歸一化射程 品質比K/ (km.kg-‘)備註
ASM-2(日本)1006101500.0403空射
“天王星”X35 (俄羅斯)1305201450.0697空射
“雄風”2(中國 臺灣地區)1305202250.1082空射
“魚叉”AGM-84L (美國)1505302270.1212空射
海軍打擊導彈 NSM(挪威)1853441250.1954艦射, 不含助推器
聯合打擊導彈JSM (挪威與美國合作)2703751200.2304空射
遠端反艦導彈 LRASM-A(美國)92611354540.3263空射
“戰術戰斧”Block 4 (美國)111112044540.3480艦射, 不含助推器
表3-典型超聲速反艦導彈歸一化射程品質比
典型超聲速 反艦導彈最大射程 R/km發射品質 M/kg戰鬥部品質 W/kg歸一化射程 品質比K/ (km .kg-“)備註
“白蛉”3M-80 (俄羅斯)25039503200.0051艦射
“寶石-M”3M-55 (俄羅斯)30025502000.0092空射
“布拉莫斯”PJ-10 (俄印合作)29025003000.013 9空射
“雄風”3 <中國臺灣地區)3001390226.40.0352艦射
ASMP-N (法國)2008601650.0446空射

2.2 先進綜合突防

在技術層面,LRASM—A採用了彈體綜合隱身、低可截獲先進傳感器與武器數據鏈、抗干擾衛星導航、多模複合制導、大空域機動變軌等技術,確保飛彈能夠在複雜對抗環境下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

1)彈體綜合隱身

一是LRASM—A繼承了JASSM—ER的大後掠多面體隱身彈體外形,表面上敷設了新型吸波塗料,並大量應用複合材料,降低了雷達散射截面積(Radar Cross Section,RCS),大幅壓縮對空雷達的探測距離與預警 時間。如果LRASM—A反艦飛彈的RCS為0.01㎡,機/艦載雷達對2㎡典型目標探測距離為R,則對LRASM—A的探測距離為0.266R。按上述結論分析,在不考慮大氣衰減的情況下,假設遠程機/艦載雷達對空探測距離400km,則對LRASM—A最大探測距離為106km。二是採用矩形埋入式發動機噴口、充分利用彈體尾部遮擋高溫排氣、光滑的彈體表面減少氣動加熱4等方法減少紅外輻射及被艦艇、紅外製導空空/艦空飛彈的探測、跟蹤。從防空飛彈殺傷鏈「發現目標是基礎、穩定跟蹤是關鍵、有效殺傷是目的」三個重要環節分析,LRASM—A隱身特性大幅降低預警機、戰鬥機、水面艦艇的發現與跟蹤距離,壓縮了攔截縱深與攔截時間,增大了火控系統引導硬武器攔截的難度。

2)多模複合制導

LRASM—A採用了英國BAE系統公司的先進導引頭/制導組件,集成了被動射頻與威脅告警接收機、主動雷達、紅外成像傳感器、武器數據鏈(Weapon Data Link,WDL)、增強抗干擾數字GPS及先進人工 智能軟體5

被動射頻與威脅告警傳感器應用諸多先進電子技術,能夠在盟軍力量難以進入的作戰區及複雜信號環境下遠距離準確探測、識別目標並精確計算目標位置6。該傳感器在飛行測試中成功制導LRASM—A飛彈原型命中預定目標。主動雷達在技術上實現了低功率信號輻射、抗干擾信號處理、頻率捷變、快速掃描、間歇主動探測,保持低可截獲7。紅外成像傳感器能夠適應陰霾天氣,可在較遠距離探測和識別目標、選擇目標瞄準點8。雙向武器數據鏈具有低功率輻射特性,有利於隱蔽通信。

多模複合傳感器、雙向數據鏈與高精度導航系統的資訊融合與綜合調度,使LRASM—A具有先進信號輻射控制、雷達告警接收與自動響應處置、自主被動電子支援、被動跟蹤定位、精確目標識別等特性,能夠有效對抗水面艦艇的偵測、截獲、欺騙與干擾。

3)大空域機動變軌

LRASM—A能通過被動射頻與威脅告警接收機遠程感知的輻射情報數據及主動雷達或數據鏈獲取到的目標資訊,在綜合識別的基礎上,確定威脅區,進行動態航路規畫,控制飛彈沿新的航路機動變軌以規避威脅區。

LRASM—A不像其他反艦飛彈採取固定剖面飛行,而是採取複合飛行剖面,在進入威脅區前利用隱身特性以中等高度飛行便于遠距離搜索識別水面目標,同時可節省燃料,到達威脅區後迅速俯衝至掠海飛行高度以規避艦載武器系統的搜索、攻擊。

LRASM—A的技術特性與潛能在戰術上挖掘應用,可以形成多種戰術突防方法,進一步增強飛彈的突防能力,如多彈多方向協同攻擊、全程自主被動跟蹤攻擊、數據鏈引導靜默攻擊、網路協同被動三角定位攻擊、「領—從」彈協同攻擊等。

2.3 自主智能作戰

LRASM—A減少了惡劣電子對抗環境下對情報、偵察與監視平台、數據鏈和GPS衛星導航的依賴。先進導航與制導控制技術使LRASM—A能在反介入/區域拒止環境中使用概略目標指示資訊發現、摧毁預定目標9

1)自主精確導航飛行

採用高精度慣性導航技術,能夠在衛星導航、雙向數據鏈阻斷情況下以較高精度自主巡航飛行,減少遠距離飛行誤差累積對目標捕捉的影響,提高了精確進入攻擊航路的能力。

2)自主廣域搜索

彈載被動射頻與威脅告警接收機、主動雷達作用距離遠,配以綜合隱身性能,能夠在敵方機載/艦載傳感器外先敵發現,具備較大區域海上目標搜索、識別與定位能力。

針對低目標精度情況下大散布區超過主被動複合傳感器作用範圍的情況,LRASM—A可以利用傳感器作用距離遠和飛行精度高的特點進行圖形化搜索,拓展搜索範圍,確保在粗略目標指示資訊和目標長時間快速機動的情況下也能捕獲目標。

3)自主選擇、識別目標

LRASM—A能夠根據主被動傳感器探測到的目標回波及輻射源資訊,與彈上預裝目標特徵信號數據庫進行匹配分析,識別目標屬性,自主選擇預定打擊目標。彈載紅外成像傳感器採用自動目標識別技術,基於圖像匹配算法,可以自主鎖定艦船高價值或預定部位引導飛彈實施精確攻擊以擴大攻擊效果。

在2013年8月27日的一次對海打擊試驗中,樣彈的目標區有3艘艦船,每艘都裝有典型發射機。樣彈按照預先規畫的航程飛行大約一半航程然後轉入自主導航,自主探測到了全部目標,但只對預想中的1艘長79m的機動艦船進行了攻擊,成功撞擊了預定瞄準點10

4)自主規避威脅

彈載人工智慧軟體能夠根據主被動傳感器獲取的威脅資訊及識別情況,確定威脅區,線上計算三維規避航路,控制飛彈沿新航路飛行。

2.4 組網協同作戰

LRASM—A通過低功率信號輻射數據鏈終端能夠與水面艦艇、通信衛星、電子戰飛機、無人機建立雙向通信鏈路,並與指控中心、艦、機、彈(LRASM—A)構成網路化集群作戰體系。

1)彈群狀態報告

LRASM—A利用先進數據鏈向指控中心加密發送本彈的位置、速度、航嚮等運動參數資訊,設備健康狀態資訊,攻擊目標ID,使指控中心可以監控彈群攻擊態勢,為實時遠程控制飛彈協同攻擊提供支持。

2)遠程縱深探測

LRASM—A主被動傳感器作用距離遠,採用了先進信號處理算法和低截獲概率技術,具有很強的海上目標搜索、識別能力,可作為分布式傳感器網路節點突破敵縱深防禦實施對海搜索、探測,通過主動測距、測向與被動探測識別對目標實施分類、識別與參數錄取,加上LRASM—A具有精確導航能力,可以較高精度解算出目標絕對位置、航速、航嚮、輻射源信號參數等資訊,併發送給指控中心進行資訊融合,以作為遠程目標指示資訊來源引導後續彈群實施攻擊或其他兵力行動。

3)飛行中重新瞄準

LRASM—A可在飛行中接收指控中心、衛星、艦艇、有/無人機的目標更新資訊,使飛彈可以更加靈活適應戰場打擊需求。

一是遠距區域攻擊。可對威脅海域概略散布區提前發射飛彈,飛彈在飛行中接收新的瞄準位置實施攻擊,明顯縮短了打擊鏈循環週期。二是改變打擊目標。某一目標被摧毁或某個目標被識別為中立目標,可以通過數據鏈重新指定攻擊目標、取消攻擊或下令自毁。

三是提高預選目標打擊能力。飛彈通過接收幾次關鍵時機的目標位置更新,就可減小目標指示資訊老化時間,縮小目標機動散布誤差,再加上先進高分辨率主被動多模傳感器,可顯著提高對預定目標的捕獲、選擇與打擊能力。

四是打擊機會目標。即召喚飛行中的飛彈打擊新出現的重要目標。五是待機攻擊。LRASM—A動力航程儲備較大,留空時間較長,可預先發射出去,在中空以低油耗率盤旋飛行,接到作戰命令後,調整航嚮瞄準目標實施攻擊。

4)實時打擊效果評估

利用紅外成像傳感器實時錄取目標圖像和攻擊過程,並可將本彈攻擊過程最後幾幀圖像或後彈拍攝前彈攻擊圖像傳回指控中心,以支持指控中心實時打擊效果評估。

綜上所述,組網協同作戰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初級形態的人在迴路組網作戰模式,即飛彈與指控中心/兵力平台組網;二是具有高級智能特徵的彈群自主組網協同作戰模式。目前,LRASM—A在演示驗證中完成了初級形態的組網,但其具有潛在能力達到高級組網形態。

3 遠程反艦飛彈作戰使用分析

3.1 裝載平台

LRASM—A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多軍種作戰平台裝備使用,先期計畫主要在空、海軍B—1B、F/A—18E/F、水面艦艇MK41垂直發射裝置中裝載,後續將進一步試裝到F—35C、核潛艇等發射平台上。

1)B-1B

B—1B是美軍載彈量最大、速度最快的戰略轟炸機,航程為12000km,無空中加油滿載條件下作戰半徑為3300km11,可在65m高度超低空突防。現役67架,其中36架處於戰備狀態。其機體內設有3個內置彈倉,每個彈倉都可掛8枚LRASM—A,1架B—1B可掛24枚LRASM-A。圖4為B-1B投擲LRASM-A。

當B—1B位關島、迪戈加西亞島等前沿基地部署時,不需要空中加油即可縱深打擊第一島鏈以西海域的水面艦船,具有極強的威懾與打擊能力。由此可見,美軍首選B—1B作為LRASM—A的測試與實戰部署平台,正是由於該型機具有航程遠、載彈量大、突防能力強的綜合優勢。

2)F/A-18E/F

F/A—18E/F「超級大黃蜂」是美航母編隊主力艦載戰鬥攻擊機,E為單座型,F為雙座型。該型機擁有11個外掛點,載彈量為8000kg,航程為3300km(掛副油箱)12。執行反艦任務典型掛載為「AIM—9Xx2+LRASM—Ax2+1249升副油箱x1」,作戰半徑為1065km,無空中加油條件下即可打擊遠離美航母編隊2000km之外的水面艦船。

3)水面艦艇

LRASM—A 設計之初就考慮到與「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等水面艦艇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兼容,其助推器採用RUM—139垂直發射「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的MK—114火箭發動機。

洛馬公司已經多次開展LRASM—A與MK41垂直發射系統之間的兼容性試驗並獲成功。未來,美海軍水面艦艇將獲得遠超「魚叉」的遠程打擊能力,可大大減少對海軍航空兵奪取制海權的依賴,極大提高了水面艦艇部隊獨立遂行海上封鎖、海上打擊任務的能力。

此外,洛馬公司計畫為瀕海戰鬥艦和兩棲艦艇等沒有垂直發射裝置的艦艇開發傾斜發射裝置,以滿足其發射LRASM—A的需求。

3.2LRASM—A典型任務剖面

1)遠程目標指示

偵察衛星、「海神」多任務巡邏機、EP—3電子偵察機、EA—18G電子戰飛機、RQ—4C「全球鷹」無人機等遠距探測平台獲取作戰海域目標情報資訊,並通過數據鏈發送給指控中心及發射平台。即使只有目標區海域的粗略情報資訊,LRASM—A仍然可以自主完成搜索攻擊。

2)任務規畫

艦射LRASM—A使用改進型「戰術戰斧」武器控制系統(TTWCS+)裝載任務數據。規畫內容包括:偵察情報資訊處理;作戰海域環境資訊提取;威脅區生成;攻擊區(避免攻擊中立艦船)計算;目標散布海域計算;打擊目標選擇;毁傷程度確定;彈藥需求量計算;發射平台選擇及需求量計算;發射陣位確定;彈載傳感器探測能力預報;彈載傳感器搜索模式與控制參數計算;三維飛行剖面與自主搜索航跡規畫;目標資訊老化時間最小容忍度及更新需求計算;發射單元選擇;發射時間及發射順序確定等。

3)飛彈發射

水面艦艇採用MK41垂直熱發射,MK114火箭發動機將整彈運送到一定高度,飛彈開始俯仰轉動,向預先設定方位飛行。此時,水準、垂直彈翼展開,主發動機點火。B—1B、F/A—18E/F採用彈射方式發射,飛彈在自由落體過程中水準、垂直彈翼展開到位後,發動機點火。

4)組網建鏈

在視距內,LRASM—A可以與發射平台動態組網,建立通信鏈路;脫離視距後,飛彈自動與中繼通信衛星建立超視距通信鏈路。

5)預定航路飛行

在進入敵GPS與通信鏈路阻斷區之間,LRASM—A在衛星輔助導航下以中等高度按預先設計的航路精確飛行,飛彈可在飛行中接收目標更新資訊(In-Flight Targeting Updates,IFTU)。

6)目標綜合分析

被動射頻與威脅告警接收機、主動雷達傳感器進行遠距離目標探測。根據探測結果,對目標進行分類、識別後,LRASM—A進一步綜合分析威脅區、目標散布區(Area of Uncertainty,AOU)。

7)自主導航飛行

進入敵偵察監視與火力攔截區後,LRASM—A開始俯衝至超低空掠海飛行,自主線上動態航路規畫避威脅區,並調整飛彈航嚮朝目標散布區方向飛行。

8)末端攻擊

多模傳感器對目標進行精確分類識別(對抗干擾),選擇目標瞄準點進行精確攻擊,並將攻擊最後幾幀圖像發送給指控中心進行實時打擊效果評估。

3.3 遠程反艦飛彈作戰使用

1)打擊目標

根據目標海域地理環境條件,反艦飛彈作戰可劃分成打擊開闊海域艦船、打擊島礁區海域艦船、打擊近岸海域艦船、打擊港口停泊艦船、打擊島岸固定目標;根據海域目標分布特性及稠密程度,反艦飛彈作戰可以分為打擊疏散目標區艦船和打擊稠密目標區艦船兩種。根據打擊目標尺度及隱身特性,反艦飛彈作戰可分為打擊大型目標、大中型目標、小型目標和小目標四種。此外,可根據編隊性質,劃分成打擊航母編隊、驅護艦編隊、兩棲作戰編隊、運輸編隊、飛彈艇編隊等。不同情況下的作戰樣式對反艦飛彈的性能要求差異較大。

LRASM—A高精度導航、先進綜合突防、多模複合制導、高命中精度、致命毁傷能力特性使其可以勝任以上各種情況下的作戰樣式。根據LRASM—A的研製背景,其首要使命任務是打擊開闊海域、港口停泊的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大型驅逐艦等大中型高價值目標,並能夠打擊稠密海域的預定目標。此外,可兼顧打擊小型時間敏感目標和突擊陸上縱深固定目標。

2)作戰使用模式

從數據鏈的依賴程度及彈載傳感器使用角度分析,存在以下幾種可能的作戰使用模式。

(1)全自主作戰模式。

即完全不依賴數據鏈,飛彈完全自主搜索、識別和打擊目標。在衛星偵察引導模式下,以美軍現有偵察、打擊能力為依據作以下保守估計:衛星偵察定位精度為30km(3σ)、「偵察—打擊」響應時間為15min,彈載主被動遠程傳感器作用距離為100km、搜索範圍為±30°,飛彈自主導航飛行時間為3000s(對應900km航程),目標航速為20kn。經計算:目標散布區寬度為70km,飛彈搜索寬度為100km。即使飛彈自主導航有一定誤差,但仍可保證LRASM—A自主搜索、探測到目標。如果只知目標概略海域(100kmx100km以上),LRASM—A將採用圖形化機動搜索,仍可捕獲目標,但會損失一定航程,進而減小射擊距離。

(2)半自主作戰模式。

即飛彈在進入敵防區外使用數據鏈更新目標資訊,之後轉入自主作戰。此種模式減少了目標機動散布,將目標初始定位精度定格在最後一幀數據更新上,可大幅提高目標捕獲概率。此外,配合最後一幀高精度目指資訊,飛彈完全可以採用被動射頻及紅外成像傳感器實施精確攻擊。

(3)數據鏈作戰模式。

即全程使用數據鏈。一是通過衛星、飛機、艦船等平台傳送目標資訊,飛彈全程電磁靜默攻擊。二是多枚LRASM—A飛彈採用被動射頻傳感器和數據鏈資訊交互(通過指控中心融合)進行三角定位,即使只有目標概略海域資訊也可完成大面積海域被動定位攻擊。三是使用1~2枚LRASM—A飛彈實施廣域搜索與定位,獲取海域目標高精度定位資訊,通過數據鏈引導後續飛彈攻擊。

3)兵力運用

(1)打擊範圍區分。

由上述分析,1000km以內的敵水面艦船打擊可由航母編隊護航巡洋艦、驅逐艦或前出水面打擊大隊完成;1000~2000km 範圍由F/A—18E/F負責;2000~4000km由戰略轟炸機B—1B實施。F/A—18E/F由2~4機組成的小編隊實施突擊;B—1B轟炸機多以單機為主實施突擊。

(2)兵力任務區分。

封鎖海上運輸線。P—8A、MQ—4C擔負海上偵尋搜索和遠程目標指示任務,美軍前沿基地部署的戰略轟炸機或海軍岸基航空兵應召執行攻擊任務。

打擊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編隊。偵察衛星、長航時遠程無人機MQ—4C獲取海域目標情報資訊,美航母編隊艦載機F/A—18E/F和空軍B—1B實施海空聯合作戰,從多個方向實施縱深突擊。

突擊港口停泊艦船。偵察衛星及情報人員完成目標獲取,前沿基地的B—1B轟炸機在F/A—22A的掩護下,突破/規避對方遠程航空兵攔截後,實施高密度突擊。

4 結束語

在反艦飛彈亞、超、高超聲速並舉的發展道路上,先進自主導航、高性能多模複合制導、主被動綜合隱身、網路化協同、人工智慧決策等高新技術的應用使亞聲速反艦飛彈作戰能力仍然具有很大的挖掘空間。LRASM—A初步實現了先進智能反艦飛彈的基本特徵,具有較強的綜合作戰能力。在技術層面,我們要跟蹤研究LRASM—A的設計思想、技術途徑及關鍵技術工程實現方法,為反艦飛彈裝備研製提供有益借鑑;在戰術層面,要深入研究LRASM—A作戰技術機理,找出弱點,尋求破解對策。

參考文獻

  1. 劉曉明,文蘇麗.美海軍確立遠程反艦飛彈項目具體計畫[J].飛航飛彈,2014(5). ↩︎
  2. LRASM:News Releases. http://www.lockheedmartin.com/us/products/LRASM/ mfc-lrasm-pressreleases.html,2016. ↩︎
  3. Lockheed Martin. Offensive AsuW Weapon Capability [EB/OL]. http://www. lockheedmartin.com,2016. ↩︎
  4. 王繼新,劉婕.透視美國「遠程反艦飛彈」[J].兵器知識,2014(4). ↩︎
  5. JOHN D. GRESHAM. LRASM: Long Range Maritime Strike for Air-Sea Battle [EB/OL]. Defense Media Network. Faircount Media Group,2013-10-02. ↩︎
  6. BAE System. BAE Sensor Hits the Mark in Live Long-Range Missile Flight Test. Asdnews. com, 2013-10-10. ↩︎
  7. LRASM: Overview. http://www.lockheedmartin.com/us/products/LRASM/over- view.html,2016. ↩︎
  8. 方有培,汪立萍,趙霜.美國新型遠程反艦飛彈突防能力分析[J].航天電子對抗,2014,30(3). ↩︎
  9. Lockheed Martin. Offensive AsuW Weapon Capability [EB/OL]. http://www. lockheedmartin.com,2016. ↩︎
  10. 文蘇麗,蘇鑫鑫,劉曉明.美國遠程反艦飛彈項目發展分析[J].飛航飛彈,2015(4). ↩︎
  11. 唐長紅,艾俊強.美國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發展道路分析[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0. ↩︎
  12. 丹尼斯R.簡金斯著.F/A—18「大黃蜂」—先進艦載戰鬥攻擊機[M].熊峻江,黃俊,凌雲霞譯.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2. ↩︎

[6]姜雪紅,蔣琪.俄羅斯新型戰術反艦飛彈X—35[J].飛航飛彈,2010(3).

[7]丁文東,何鵬程.挪威海上攻擊飛彈(NSM)的發展與性能特點[J].飛航飛彈,2013(1).

[8]任志偉,文蘇麗.從四代機配彈看空射反艦飛彈的發展[J].飛航飛彈,2013 (7).

[9] Terrence K. Kelly,Anthony Atler, Todd Nichols, etc. Land-Based Anti-ship Mis- sil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M]. RAND Corporation, 2013:23.

[10]魏毅寅.世界飛彈大全[M].3版.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

[11]周偉.詳解「雄風」—3超聲速反艦飛彈[J].兵工科技,2013(4).

[12]張靜,周偉.臺灣「雄風」—3超聲速反艦飛彈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科技研究,2013,29(5).

[13]李梅.從「誤射」看「雄風」3性能及部署[J].兵器知識,2016(9).

[14]王繼新,劉婕.透視美國「遠程反艦飛彈」[J].兵器知識,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