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性毒劑又稱起皰劑,是一類能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引起局部炎症、吸收後能導致全身中毒的化學毒劑。曾裝備的糜爛性毒劑有芥子氣、路易氏劑和氮芥氣等。其中芥子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得到廣泛使用,有「毒劑之王」的稱號。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軍先後在我國18個省、自治區78個地區化學毒劑2000多次,其中大部分也是芥子氣。長期以來,糜爛性毒劑仍是一些國家軍隊的主要裝備毒劑。路易氏劑很少單獨使用,常與芥子氣混合,用來降低芥子氣的凝固點和增強其損傷效果。氦芥氣的性質與芥子氣類似,外軍已不再裝備。其衍生物用於癌症的化療。糜爛性毒劑可以裝填在炮彈、炸彈、火箭、地雷及航空布洒器中使用。既有裝填單一芥子氣的,也有裝填芥子氣于路易氏劑混合物或含膠粘劑的膠黏路易氏劑的。從外軍大量貯備及「兩伊」戰爭使用情況表明,糜爛劑一直是一類有重要意義的毒劑。糜爛性毒劑主要以液滴狀態造成地面、物體及裝備表面染毒,或以氣溶膠和蒸氣狀態使空氣染毒,可通過皮膚,呼吸道、眼及消化道等多種途徑中毒,主要引起局部損傷,並可經上述途徑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芥子氣是糜爛性毒劑中最重要的代表物,化學名稱為β,β—二氯二乙硫醚,美軍代號為HD。純芥子氣為無色油狀液體,工業品為黃色至深褐色,因其有芥末和大蒜味而得名。根據不同的軍事使用要求芥子氣有多種劑型。芥子氣是德國人在1886年首先發現的,代號為「黃十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獲得極大的成功。芥子氣主要經過皮膚或呼吸道侵人機體,引起中毒。其潛伏期2~12小時過後,皮膚就會出現紅腫、水皰,同時眼睛出現模糊、紅腫甚至失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作為參戰士兵就曾遭到芥子氣襲擊而眼睛暫時失明,芥子氣傷害途徑較多,人員必須全身防護。芥子氣沸點較高、比重大、難溶於水、易溶于有機溶劑、穿透性強、作用持久並有特殊氣味的化學物質。芥子氣落入水中大部分沉於水底,少部分呈油狀薄膜漂浮水面,可造成水源長期染毒。溶於水中的芥子氣易於水解,生成無毒的硫醚類化合物。溫度升高可增加芥子氣在水中的溶解度並加速水解,加鹼也能使水解加速。因此可採用加鹼煮沸法對芥子氣染毒物品進行消毒。芥子氣可被漂白粉、三合二等氧化,生成無毒作用的芥子亞碸。但與強氧化劑(如高錳酸鉀)作用生成芥子碸,芥子碸仍有弱糜爛作用。芥子氣與皮膚黏膜接觸2~3分鐘後尚滯留于體表(此時用消毒劑可除去),10~15分鐘後大部分被吸收,其中約12%的芥子氣被「固定」于局部皮膚或組織上,引起該部分皮膚或組織的損傷,其餘大部分則進入血循環並分布全身,在腎、肺、肝等器官中含量較多。被吸收的芥子氣在血液和體液中被很快轉化,遊離狀態(未參加化學反應)的芥子氣存留時間一般不超過30分鐘,但嚴重中毒後在體內滯留可長達一個星期。皮膚是芥子氣損傷的多發部位。潮濕多汗、四肢屈側等皮膚薄嫩處及受摩擦部位都比較敏感。芥子氣損傷的過程與染毒劑量、外界條件以及機體狀況有關,高溫高濕能顯著增強芥子氣毒性作用。芥子氣能迅速穿透皮膚,大部分進入血液,小部分被「固定」于表皮與真皮內,形成結合芥子氣。皮膚損傷的程度與此「固定量」有關。液滴態芥子氣皮膚損傷典型臨床可分為潛伏期、紅斑期、水皰期、潰瘍期、癒合期5個階段。芥子氣中毒後可遺留許多後遺症。如皮膚損傷可引起過敏現象,產生各種皮炎,疤痕形成可引起功能障礙;呼吸道損傷後可出現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及肺氣腫等;中、重度眼損傷可遺留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另外,芥子氣中毒後還可使癌變和畸變率增高。
路易氏劑化學名稱為β一氯乙烯基二氯胂,美軍代號為L。該毒劑1918年由路易氏研究成功並因此而得名。最初由於其作用快速而受到高度重視,路易氏劑能很快被皮膚吸收,不存在潛伏期,數分鐘內即可產生傷害,出現疼痛、起皰、糜爛等癥狀,相比之下,芥子氣則在數小時後才出現中毒癥狀。但當時沒有對它的各種性質進行充分的研究,它的價值顯然被誇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開始,美軍就生產了20000噸這種毒劑。後來發現,它與芥子氣相比,幾乎沒有什麼重要優越性,相反卻有許多重要缺陷。如其蒸氣對皮膚和眼睛的傷害遠沒有芥子氣的蒸氣那樣有效,液滴對皮膚的傷害程度也沒有芥子氣嚴重,且更難穿透服裝和易為潮濕氣體分解,其強烈的刺激氣味也極易被察覺,所以它後來很少被單獨使用;二是作為芥子氣的防凍添加劑與芥子氣混合使用。純的路易氏劑為無色油狀液體,工業品呈棕褐色,有刺激性臭味。路易氏劑通常以液滴殺傷為主,也可造成蒸氣、氣溶膠狀態使空氣染毒。當人的皮膚接觸毒劑後,很快出現灼痛感,稍重時便出現紅斑、起皰,吸收過多甚至會引起死亡,同時,通過呼吸中毒也會致死。對路易氏劑的防護和對其他糜爛性毒劑相似,都需要全身防護器材。二巰基化合物對路易氏劑有特效解毒作用;染毒皮膚可用5%二巰丙醇皮膚軟膏消毒,染毒眼睛可用3%二巰丙醇眼膏消毒,其他染毒表面可用鹼性溶液消毒和用清水進行沖洗。路易氏劑常溫下易水解,加鹼、加溫可加速水解,生成氯乙烯氧胂。後者對皮膚仍有糜爛作用,但不易滲人皮膚。因此無消毒劑時,用水沖洗染毒皮膚也有一定效果。路易氏劑很易起氧化反應,有水存在時,與氧化劑作用生成氯乙烯腫酸,失去糜爛作用。因此路易氏劑染毒皮膚可用一般氧化劑或碘酒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