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性毒劑是一類中毒後主要引起精神活動異常和軀體功能障礙,能使人暫時喪失戰鬥能力但一般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或死亡的毒劑,因而簡稱失能劑。電影、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蒙汗藥便屬於失能劑,古典小說《水滸傳》「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一回,武藝高強的「青面獸」楊志,在飲用了蒙汗藥酒後,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走,自己卻動彈不得,便詮釋了失能劑的妙用。失能性毒劑研製的品種繁多,按其毒效的不同,可以分為精神性失能劑和軀體性失能劑兩類。其中精神性失能劑主要引起精神活動障礙,如知覺、情感、思維活動的異常和紊亂,主要代表有替代羥乙酸酯類和四氫大麻醇類化合物以及麥角醯二乙胺、蟾蜍色胺、西洛賽賓、麥斯卡林等。軀體性失能劑主要引起機體運動失調、癱瘓以及嘔吐、失明、致聾、體溫失調、低血壓等,主要代表有苯咪胺、箭毒、震顫素等。與其他毒劑相比,失能性毒劑除了要求劑量小外,還要求安全比大(也就是既要使人員中毒失能但又不能使其死亡),毒效的持續時間可調(即中毒失能人員能在期望的時間範圍自行恢復)和無「三致」(致癌、致突變、致畸胎)效應。失能劑使用的場合主要為交戰雙方混雜在一起或對特定重要目標實施襲擊,以獲取重要情報、設施和俘虜。其主要代表物是美國曾經裝備的畢茲。
畢茲化學名稱為二苯羥乙酸—3—奎嚀環酯,美軍代號BZ。畢茲是美國人於1950年首先合成的,1962年美軍正式列入裝備。在這之前,美軍方不但用動物,還用活人做了一系列試驗,轟動世界的「貓怕老鼠」的故事,就是從這個試驗中傳出的。試驗過程大概如下:試驗開始時,把一隻白貓放在玻璃櫃中,然後放入一隻小白鼠,白貓見了老鼠,一下子就撲了上去將其擒住。隨後穿白色工作服的試驗人員將貓提出,給貓注射了一針藥劑,又將其放回櫃中,隨後將另一隻活蹦亂跳的小白鼠放入。此時,白貓一改剛纔的凶猛氣勢,而是誠惶誠恐地望著這隻白鼠,步履蹣跚,最後竟讓白鼠跑到自己身上,完全失去了作為老鼠天敵的本能,其原因就在於被注射了藥劑-畢茲。
畢茲是一種無特殊氣味的白色或微黃色的結晶粉末,沸點較高,不溶於水,可溶于氯仿、苯等有機溶劑中,微溶于乙醇。畢茲性質穩定,在200℃下加熱2小時只分解百分之十幾。常溫下畢茲很難水解,可使水源長期染毒。加熱加鹼可使水解加速,加壓煮沸大部分可水解破壞。畢茲是鹼性化學物質,遇酸生成鹽,即可溶於水中。因此,畢茲在酸性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較大。畢茲毒劑雖具有使人失能的作用,但因失能劑造成的效果難以預測,且生產成本要比其他毒劑要高,因此使用和發展這種毒劑受到較大限制。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已停止生產與裝備畢茲。畢茲可裝填于炮彈、炸彈等彈體內,靠炸藥將其分散成氣溶膠狀態,從而使空氣染毒。染毒空氣經呼吸道吸入人體引起中毒。用適當的溶劑溶解後的畢茲溶液,可經皮膚吸收中毒。畢茲吸入中毒的半數失能劑量為110毫克·分/升,對人的半數致死劑量估計為200克·分/升,安全比(致死劑量與失能劑量之比)在2000以上。畢茲屬抗膽鹼能類藥物,它含有類似乙醯膽鹼的結構,能與膽鹼能受體結合形成牢固的「藥物—受體」複合物,有效地阻止乙醯膽鹼和受體的結合,破壞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雖然畢茲與膽鹼能受體的結合後是可逆的,但由於體內沒有能夠特徵破壞它的物質,故畢茲在體內代謝較慢,需時數天。畢茲毒劑中毒後的潛伏期為半小時至1小時。人員中毒後的癥狀為口乾、瞳孔散大、眩暈、步履蹣跚失控、喪失定向力。在操作畢茲時偶然中毒的人敘述,還產生莫名其妙的幻覺,如天塌地陷、飛鳥成群、洪水猛獸乃至妻妾成群的景象。中毒癥狀可持續幾小時以致數日。
畢茲還有一孿生夥伴EA3834,它的化學名稱為苯基異丙基羥乙酸—N—甲基—4—哌啶酯。它是一淡黃色的黏稠液體,沸點較高,難溶於水。美軍曾研究讓它與一種添加劑(環庚三烯類化合物)配伍使用,可經皮膚和呼吸道吸收中毒。EA3834的失能作用稍大於畢茲,對人的半數失能劑量為0.073毫克·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