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鄭正秋聯合導演,依什爾攝影,新民公司以承包者名義為亞細亞影片公司攝製。這部完成於1913年、長僅4本的故事短片,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它不只是中國的第一部故事片出品,而且有著自己文化學上的意義。它是在外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公司,拍攝了《不幸兒》《瓦盆伸冤》等短故事片之後,由於主持者對中國文化缺乏瞭解,以致這些影片脫離中國實際(儘管這些影片採取的也是中國故事,但未能引起中國觀眾的喜愛)而無法繼續經營,才請中國人獨自創作的。這就使得這部作品在它的內涵上,也是中國化的。牠們從形式到內容的所有優劣品格,都可為獨特而完整的中國文化系統所接納。從整體上說,這一點也是中國電影在以後的漫長歷史道路中存在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難夫難妻》編劇兼導演之一的鄭正秋(1889—1935),原名伯常,別署藥風,原籍廣東潮陽縣,是上海潮洲籍巨商鄭洽記土行老闆的兒子。他在上海南市育才公學畢業後,曾學習商業,「以不善經商,改入仕途」,大概是家裡花錢給他買了個官。約在1907年張之洞還任湖廣總督的時候,曾到湖北「候補」。「又以清政窳敗,且性之所近在藝術」1,未等「實缺」到手,便回到上海。在這前後,他開始出入劇場,接觸戲劇藝人,學習戲劇藝術。1910年,辛亥革命前一年的11月,他開始以正秋為筆名,以「麗麗所戲言」「麗麗所伶評」等為欄題,在民主革命者于右任主辦的《民立報》上發表戲劇評論。他明確地提出「劇場者,社會教育之實驗場也;優伶者,社會教育之良師也」2的觀點,主張改革舊劇,提倡新劇。他受到當時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很為于右任所賞識,「驚為奇才」3。第二年2月,《民立報》副刊《民立畫報》創刊,他被聘請「主筆政」,任記者,做編輯兼撰稿人工作;至1913年5月,幾乎每天都要在《民立畫報》《民權畫報》等報刊發表「戲言」「伶評」「觀劇記」一類的短文。張石川邀請他合作,也正是因為他當時在上海已是頗有名氣的劇評家,同京劇界、新劇界都有較多的聯繫。
由於鄭正秋把劇場看作是「社會教育之實驗場」,所以他開手創作的第一部電影劇本,便選取了富于社會現實意義的題材—中國封建傳統婚姻的陋習。故事以鄭正秋家鄉潮州習見的婚姻過程、儀式為藍本,寫乾、坤兩家,各有一子女到了嫁娶年齡,雙方父母願結秦晉之好,於是央請媒人代為奔走,「從媒人的撮合起,經過種種繁文縟節,到把面不相識的一對男女送入洞房為止」4。從這個簡單的故事裡,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鄭正秋電影劇作的民主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傾向,他以辛辣的筆觸諷刺了抹殺人性的封建婚姻制度,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意義。
影片由張石川、鄭正秋聯合導演,拍攝工作是在上海香港路5號亞細亞公司的洋房院內用白布篷幔遮蓋一塊露天進行的。張石川回憶當時的導演情形時說:「我和正秋所擔任的工作,商量下來,是由他指揮演員的表情動作,由我指揮攝影機地位的變動。—這工作現在最沒有常識的人也知道叫作導演,但當時卻無所謂「導演'的名目。·····我們這樣莫明其妙地做著「無師自通'的導演工作,真不知鬧了多少笑話,導演技巧是做夢也沒有想到過。攝影機的地位擺好了,就吩咐演員在鏡頭前做戲,各種的表情和動作連續不斷地演下去,直到二百尺一盒的膠片拍完為止(當時還沒有發明四百尺和一千尺的膠片暗盒)。—鏡頭地位是永遠不變動的,永遠是一個「遠景',電影上的「特寫'好像那時葛雷菲士還沒有發明。倘使片子拍完了而動作表情還沒有告一段落,那麼,續拍的時候,也就依照動作繼續做下去。」5當時還沒有場記,服裝、道具等也沒有專人負責管理,有時續拍,演員隨意換穿服裝,以致看樣片時,銀幕上忽然張冠李戴,鬧出笑話來。
參加這部影片演出的演員是民鳴社班底,就是說都是文明戲演員,如錢化佛、馬清風、王惜花、郭詠馥等,他們的表演自然脫不出文明戲表演的套式。「演員都是男的,沒有一個女性,演女角色都是由男演員扮飾的」6。
影片完成後,於1913年9月29日作為「家庭新劇」公映於上海新新舞臺。
和《難夫難妻》差不多同時創作的《莊子試妻》,也是一部短故事片,由黎民偉編劇,黎北海導演,魏恩攝影,黎北海飾莊周,黎民偉扮莊周的妻子田氏。而黎民偉的妻子嚴姍姍則扮演田氏的婢女,由此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演員。影片故事取材于傳統戲曲劇目《蝴蝶夢》中《搧墳》一折,描寫莊子詐死,化作楚國王孫,試探妻子田氏是否守節的故事,于喜劇效果中宣揚了封建的男子中心思想和婦女
節操觀念。據說,這部長度2本,可以放映15分鐘的影片,是「全用實景拍攝」的;「片中演出的人,穿的是清朝的服裝」;還「使用特技攝影,使莊子的鬼魂,在片中忽隱忽現」。7
從中國最早的兩部故事短片8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到,鄭正秋、張石川的實踐,比起黎民偉來,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這不僅因為它脫出了許多國家所走過的照搬舞臺演出的路子,屬於獨立的電影創作,而且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具有一種社會批判意味。這和中國文化藝術傳統中的「文以載道」的觀念是相通的。
《難夫難妻》和《莊子試妻》兩部影片的創作,在藝術上乃至技巧上,無疑是相當幼稚和粗糙的,但是作為我國最早的故事片出品,牠們畢竟為我國故事片創作開了個頭,積累了最初的經驗。這兩部影片,尤其是《難夫難妻》,已經有了專為拍攝而編寫的電影劇本,儘管它還比較簡略,是「幕表」式的,但中國電影劇作正由此發軔。牠們同時也開始了包括指揮演員和調動攝影機的極其初步的電影導演創作,比起任慶泰拍攝戲曲片的嘗試來,又大大前進了一步。《難夫難妻》還有了初步的攝影構思和美工構思,《莊子試妻》使用了特技,這一切都說明牠們在不斷地充實著電影藝術的綜合性。尤其是鄭正秋在《難夫難妻》中體現的現實主義精神,毫無疑問地為中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Reference:
- 《鄭正秋先生小傳》,《明星半月刊》1935年第2卷第2期。該傳未署作者姓名,當為明星公司文牘部門為悼念鄭正秋逝世而作,是記述鄭正秋早年生活較翔實的材料。 ↩︎
- 見《民立畫報》1911年7月16日。 ↩︎
- 《鄭正秋先生小傳》,《明星半月刊》1935年第2卷第2期。 ↩︎
- 錢化佛:《亞細亞影戲公司的成立始末》。《感慨話當年》,中國電影出版社1962年版,第3頁。 ↩︎
- 張石川:《自我導演以來》,《明星半月刊》1935年第1卷第3期。 ↩︎
- 同①。 ↩︎
- 余慕云:《香港電影掌故》第1集,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5年版,第39頁。 ↩︎
- 在此之前,亞細亞影戲公司尚由布拉斯基主辦期間,於1909年前後拍攝的《瓦盆伸冤》和《偷燒鴨》,也屬故事片。據余慕雲《香港電影掌故》第1集的記述:《偷燒鴨》的劇情是寫「一個瘦小的小偷(由梁少坡飾演)偷一個胖商人(由黃仲文扮演)販賣的燒鴨被警察(由黎北海扮演)發覺,把小偷捉住。偷燒鴨時有些詼諧動作」。影片由梁少坡導演。 ↩︎
From:中國電影藝術史 1896-1923 作 者 :李少白,邢祖文主編;李少白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