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杜宇對中國第一批長故事片《海誓》《古井重波記》的藝術探索

在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第一批長故事片的創作嘗試中,如果說,上述《閻瑞生》等片,由於創作意圖過於切近商業目的而淡漠了藝術探索的話,那麼,但杜宇創作的、由上海影戲公司分別於1922年1月和1923年4月出品的《海誓》和《古井重波記》,則在影片的美學追求上體現了一定的特色,初步顯露了導演構思的主體創造意識和個人藝術風格,從而為當時影壇提供了頗為獨特新鮮的銀幕經驗。

但杜宇(1897—1972).原名祖齡,號繩武,貴州廣順人,祖輩和父輩均為遊宦江西的清代入科官員。13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及至20歲左右,便摒當家產帶著母親到上海謀生。他自幼愛好繪畫,到上海後更加刻苦自學,對中外名畫悉心臨摹,博取眾長,很快熟練地掌握了各種繪畫技法。從此常為一些報刊和公司作畫,漸漸有了名聲。但杜宇鍾愛油畫和水彩畫,但是最初為人熟知的則是他為生計大量繪製的月份牌美女,並有《百美圖》《美人世界》等畫冊行世。這些以時裝女性為題材的人物畫,頗受當時上海市民的歡迎。但杜宇的漫畫也有較高成就,他於1920年前後出版的《國恥畫譜》,是中國第一部個人漫畫專集,在中國漫畫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1。在繪畫之餘,他還對風景和人物攝影有著濃厚的興趣。繪畫上的造詣和對攝影的愛好,無疑對他日後的電影創作從觀念到實踐都產生了較深的影響。他認為電影也是一種美術,所謂「影戲,動的美術也」2。因此在電影導演創作中也特別注重影片的畫面造型,講究構圖和用光的視覺美感。為此他通過摸索在國內首創了反光板和水下攝影等方法。

《海誓》是但杜宇執導的第一部影片,在拍攝時間上稍晚於中國影戲研究社的《閻瑞生》。由於拍片條件和經驗的限制,加上作者在藝術上刻意求工,此片拍攝費時將近一年,於1921年春天籌備,夏季開拍,次年1月告竣。影片劇本由但杜宇造意,馮小隱執筆。至於攝影、美工、洗印、剪輯等則均由但杜宇兼任,可說是集編、導、攝、美於一身。影片主要場景是租用上海閘北的一塊空地露天搭景拍攝的,共拍素材二萬一千餘尺,最後剪成六千餘尺,成片6本。這種接近於4:1的耗片比例,在早期國產片拍攝中是很少見的,這也說明但杜宇創作的首要目的,在於藝術追求。此片經過7次內部試映、修改,於1922年1月23日和24日在夏令配克影戲院首次公映,後又作了進一步修改,於1月30日(陰曆正月初三)起在夏令配克影戲院繼續上映。

在電影劇作上,《海誓》是中國第一部不依仗真實事件和文學、戲劇基礎而專門為影片拍攝而獨立創作的故事長片劇作,也是中國第一部愛情題材片,它所虛構的是這樣一段摩登女郎的羅曼史:富家女子殷福珠(殷明珠飾)去海濱療養地探視她的表妹,與正在這裡寫生的貧窮畫師周選青(周國驥飾)邂逅。他們發現彼此竟是舊時同窗,由此互生好感,經常作伴遊玩,過往密切。畫師有意向福珠求婚,一時未得應允。有一天,福珠在路上遭到強盜打劫,被掠去衣物,中寒呻吟于路側,幸得畫師解衣相救,兩人感情益篤。畫家再吐愛慕之情,得福珠同意,並共發誓願:兩人之中若有薄情者當蹈海而死。不久,福珠回到自己家中,卻經不住表兄的重金聘禮和慇懃獻媚,而答應了表兄的求婚。但在教堂舉行婚禮時,福珠又忽為自己的良心所責,幡然悔悟。急奔至畫師家中,但不為所納。福珠于絕望中,走向海濱,預備踐誓。恰在這時,周選青從報上看到福珠與表兄悔婚消息,

恍然大悟,急追至海濱。一對情人,終成佳偶。與中國傳統敘事藝文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多情女子負心郎」不同,這是一個自由戀愛的故事;而且讓富小姐愛上了窮畫師。這在20年代初顯然是富有現代浪漫意味的,它也表現了作者的心態。

在劇作的處理上,作者沒有把它寫得很複雜。人物關係較少,情節也比較簡單,同時劇情的發展變化也過多地依靠偶然因素,這就使得這部劇作缺乏情節的曲折性和故事的生動性。人物性格也比較單一(儘管寫了女主人公感情世界的轉化、變遷),作為劇作它卻顯得單薄了些,但這也使導演時的再創造,有更大的餘地。

影片故事發生的地點,主要是海濱。這樣就為影片拍攝提供了一個開闊、優美的大自然環境,從而創造出自然美和人性美相統一的銀幕畫面。作為兼任攝影和美術的但杜宇的導演藝術,是十分注重電影造型的表現力乃至敘事作用的。在這部影片中,他把西方繪畫和照相藝術吸收到電影導演創作中來,試圖將電影敘事的詩情和銀幕造型的統一結合起來。譬如,影片一開始,他未急於交代事件的因果關係,而是安排了一組碧波萬頃的海浪鏡頭。這組空鏡頭作為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意象後來又在劇情進程中多次出現,從而使其有著雙重意義:一方面,它作為整體象徵,渲染著影片愛情的詩意氛圍;另一方面,作為局部象徵它又意味著主人公感情波瀾的跌宕和迂迴。這種鏡頭的拍攝和組接方式,在當時是頗具匠心的,帶有藝術創新的意義。為了使畫面段落富于抒情色彩,但杜宇還不惜以3本長的篇幅來濃墨重彩地展現和渲染主人公各種歡愉的情愛場景,不厭其煩地讓主人公騎馬互訪邀游。這種重畫意,主詩情的唯畫面美是從的偏好,可以說是把電影當成了繪畫的延伸。也正因為這樣,導致了影片結構的鬆散和情節的拖沓,甚至跌入為追求形式而不顧內容的形式主義傾向。3如不問人物的特定身份,劇中人一律穿著西裝,過西方生活方式,連僕人也西裝楚楚。影片男主人公周選青本是一個貧寒畫師,卻擁有一座帶有白漆門窗的西式住宅。「畫師家裡的陳設,有銅床、絨毯、西式椅子,大大小小的花瓶」;「畫師的妹妹,穿得很漂亮,也不像貧家女郎」;畫師邀福珠去他家,竟以馬相接,不合身份;福珠表兄,本是富家,「但是除了花園以外,沒有什麼佈景,且花園中只有幾棵樹,一隻大椅子」,「設備未免太簡陋了」。4

但不管怎樣,但杜宇在《海誓》中畢竟作出了自己頗具特色的藝術創造。在創作題材和內涵上,作為一部愛情片它顯然不同於傳統的言情小說和戲曲,它所表現的在精神追求和物質誘惑矛盾中的抉擇向度,主人公自由、自主的戀愛方式和人物關係,一方面折射出當時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自己生活的夢幻式理想,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他們對於個性解放的追求。在這種浪漫意味中他們企望得到精神的自由與永恆,超越現實特質世界而實現自己。然而,這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幻影而已。在電影形態上,它著力於畫面美的營造,張揚了電影造型的表現力,從而一新人目。這部影片上映的時候,上海影院正大量放映《秘密電光》《旅店黑幕》《怪盜窟》《鷹面人》等歐美偵探片和神怪片。因此,這部帶有現代浪漫情調和電影創新意識的國產愛情片,得到了不少知識分子階層觀眾的喜愛和好感。有評論說,「此片頗有西方影戲中風味」,「試驗之作,成績已如此,前途頗可樂觀」5

繼《海誓》之後,但杜宇又於1922—1923年導演了另一部長故事片《古井重波記》。這也是一部愛情題材的影片,但與《海誓》」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理想結局不同,《古井重波記》則把女主人公的身世和複雜的感情經歷處理為一個悲劇,從而帶上了一種哀豔色彩,開愛情題材影片的另一類型—哀情片。其劇情梗概如下:

少女陸嬌娜,麗質天生,孤芳自賞,恃刺繡為活。一日在途遣其繡品,為少年律師李克希所拾,呼而返之。陸稱謝而去,李驚其豔,不覺神往者久之。

少年金世德為友人馬凡等攝影,李來訪,共坐草地談笑。而世德之妹縵珠適偕嬌娜遊園中,李見之,且驚且喜,乞縵珠為之介紹焉。

自此之後,李時乞嬌娜刺繡,有時為嬌娜講言情小說,感情頗篤。嬌娜之弟福培亦愛之,宛如一家人矣。

嬌娜之屋主胡特,虎而冠者也,涎嬌娜,故不收租,且以游詞。嬌娜固拒。胡怒,限以三日內付清一年之欠租。

福培持繡品欲售於市以備償欠租,為胡特所毁,號哭而歸。嬌娜慰之曰:「房租早已儲藏,所差無幾。」福培亦破「撲滿」取錢以益之。核算付租外,尚有餘也。

胡特至三日來取租,故意挑剔,不收小洋銅元。適李至,為易鈔票。胡恨恨而去,嬌娜感之。李為福培講童話,言未畢而福培已入夢。李辭歸,且行且話。嬌娜不覺送之門外,李約其至家,固請而後允之。

翌日,嬌娜訪李,李為其易新裝,容光煥發。同至寰球飯店進餐,而胡特適在,竟出不遜之言,大起衝突。嬌娜悲泣而歸,李踵至慰藉。嬌娜因禍起於李,頗悔此行,促李離室。

李去而胡特至,劫嬌娜去,幸福培馳報李等,急來援救,至胡家緣壁而上,救嬌娜出險。胡自樓躍下,擊李受傷,幸馬凡等至,始得解圍。

李在家養病,嬌娜與福培來視,李露求婚之意,嬌娜不得已歷訴往事:蓋

嬌娜為青年孀婦,福培為其子也。當七年之前,嬌娜與董格士有婚約,為其家庭所阻,宵遁,始得成婚,兩相情愛,水乳交融。逾年舉一子,即福培也,而董罹病卒。疾革之時,囑以福培為弟,蓋言外之意,不欲因此犧牲嬌娜一生之幸福。嬌娜雖道其遺命,然誓為守節,心比金石,歷七年如一日。

嬌娜歷訴隱衷,而胡特挾刀來復仇。李竟被殺,福培亦中刃而僕,更劫嬌娜。幸福培甦,授嬌娜以刃,而胡特亦隨李同歸於盡。

墓木森森,長眠人應不瞑目。而陸嬌娜者,安貧守志,終其身為不幸之人。」6

《古井重波記》由朱瘦菊編劇,但杜宇、經廣馥攝影,主要演員有傅文豪、但二春、王乃東、賀蓉珠等。

這是一個相當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的豐富、曲折,大大超過了《海誓》,特別是人物關係的描繪和人物性格的刻畫,都更加細緻、合理。影片著力塑造了女主人公的優美形象:她出於對前夫的忠貞,矢志不嫁;後來又由於青年律師闖入她的生活,而重新激起情愛的波瀾;最後手刃殺害她情人的惡棍,表現出集柔美與剛烈、傳統與現代的多色調人物性格。

在寫人物上,它已經注意到了對人物內心層次的開掘和把握。如果說,在《海誓》中,福珠「良心發現」後的悔悟過於突然,缺乏足夠的心理依據,那麼,在《古井重波記》中,影片對陸嬌娜與李克希的若即若離的複雜情感,和陸嬌娜在李克希墓前的悲楚心態,則作了較為細緻、合理的摹寫。影片在第6本中通過一個較長的閃回段落回敘7年前陸嬌娜與前情人的私奔生活,這就給女主人公在封建道德與精神追求之間的痛苦矛盾提供了必要的心理邏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它無疑超過了這以前的幾部長片試驗。它的懲惡揚善的主旨,也已經不像以往影片那樣遊離于形象之外,而是浸透于整個藝術描寫之中。

但杜宇在這部影片中的導演處理,依然保持了他從《海誓》開始的注重發揮銀幕造型功能的特色。人物形象,尤其是女主人公的形象、影片中的自然景色都拍得很美,更為可貴的是還能把人物和景物配合起來去創造一種意味,深化劇情。

如影片一開始是怒放的臘梅被狂暴的風雨所摧殘的淒冷畫面,預示了影片的悲劇基調。緊接著,銀幕上出現了陸嬌娜,合起來去創造一種意味,深化劇情和人物。緊接著,銀幕上出現了陸嬌娜的雙足和李克希在日光下拾繡品的剪影,很有特色地交代了男女主人公的出場。陸嬌娜被胡特劫持後,李克希聞訊前來援救,影片用了一個仰拍鏡頭以表現樓高情險,並展開搏鬥。這些都說明但杜宇已經能夠較好地利用畫面造型和環境氣氛來為揭示劇情服務。影片在鏡頭的組接上也頗有新意。主要場景是借閘北天通庵路一家醫院的隙地搭景拍攝的。不足的是,這部影片仍然存在著離開內容的唯美傾向。影片中的佈景,道具、服裝幾乎都是西方化,與人物的特定身份、情景很不調和。影片中的人名也頗似英文諧譯。為求優雅,影片中的對白和說明卻又全用文言體,更是不中不西。7

在演員起用上,但杜宇十分重視電影明星的轟動效應。因此,也特別注意對演員的選擇和宣傳。《海誓》中股福珠的飾演者殷明珠和《古井重波記》中陸嬌娜的飾演者傅文豪,在未上銀幕之前均是就讀於上海中西英文女學、聞名上海的「洋化的中國時髦小姐」。殷明珠「聰明伶俐,成績優良,善交際,人漂亮,有校花之稱」;傅文豪「能駕駛汽車,領有上海公共租界第一張女子駕駛執照」。」8她們的上銀幕,本身就富有號召力。雖然還很難肯定地說《海誓》和《古井重波記》的劇本就是專為她們編寫的,但上海影戲公司的廣告中均突出了她們的主演地位。影片確實也借這兩位社會明星吸引了觀眾「一睹明星風采」的觀看熱情。而在此二片中飾演兒童角色的小演員但二春,由於在短片《頑童》中的成功表演也頗為觀眾喜愛,甚至被譽為「東方賈克柯根」,同樣具有明星效應。9

影片《古井重波記》的拍攝,歷時8個月,費膠片一萬八千餘尺。後期製作完成後,全片共長七千餘尺,分作6本,於1923年4月26日起公映。這部片子較之《海誓》更受觀眾的歡迎,尤其是輿論界的重視,紛紛發表文章,予以評點。有的認為,它的「造意殊佳,所采之背景及靜物、動物靡不合宜」,「實可稱為中國片中之進步影片」10。有的認為,「其光線之充足,勝於外國所制者」,堪稱「中國影戲界空前之作品」11;有的認為,它是「我國現代影片中最高尚之愛情片」,「情節之妙」,「光線之充足,佈景之美觀、地位之優雅、演員之精神,皆我國影片中惟一之傑出者」12;還有的認為,「此片攝影之美,實為已攝成之中國片之翹楚,雖不能與外人最著名之片並駕,然可與普通之外國影片頡頏矣」13。同時,輿論也指出影片的不足和缺點。譬如,在攝影技術處理上,「其中不免有幾處漏光,以致片之四周有太白之憾」14;「片中表現夜間街道狀況,如嬌娜宵遁等幕,光線太亮,宜加深綠色,方始逼真」15。在場記上,「胡特第一次出門會嬌娜,出門時口中為香菸,至嬌娜家時為板煙,此亦疏忽處」16。在服裝設計和環境造型上,「全片服裝,男人悉著西服,鄉人亦著西褲」17「胡宅李宅男女僕人,均未一見」18,也都不合情理。在表演上,「嬌娜在家與克希談話,同坐一沙發時,不宜屈雙足,置諸椅上,致失大家風範」19。此外,對影片中特殊的攝影角度處理,也有人提出異議:「嬌娜出險時,攝影者欲顯樓之高且險,乃將鏡箱向上攝取,豈知鏡箱太近目的物,致所攝之影像,反呈上尖且遠、下寬而近之奇景,視之令人目眩。」20總之,《古井重波記》是中國第一部受到輿論界認真、嚴肅評論的影片。21

但杜宇的藝術探索,在中國早期電影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如果說,《閻瑞生》《紅粉骷髏》和《張欣生》的創作在藝術追求與商業目的的雙重選擇中主要著眼於商業的話,那麼,《海誓》和《古井重波記》的拍攝,則不能不說是側重於藝術。

Reference:

  1. 《國恥畫譜》以揭露侵華帝國主義及其奴僕的罪惡行徑和記錄五四運動的愛國鬥爭情景為主要內容,在當時曾經產生過較大的社會影響。194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漫畫藝術講話》曾這樣記述道:「當這些畫幅和民眾接觸時,曾鼓動起他們的愛國熱情。」(見畢克官、黃遠林《中國漫畫史》,文化藝術出版社1986年版,第59頁) ↩︎
  2. 轉引自任矜蘋:《導演但杜宇》,《晨星》1924年第4期。 ↩︎
  3. 程步高曾說:「但氏本為畫家,造詣頗深。一切以美為第一,有唯美派作風。」「他愛好攝影,悉心鑽研。以美術為底子,運用在攝影上。諸凡光線布置,鏡頭角度,畫面構圖,章法層次,依圖畫要求,美術觀念。務求攝得盡善盡美,尤以女角,本他美女畫法審美觀點,拍得特別美。」(《影壇憶舊》第59頁)。 ↩︎
  4. 鄭逸梅:《從《海誓》談到上海影戲公司》。《感慨話當年》,中國電影出版社1962年版,第24—25頁 ↩︎
  5. 鵑:《記《海低》》,《申報》1922年2月4日 ↩︎
  6. 此說明書為上海影戲公司發起人之一管際安所撰。又,當時電影院為便于中,外觀眾瞭解劇情,均印發有中、英文兩種文字的說明書。《古井重波記》的英文譯名為「An Unfortunate Gid" ↩︎
  7. 鄭逸梅在《從《海誓》談到上海影戲公司》談到:「杜宇編導的影片,大都帶有很濃厚的西洋色彩和風格,有許多不合我國的習尚。」(《感慨話當年》,中國電影出版社1962年版,第27頁) ↩︎
  8. 程步高:《影壇憶舊》,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年版,第57頁。 ↩︎
  9. 在上海影戲公司以後數年中的出品中,幾乎每片均有為但二春寫的戲。但二春也因此享有「中國大童星」之譽。 ↩︎
  10. 《上海影片公司最新之傑作》,《申報》1923年4月23日。 ↩︎
  11. 《《古井重波記》開映後之佳況》,《申報》1923年4月28日。 ↩︎
  12. K女士:《觀《古井重波記》後之意見》,《申報》1923年5月3日。 ↩︎
  13. Johison:《觀《古井重波記》後之又一評論》,《申報》1923年5月2日。文中尚云:其「賣座之盛,實較《賴婚》一片為甚」。《賴婚》為美國長故事片,格里菲斯導演,當時在中國上映時頗為轟動。 ↩︎
  14. ⑤ 伯長:《《古井重波記》重映後之批評》,《申報》1923年5月27日。 ↩︎
  15. 陳敏生:《觀《古井重波記》後之又一意見》《申報》1923年5月30日 ↩︎
  16. 俠隱:《<古井重波記》之重映》,《申報》1923年5月26日。 ↩︎
  17. 趙再廉:《對於《古井重波記》之餘憾》《申報》1923年5月14日。 ↩︎
  18. 引之:《觀《古井重波記》後之評論》《申報》1923年5月1日。 ↩︎
  19. 宗祺:《《古井重波記》映於法國影戲院》所附載之《評論二則》之二,《申報》1923年6月8日。 ↩︎
  20. 頌仁:《<古井重波記》映於法國影戲院》所附載之《評論二則》之一,《申報》1923年6月8日。 ↩︎
  21. 據《申報》1923年5月22日《《古井重波記》不日重映》的報道說:「上海影戲公司所制之哀情影片《古井重波記》,前在滬開映,備受觀眾歡迎。各界讚美批評之文,散見各大日報,不下數十篇,為中國影戲從來所未有。」 ↩︎

From:中國電影藝術史 1896-1923 作 者 :李少白,邢祖文主編;李少白等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