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學的發展歷程以及研究方法

北京大學中文系董洪利教授是這樣來解釋「訓詁」二字的,訓詁學是在長期的訓詁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訓詁」這個詞的概念最初在單獨使用時並不完全屬於語言學的範疇。「訓」作為名詞是法則、標準的意思,而作為動詞則是說解、解釋的意思。「詁」作為名詞是故言,即與現代語詞有差異的古代語詞,而作為動詞則是「解釋故言」。

「訓詁」的原意是為了將古書中的文義疏通,把字義講明,就用通行的語言來向人們解釋不易為人所懂的古字古義。後來就被用來泛指解釋詞語音義。古往今來,基於語言發展的多變性,訓詁學作為中國語言文字學中一門傳統的解釋古書中字詞和研究語義的學科,不僅能譯解古代詞義,也能起到分析古代書籍中的文法、修辭現象,從語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獻,幫助人們閱讀古典文獻等作用。

訓詁學的發展最早是從先秦就開始出現了。春秋戰國以前,一個字大都是一個詞的意思。春秋戰國以後,字在增加,構詞法有了發展,雙音詞慢慢地就多了起來,相應的,字義也有進一步的引申和變遷。在閱讀古書時,如果少了對字詞的解釋,就會很難理解書中的詞義,就更加不能明白文章的意思,因此當時的書里就出現了不少解說詞義的材料。

等發展到了漢朝時,已經基本形成訓詁學這一門學問。這時候已經出現主要的訓詁書籍,其中有中國訓詁學的四大基石:《爾雅》《方言》《說文解字》《釋名》4本書,這些書籍在訓詁學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影響著很多從事訓詁工作的人們。

從有關歷史資料可以看到,訓詁學發展到隋唐時期就有了一種新的改變:當時解詞釋義已經改變舊觀念,由籠統的詞義註釋趨向于清晰明確的表述,同時也由平常註釋的書面語進一步改變為注出當時口語使用的意義。具體表現為:既有專門解釋雙音詞的書,如《兼名苑》,又有專門解釋日常應用的口語詞的書,如《字寶碎金》和《俗務要名林》。到了宋代,訓詁學得到了很大的革新。眾所周知,漢字的形聲字一般是用以表義的形旁在左,用以表音的聲旁在右,所以聲旁又被稱為右文。當時有個提倡「右文說」的學者叫作王子韶,他認為形聲字的聲符不僅表音,還能表義—凡是諧聲聲符相同的字大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意義。比如「戔」是小的意思。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都以「戔」作為基本意義,在其基礎之上構詞成義。王子韶所創的聲旁有義學說,很大地促進了後代的訓詁學研究中因聲求義方法的提出。到了南宋時期,學者們開始在訓詁的同時注意到古韻問題。

訓詁學在元明時期出現了停滯,甚至是衰退。元代在字學上承接南宋時期的「六書」之學,並不注意研究訓詁;明代學術不振,受宋代性理之學的影響,更是信口開河,毫無章法可言。

清代學者受提倡古學的影響,極力推崇漢代的經學和小學,重考據,求實證,並不推崇空談宋代性理之學。可以說,清朝是訓詁學發展最輝煌的時候。到乾嘉時代,「漢學」大為昌盛,為經書、子書作註解的人很多,湧現出大批著名的訓詁學家,在當時,訓詁學也已取得了極大的成就。由於要解釋經傳就要先具備文字、音韻、訓詁等方面的知識,因此,語言文字學在當時極為盛行。瞭解過訓詁學的發展歷程後,接下來,就要來看看訓詁學有些什麼樣的研究方法?

訓詁學作為研究詞義的學問,其研究的對象主體就是古代書面上的語言材料,而現代方言的口語資料也在參考的行列。訓詁學是在長期的訓詁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要為古代的書面語解詞釋義,就應當具備文字、詞彙、文法以及語音史的基本學識,並且掌握語言文字一般的發展規律。只有具備以上基本知識,才能真正從事古書的訓詁工作。訓詁工作者通過整理研究前代的訓詁資料,總結前人研究詞義的理論和方法,並進一步開創新的途徑,才能做更為深入廣泛的研究。研究訓詁學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種:

形訓,又稱以形索義,指通過分析字形本身的結構說明其來源和意義,採用一個同義或義近的詞或一句話做解釋,如「小土為塵」,說明「塵」字的意思是「小土」。形訓只能用於探求文字的本義,而必須結合語音加以分析才能瞭解文字的語源。

聲訓,也稱音訓,是從詞的讀音上著眼,因聲求義,用聲音相同或相似,意義相同的字來解釋,注意是指古音相同或相似,而不是以今天的讀音來進行聲訓。比如「選賢與能,與本為舉」,說明這個「與」在古書中是和「舉」通假的,應該解釋為「舉薦」的意思。宋代學者王子韶提出的「右文說」理論就是類似於這種方法。通過聲訓的方法,不僅能夠尋求到本字,還能進而推求出「形訓」所無法得到的語源。

義訓,也叫「直陳詞義」,就是不藉助于字形和字音,用現代通俗的話直接解釋古詞或方言詞的意義。廣義的義訓範疇是指除了形訓、聲訓以外的所有的釋義方式,這裡主要介紹義訓的兩種方式:同義相訓和反義相訓。

同義相訓包括了:①同訓:就是一個詞用另一個同義詞來解釋,或者把若干個同義詞聚在一起,再用一個通用的詞加以解釋,比如「明明、斤斤,察也」,說的是「明明」「斤斤」這兩個詞的意思是「察,明察」。②互訓:指用同義詞互相解釋,比如「邦,國也」「國,邦也」。③遞訓,是指用幾個詞連續解釋,比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是說這個「庸」字,用聲訓是從「用」字來的,但實際是「得」的意思。

反義相訓就是用反義詞來給字詞註釋。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訓詁現象。比如「亂而敬,亂,治也」,說明這個「亂」字,在這裡是「治」的意思,指的是分配權,君之專權。

訓詁的方式多種多樣,要在恰當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方式,從而做好訓詁工作。由於研究訓詁對解釋古書,瞭解古代的科學文化和考證語言發展的歷史以及校勘古書、編寫字典辭書都有重大的作用,應該要重視訓詁學的發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