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韻學的語音發展時期劃分及研究內容

漢語音韻學(簡稱「音韻學」或「聲韻學」),在普通語言學里叫歷史語音學,是研究漢語史上各個時期的聲、韻、調等語音情況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學科。漢語音韻學的研究建立在隋唐時期的反切系統的基礎上,探測古漢語的發音如何以及漢語語音從古至今的發展變化規律,也就是研究漢語音韻史。

要瞭解漢語音韻,我們要先知道漢語語音的歷史發展情況和劃分時期。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張渭毅教授認為,漢語史分期主要依據語音和文法;應該根據語音、詞彙、文法因素不同步的原理,使三者分開,並互相協調;要注意書面語和口語的差異和特點。因此可將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分為四個時期:

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為代表,通過運用系聯法,研究《詩經》里的入韻字,從而分析其音韻。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稱為古音學。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為代表,因為《切韻》代表了隋唐時期的音系,可以上推古音,下推今音。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稱為今音學。

近古音:指元明清時期的語音,以《中原音韻》為代表,其音系是在歸納北曲押韻的基礎上再審辨實際口語而建立起來的,已經較為接近現代普通話音系。研究《中原音韻》所反映的北方話音系,是北音學。

現代音:指現代的語音,以現代普通話音系為代表。

漢語音韻學的研究中,最注重的是中古音(隋唐)和上古音(春秋、戰國)這兩個時代。現有的古音知識是在大量的文獻材料和非文獻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多種不同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資料當屬古代專門的韻書、等韻圖等音韻著作。

韻書是指以分韻和注音為主要功能的工具書。這種工具書是按照音節的內部成分(聲調、韻腹和韻尾、介音、聲母)給漢字層層分類,並且用反切給漢字注音的。反切是一種較為科學的標音方法。反切是兩字配合起來切出一個漢字的讀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黃侃在《音略》中說道:「反切之理,上字定其聲理,不論其為何韻,下字定其韻律,不論其為何聲。」後文將對反切法進行詳細展開。

由於本身就帶有完備的音系框架,只要通過分析韻書的內部分類和反切用字情況,就可以瞭解到一部韻書的語音系統,包括含有多少個聲調、多少個韻、多少個聲母、一個韻內包含幾個韻母、哪些字是同音字等。重要的古代音韻著作有《廣韻》《中原音韻》等。

等韻圖是一種表現聲、韻、調的配合的語音系統圖表。而等韻學是以宋元以來產生的等韻圖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以特定的格式和方法來研究漢語語音的一門學問。等韻學是以「等」的觀念來分析漢語發音的原理和方法的,以圖表的形式展示漢語語音系統,並且解釋韻書中的反切的一門學問。等韻學的研究內容既包括了等韻圖的編撰,也有等韻學的原理等。

音韻學研究語音系統的內容包括三方面:

聲:①三十六字母,字母即是指聲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個字母分別代表一個聲母,這樣大致上就能夠反映出唐宋期間的聲母系統。②根據聲母的發音部位不同而進行的分類,包括「脣、舌、齒、牙、喉」五音,以及後來加的「半舌、半齒」共七音。③根據發聲時聲帶顫動與否而進行清濁的分類:如果聲帶不顫動,即為清音,反之,即是濁音。

韻:韻腹是指複韻母中開口度最大、發音最響亮的元音。韻腹前面的元音是韻頭,韻腹後面的元音或輔音是韻尾。韻部則是指韻書中韻腹和韻尾相同的字歸納形成的一大類。根據韻尾的不同可以將古韻分為陰聲韻、陽聲韻和入聲韻三類。

調: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對於平仄、舒促的說法,則是平即是平聲,仄是上去入三聲,舒指平上去三聲,促即入聲。

此外,還有一些間接的古音研究資料,比如:歷代韻文的押韻情況、諧聲字、假藉字;現代漢語各個分支(方言/獨立語言)的語音狀況;其他語言,主要是接受漢語古音較多的韓語、越南語、日語;古代翻譯自其他語言的文字資料,如佛經等。

漢語音韻學最重要的用途是幫助閱讀古代的文獻。通過研究音韻學,還可以給古代漢語的學習和教學帶來幫助。而且,對於歷史學、考古學、文字學、文學史、民族學、敦煌學、中亞學等學科的研究,還可以提供可靠的資料。

音韻學的研究,可以深入瞭解現代漢語語音系統;掌握語音演變規律,使語音更加規範;並且進行方言調查,從而推廣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