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聲與疊韻各指什麼

「雙聲」「疊韻」是漢語音韻學的兩個重要術語。弄懂這兩個術語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白什麼是聯綿詞。「聯綿詞」,也可以叫「連綿詞」,是指一種特殊的雙音節衍聲複詞,音節與音節之間,沒有意義上的關聯,純粹只有聲音的關係,但是這兩個音節連綴起來才能形成含義,不能拆開解釋,這也是漢語音韻學中的一個術語。例如,「玲瓏」「葡萄」「逍遙」等都是聯綿詞。聯綿詞只考慮聲音的關係,在古籍中的用字非常混亂,比如:「望洋」可以寫作「望羊」,在閱讀古書籍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區分好聯綿詞,切忌不能單純地望文生義,將「望洋」理解成「望著海洋」。

明白了聯綿詞的含義後,再進一步來瞭解「雙聲」和「疊韻」分別指的是什麼。古漢語中聯綿詞大多是用雙聲、疊韻的方式構成的。

雙聲,指的是兩個字的聲母(也叫聲紐)相同,這兩個字一般都組合成雙音詞;疊韻,指的是兩個字的韻部相同,這兩個字一般也都組合成雙音詞。例如在現代漢語裡,「珍珠」是雙聲,因為「珍」zhēn和「珠」zhū的聲母都是zh;「光芒」是疊韻,因為「光」guāng和「芒」máng的韻部都是ang,這裡所說的韻部是指韻腹、韻尾相同,韻頭不一定要相同。

雙聲、疊韻和反切的關係很密切。反切是較為科學的一種注音方法,它採取雙聲、疊韻的方式用兩個字拼合成另一個字的音。反切的規律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聲調。例如「當,刀剛切」,取「刀」字的聲母和「剛」字的韻母、聲調。兩個字急讀之,慢慢地,就把「刀」的韻母去掉,「剛」的聲母去掉,就得到了「當」字的讀音。這也就符合前人所認為的:一個雙音節詞中兩個字的「反切」上字相同,必為雙聲;「反切」之下一字與所切之字相同,必為疊韻。

反切是到了東漢的時候才被人創造出來應用在文字注音上的。在此之前,古人在沒有拼音字母的情況下,採用了各種方法給一個漢字注音,從而讓讀到它的人會明白理解。其中有一個方法叫作直音,就是用一個常見的同音字去給生僻字注音。比如「碮」字,就注「碮音低」。這種方法雖然能給部分生字注音,但還是有不小的局限,有時會碰到無同音字或者同音字比較生僻的情況,就會比較麻煩。當然,古人還有一些其他的辦法,但始終還是各有局限。

所幸,反切的方法被創造了出來。反切注音的好處是,同聲母、同韻母的字很多,容易找到常用字,這樣就能起到注音的作用,用常見的字給生僻的字注音了。

在反切中,被注音的字叫作「被切字」,注音所用的兩個字中,排在前面的叫反切上字(簡稱「切上字」或「上字」),排在後面的叫反切下字(簡稱「切下字」或「下字」)。由「田,徒年切」可以看到,反切上字與所切的字聲母相同,形成雙聲,如「徒」和「田」的聲母都是t;反切下字與所切的字韻母相同,形成疊韻,如「年」和「田」的韻母都是ian。

雙聲和疊韻有寬嚴兩種。

從嚴來說,聲母相同才可以叫雙聲。韻母和聲調相同才可以叫疊韻。反切正好體現這種嚴格的雙聲疊韻。被切字和上字雙聲,被切字和下字疊韻。

從寬來說,聲母相近、韻母相近也可以叫雙聲疊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力先生認為前人對上古聲母和韻部的分合,看法不盡相同,在具體分析某些字是否雙聲疊韻時,看法也就不完全一致。比如「脂微」不分的古音學家就認為「伊威」不但是雙聲,而且是疊韻:「質月」不分的古音學家就認為「栗烈」是雙聲兼疊韻。

正因為有上文所說的特點,所以雙聲、疊韻詞在文學作品中有很強的表現力。詩歌中就經常用到雙聲疊韻詞,不僅能夠形象地將事物的聲色形狀描繪出來,還能提高詩歌的表現力並體現其音韻美。例如《詩經》中膾炙人口的《關雎》中就用了「參差」「窈窕」「輾轉」等雙聲、疊韻詞。「參差」形象地描繪出荇菜的長勢,通過運用形容「淑女」美好形象的「窈窕」一詞,給人頗為生動的感受。而且詩歌中「參差」出現了三次,「窈窕」則出現了四次,通讀整首詩下來,給人以迴環反復的效果,不僅增強了節奏感,更是將語言的聲韻節律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