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八珍」

八珍是我國傳統菜餚中八種珍貴食品,起源於周代。《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飲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周禮·天官冢宰》也有語云:「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八珍之齊。」應該說中國歷代「八珍」的內容各不相同。雖然在不同的時代,「八珍」有不同的定義,然而有一些十分珍貴的食材仍然是十分典型的。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古代都有哪些比較珍貴的食材。

鮑魚。素稱「海味之冠」的鮑魚,自古以來就是「海八珍」之一。《食療本草》記載,鮑魚「入肝通瘀,入腸滌垢,不傷元氣。壯陽,生百脈」。

熊掌。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煮好的熊蟠,酥爛滑潤,自有其耐人尋味處。扒熊掌是古食譜上的名菜。

駝峰。以駱駝的肉峰做原料,可以蒸食或烤食。唐杜甫《麗人行》詩:「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就是以駝峰和銀鱗這兩道菜做例子來描繪唐玄宗和楊貴妃飲食生活的精美。

鹿尾。古人視為珍食。明清兩代北京宴飲,最重鹿尾。《紅樓婪》寫莊頭烏進孝向賈府交年租年禮,所開單子的第一宗是大鹿(全鹿)三十隻。鹿尾、鹿舌、鹿筋、鹿肉、鹿血、鹿鞭既是美食,又是大補劑品。

燕窩。金絲燕在閩粵海濱懸崖上築起的巢叫燕窩,這是金絲燕吞食魚蝦、海藻經胃液消化後吐出的黏液築成的,供人食用,營養豐富。

魚翅。魚翅是加工幹制後的鯊魚鰭,海參是海裡一種棘皮動物。古代隆重的喜慶筵席以魚翅、海參作為主菜,稱為翅子席(魚翅席)和海參席。

鰣魚。春夏之交,一年一次的鰣魚上市。鰣魚生活在海洋中,春季到長江、錢塘江產卵,大的三尺,是我國魚中美味。

我國古時著名的山珍海味,尚有魚肚、魚脣、乾貝、對蝦、野雞崽子、鳧脯、哈士

蟆(黑龍江林蛙)、猴頭蘑、銀耳等。至於宮廷食譜的「龍肝鳳髓」之類,不過是極言帝王飲食的名貴珍異罷了。「龍肝」是用白馬的肝臟代替的,鳳髓是錦雞骨髓充當的。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中國歷代「八珍」的內容各有什麼不同。

周代八珍

《禮記·內側》所列:淳熬(肉醬油澆飯)、淳母(肉醬油澆黃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煨烤炸燉羔羊)、搗珍(燒牛、羊、鹿裡脊)、漬(酒糖牛羊肉)、熬(類似五香牛肉乾)和肝(網油烤狗肝)八種食品(或者認為是八種烹調法)。

元代八珍

迤北八珍(又稱蒙古八珍或北八珍)。見於元末陶宗儀《輟耕錄》。迤北八珍是醍醐(精製奶酪)、沆(有人認為是馬奶酒,也有的人認為是獐)、野駝蹄、鹿脣、駝乳糜(駝奶粥)、天鵝炙(烤天鵝)、紫玉漿(可能是紫羊的奶汁)和玄玉漿(馬奶子)。

明代八珍

見於明代張九韶的《群書拾唾》:龍肝(可能是娃娃魚或穿山甲的肝,或是蛇的肝,也有的人認為是白馬肝)、鳳髓(可能是錦雞的腦髓)、豹胎、鯉尾(並非是鯉魚尾,因鯉魚尾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既非稀有珍貴,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味道,很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因古時稱穿山甲為「鯪鯉」)、炙(烤貓頭鷹)、猩脣、熊掌和酥酪蟬(可能是高級酥酪,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則謂「乃今之抱螺酥也。其形與螺形不肖,而酷似蟬腹」)。

清代八珍

其一是「參翅八珍」,「參翅八珍」中海產品占半數。指參(海參)、翅(魚翅)、骨(魚明骨,也稱魚脆)、肚(魚肚)、窩(燕窩)、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饃)。

其二是「山水八珍」。

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犴鼻)、駝峰、果子狸、豹胎、獅乳、猴腦;水八珍:魚翅、鮑魚、魚脣、海參、裙邊(鱉的甲殼外圍裙狀軟肉)、乾貝、魚脆、蛤士蟆。

古代菜餚中的八種珍稀之品。其組成說法不一,如《周禮·天官》所載為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營。而《淵鑑類函》又有二說:一為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脣、熊掌、酥酪蟬;一為醍醐、麆吭、野駝蹄、鹿脣、駝乳糜、天鵝炙、紫雲漿、玄玉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