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花翎」?它和官秩有何關係

花翎是清代官員的帽子上的冠飾,用孔雀翎毛裝飾于冠帽後,翎眼越多,越顯尊貴。翎管,就是用來插孔雀翎子並與冠帽連接的附屬飾件。要瞭解花翎的價值,就有必要先瞭解清代的花翎制度。

按照清朝禮儀,頂珠的品質,象徵著品級的高低。一品頂珠使用紅寶石,二品頂珠為珊瑚,三品頂珠使用藍寶石,四品頂珠使用青金石,五品頂珠使用用水晶,六品頂珠使用硨磲,七品頂珠使用為素金,八品頂珠使用陰紋鏤花金,九品頂珠使用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另外有涼帽,沒有邊簷,呈現上小下大的喇叭式。而這種涼帽也經歷了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的變化,涼帽外多用綾羅覆裹,色彩有白色、湖色、黃色。頂珠連著翎管,翎管的質地也有所不同,有的是玉質,有的是翡翠。翎管其實是用來安插翎枝的,清代的翎枝分兩種:藍翎和花翎。藍翎是鶡羽所做,花翎是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有著等級分明的體質,它有自己的品級秩序,一般情況下,能夠被帝皇賜子花翎的,都是有著卓越的軍功。

正因為這種森嚴的等級要求,所以,翎本身的佩戴就需要按例應隨官秩,也就是官職的高低、功勞的大小等來定。所以,頂戴花翎是不能隨便帶的,既不能簪越等級妄戴,又不能隨意不戴,如有違反則嚴行處罰。所以,帝王如果對一個官員只是降職或者革職查看,那麼,說明情況還不是很嚴重,因為這個時候,這些官員仍然可以按其本任品級穿朝服,但是,如果是被罰拔去花翎,那麼,在清朝則是非常嚴重的處罰。

清代有品級的官員功勛卓著或恩寵有加者,能得到皇上賞賜的花翎。其實,花翎本身是分單眼、雙眼、三眼,其中三眼最尊貴,而這裡所說的「眼」,其實就是指孔雀花翎上的圓形眼狀圖案。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夠被賜予花翎呢?內廷王、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直省將軍、內大臣等以及領侍衛府官、滿族官員五品以上皆需要冠戴孔雀花翎,這是他們本身的身份地位已經到了官秩要求里,而六品以下者就只能戴褐羽藍翎,也就是俗稱的「野雞翎子」了。沒有花翎的人,就是那些外任的文官了。除了官員,皇室宗親中也需戴花翎。在這其中被賜予鎮國將軍可佩戴單眼花翎,鎮國公可賜雙眼花翎,而再往上一級則是貝子,貝子是可以被賜三眼花翎。而比貝子再尊貴的親王、郡王,因其地位已經超品,所以是只能皇帝欽賜,才能受花翎而戴之。若本身是皇子而又貴為親王、郡王,就更不用戴翎子。花翎本身就是訂立一種品級,也屬於「下臣」所戴,但是親王、郡王、皇子一類因為其皇室身份,顯貴特殊,他們雖然也是需要忠於皇帝的臣子,但是他們是「貴臣」,身份自然不同,所以不算在「下臣」之列。故而也不需要戴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