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等於「真人」嗎

在道教文化中,總有兩個很有玄妙意味的詞被提到「仙人」和「真人」,一聽到這兩個詞似乎就馬上給人一種騰雲駕霧、降妖伏魔的神仙形象。那麼,這兩個概念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嗎?

仙人可以說是一種本土信仰,早在道教以前就存在這個概念,後來被道教的文化吸收,被劃分出了神仙、金仙、天仙、地仙、人仙等幾個等級。而真人則是道家稱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稱「成仙」之人。下面我們對這兩個概念具體談一談。

道教所說的仙人,是一種超凡脫俗,變幻莫測,可以長生不老的人。《釋名釋長幼》中寫:老而不死曰仙。《神仙傳·彭祖傳》中記載:仙人就是那種隻身可以飛入雲端,沒有翅膀卻能夠翱翔于天。他時而是騰雲駕霧乘龍而起,或者能夠化身為鳥獸,浮游天地之間,或者是潛行在江海之中,行遊名山。他只是吸食天地的靈氣,吃的都是靈草一類。他出人在人間,但是別人卻都不認識他,有時候他又會隱身不讓別人看見。這樣的仙人形象十分的神奇。

什麼是真人?中醫專著《黃帝內經》上曾記載「真人」的境界,和仙人也是有些相似的。書中說到聽聞上古就有真人,能夠「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之後這樣就能夠與天地同壽。而道家名著《莊子》也有對「真人」的描述,說真人是睡覺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擾亂思緒的夢,沒有憂愁地睡覺,不挑剔地飲食。這樣看來,其實,「真人」更接近現實中的修身之法。而這裡的真人概念其實更接近於現實生活中道家對修行之人的一種稱謂。

如此看來,本來仙人的概念就比真人更加的玄幻而充滿神話色彩,而真人的形象更加落地而實際。

道教中的仙人和真人很多,人們耳熟能詳的也能列舉出許多。劉向撰《列仙傳》,全書記上古三代秦漢仙真七十二人,以赤松子為首,終於玄俗。葛洪《神仙傳》十卷,集錄古代仙真八十四人,《漢魏叢書》又抄《太平廣記》所引,合四十九人。這裡,我們介紹一些傳說中比較著名的「仙人」和「真人」。

赤松子:中國古代神話中之仙人,相傳為上古時代的雨神,後被道教所信奉。《仙鑒》卷三上寫:赤松子吃的是水晶,身體在熊熊火焰中而不會燃燒。常會去崑崙山中,停留于西王母的石室中,乘風隨雨上下自如。

寧封子:中國古代神話中之仙人。東晉王嘉《拾遺記》中也說了一些關於寧封子的傳說,說有一個神秘的地方,常年飛沙走石大霧彌漫,在這裡有一種很奇怪的魚,它能夠飛身而起,而寧封子吃了這種魚,死後竟然又能夠重生。

八仙:中國民間傳說的八位仙人,據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說,八仙為鐵拐李、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民間留傳有八仙過海。八仙慶壽等神話故事,唐代便已經有了《八仙圖》及《八仙傳》。後被道教所供奉,特別是民間供奉更加盛行。

彭祖:《列仙傳》云:彭祖歷夏至殷末八百餘歲。道教奉為長壽之仙人。

通玄真人:姓辛名鈃,一名計然,葵丘濮上人。傳說他受業於老子,范蠡師事之。辛鈃著有《文子》一書。唐玄宗天寶元年追號為通玄真人,其書號《通玄真經》。在《封神演義》一書中,太上老君坐下大弟子玄都大法師的原型就是這位通玄真人。

洞靈真人:此人據傳是出自於《莊子》的寓言人物庚桑楚,陳國人,得老君之道,傳說可以用耳朵看物,眼睛聽聲,道成之後成仙而去。傳說他著有《亢倉子》一書。唐玄宗天寶元年追號亢倉子為洞靈真人,其書號《洞靈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