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教理教義為什麼是「自然無為」

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主任王博教授在主講道家的生存智慧時提到,我們說老莊是道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老子和孔子差不多同時,說到莊子中國人會給他一個形象。你要對比來看,比如說你一提起孔子、一提起孟子,就是想到仁者的形象。一個所謂道德君子,當然君子已經不夠為聖人或者賢人的形象,每天憂國憂民,沒有快樂的時候,以憂為樂,就像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裡面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這麼有境界,但是一提起道家,老莊那個形象是什麼呢?就是智者,一定不是仁者,所謂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儒家是一個標籤,儒家是以道德取勝的,那麼道家是什麼呢?道家是以智慧取得人心的。

道以自然為法則,以無為處世應物,成就了萬物,也成就了自我。其義理可謂簡易卻又是那麼深刻。

自然和無為是兩個既不同又有著密切聯繫的教義名詞。《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從這裡而來。河上真人注曰:「道性自然,無所法也。」說明「道」的本性其實就是自然,道之自然的法則既是天所效法的,也是地所效法的。自然這個概念說起來很簡單,但是也非常的玄妙。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框架和模式,它化生萬物,又是萬物有萌發、生長、發展、滅亡整個過程中的一種自然規律或者是天性。這就好比大海,它寬闊無垠、有著自己潮漲潮落的規律,有著自己內含的生命力,有著百川納入其中的魄力。海中生存著萬物,萬物在海洋之中也經歷著生滅的過程,生命也依靠海洋的特性來進行存活,比如,藻類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深海魚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同時,也好比季節,四季就這麼出現,我們無法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又將在何時消失。但是,我們知道,春季萌發生命、夏季旺盛生命、秋季豐收生命、冬季蘊藏生命,這都是一個無形的規律。而人在這種規律中,也必須依循這種規律生活,最簡單的就是冬季添衣、夏季減裳,只有順應自然才是自然的生命形式。所以,這個無形的自然是萬物皆按其各自的本性自然生長,無持無待,不存在強加的任何因素,從而保證了自然界的和諧。

所以,人對自然的道就要保持自然的態度—心平氣靜,知足順應,尊重已有的存在的一切。

當這種自然的規律和準則,我們再將之化為我們本身的行為標準,也就是「自然無為」。

何謂「無為」?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表述已明確告訴我們「無為」的反面是「無不為」,「無為」即「不為」,別無他意,更無特別的深意。這種「無為」不是真的什麼都不做,就在那裡發獃,而是不刻意、不欲求、不異變。通過這種遵循自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無不為」的態度。

《道德經》中說:「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真正進入或達到「自然」的境界,就要踐行「無為」的處世方法。又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告訴人們,「道」就是踐行無為的,並通過無為的作用成就萬物,體現「道」之偉大的體性。王景陽曾在《明道篇》中有詩說:「自然之道本無為,若執無為便有為。」告誡修道之人,體行自然無為之真道,不要有任何執著。所以,所謂「無為」,並不是消極不為,而是要反對「有為」,要遵循自然之規律,不要強求或對事物的自然發生和發展強行進行干預,自自然然才是完美的。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這就是一種天地萬物和人類都有道而循的生長髮育形式,以這種形式生長下來,人就是順義天意而生的,就是沒有什麼痛苦的。故而道之於天地萬物和人類是無所不為也即「無不為」的。因為這就好像天地萬物依循道命一樣,道本身對我們其實是沒有強製作用的,它本身也是「自然無為」的。它並沒有強求我們一定要順應它,而自己也只是自然地依循它自己的道的原則而發展著。但是,道對於天地萬物和人類的「無不為」,在天地萬物和人類看來則是「無為」。因為道物(天地萬物和人類)一致,道之「為」並不是對天地萬物和人類的本性的改變或摧殘,它本身就是一種符合天地萬物和人類的生存發展的內在要求,天地萬物和人類因此並不把道看作外在於己的主宰者,並沒有感受到道的「壓迫」和「強制」,甚至也沒有感受到道的存在,反而「自得其樂」,覺得自己是自主自由的。於是,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賦予道以「無為」與「無不為」兩種看似矛盾的特徵,但是,其實牠們是非常有機融合著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