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中有何「人君之術」

《管子》是戰國時各學派的言論彙編,傳說此書為春秋時期管仲所著。此書內容龐雜,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兵家和農家的觀點,而此書中關於人君之術的論述也是比較出彩的。人君之術,又稱之為人君南面術,是法家思想理論中君主治國的學說,之所以稱之為人君南面術,是因為古帝王以坐北朝南為尊。所謂「君人南面之術」,即治國之術,政治哲學。

人君南面術的核心內容是「清靜」和「無為」。「清靜」是指清心寡慾,謙虛禮讓,遇事以卑弱自處。「無為」是指「任人而不任智」,遇事多向臣子要辦法,發掘臣子的才智,自己則以逸待勞收「無為而無不為」之效。

具體執行起來,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正形攝德」的「心術」

《管子》認為,為君的第一要義是加強道德修養。「立身者,正德之本也」,要求凡是要做的事情,既能做到,又不過分,「過與不及」都有害於國家。君主的「心治」是和國家安危緊緊聯繫在一起,「心安是國安也,心治是國治也」,在君主專制社會中,君主的思想往往代表一個國家的思想。那麼君主言行的正當與否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第二,「形名因應之術」

《管子》認為,君主在任免臣子時,要以臣子的能力或行為表現委以職務,再根據他的職務、言論檢核他的行為、政績。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君主客觀地看待臣子所表現出來的能力。

如何檢驗臣子,《管子》主張「因任無為」「靜以待時」。是指君主既不「自用」,又不「變化」;既不「定形」,又不「制名」。君主需要表面上不動聲色,暗中卻察言觀色,從容自在、以逸待勞。通過不偏不倚,不輕信人言;既保持主見,又能採納意見;從個人想法出發,察驗事實。這樣,臣下的美惡便會自然顯現出來。

第三,「上下之分不同任」術

法家認為,君臣之間的關係是赤裸裸的利用關係,但是君臣之間卻不得不緊密地聯繫起來。君主的政令想要被貫徹執行下去,就需要各級臣子的支持,否則君主是毫無辦法的。如何讓君主控制好群臣,處理好君臣關係,就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管子》認為君主需要做的是:制訂成文的法律,而通過法律讓臣子來執行;知人善任,讓臣子守職盡責;君主不可事必躬親,臣子不可以上奪君權。做到了以上三條,就可以實現君明、相信、五官肅、士廉、家愚、商工願的局面。

第四,「無為而治」術

《管子》認為君主對臣民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都要「無為而治」。只有君主無為,君子的才能會發揮自己的能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那麼,君主什麼都不做麼?也不是,而是要發揮手下賢德之臣的主觀能動性,讓自己一個人不要負擔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