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艦大百科:歷史、現狀、未來

驅逐艦是以飛彈、魚雷、艦炮為主要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戰鬥艦艇。其主要使命:參加航空母艦編隊或其他艦艇編隊,擔負防空、反潛、反艦護衛;執行海上巡邏警戒、佈雷和救援;支援登陸和對抗登陸作戰等。現代驅逐艦滿載排水量3 500~8500噸,多數在4000噸左右。動力裝置有蒸汽輪機、柴油機、柴油機 燃氣輪機聯合、燃一燃汽輪機聯合等動力裝置,總功率在37 000~80 000千瓦,航速在30~35節,續航力在4500~6 000海裡。按使命任務不同,分為對海驅逐艦、防空驅逐艦、反潛驅逐艦和多用途驅逐艦等。武器裝備主要有:艦艦飛彈、艦空飛彈、反潛飛彈、魚雷、深水炸彈和艦炮等武器系統,有的還攜載直升機1~2架。通常多層配置,形成防空、反潛和對海作戰能力。電子設備主要有:各種雷達系統、聲吶系統、衛星通訊系統、導航系統、電子對抗系統、作戰指揮自動化系統和火控系統等。驅逐艦前身是1893年英國建成的「哈沃克」號和「霍內特」號魚雷驅逐艦,排水量240噸,航速37節,以蒸汽機為動力,裝有艦炮和魚雷,既能對付魚雷艇,又能進行魚雷攻擊。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驅逐艦。隨後1900年美國建成「班布里奇」號驅逐艦,排水量420噸,航速29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世界各國共建驅逐艦600餘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的驅逐艦近2000艘,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現代新型驅逐艦不斷出現。1953年美國建成「米切爾」級對空型飛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5200噸;1957年前蘇聯建成「基爾丁」級對海型飛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3500噸。英、法、加、中、日等國也相繼建成對空,對海和反潛型飛彈驅逐艦,多採用柴油機或柴油機 燃氣輪機聯合動力裝置,普遍可攜載反潛直升機,裝備艦艇作戰指揮自動化系統,大大提高了防空、反潛和反艦快速反應能力。美國1991年建成的「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上裝備的「宙斯盾」系統,可覆蓋艦上空的半球空間,能連續有效地同時搜索,跟蹤和識別數百個400千米以外的目標,供指揮員決策。20世紀90年代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現役最大的驅逐艦「金剛」級(滿載排水量9485噸)。該艦是以「阿利·伯克」級為原型設計的,裝備美國的「宙斯盾」防空作戰系統,使日本自衛隊成為第三個擁有大型驅逐艦和第二個擁有「宙斯盾」艦的海上力量。

驅逐艦是目前發展最為活躍的水面戰鬥艦種,美國的「阿利·伯克」級FlightII型和DDX級、日本的「村雨」級及其改進型「高波」級、法國與義大利的「地平線」級、英國的45型以及以護衛艦名義發展的德國124型和西班牙「巴贊」級都是全世界所關注的將在21世界初唱主角的新一代水面戰鬥艦艇。

現代驅逐艦集中反映了艦艇武器裝備技術發展的成就。①排水量不斷增加,「二戰」以後的50多年間,由於有新武器和電子設備裝艦,驅逐艦的使命、任務不斷加重,驅逐艦的排水量呈一路上升趨勢,美國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第一代飛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即已達到6000噸。20世紀70年代建造的「基德」級滿載排水量9574噸,是迄今服役過的最大驅逐艦。現在在役的美、俄、日大型驅逐艦均超過或接近9000噸。其他國家最新設計、建造的驅逐艦排水量一般在5000噸以上。②燃氣動力為主,也有個別驅逐艦採用全柴或柴燃聯合動力或採用蒸汽動力。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英、日等主要驅逐艦擁有國建造的驅逐艦均採用全燃聯合動力或全燃交替聯合動力。燃氣輪機具有比功率高、機動性好、易於控制、維修方便的特點,從而提高了驅逐艦的可靠性,改善了艦員的工作環境。現代驅逐艦的航速在30節左右。③現代驅逐艦一般都裝載1~2架直升機,用於遠程反潛、反水雷、超視距探測和武器引導以及對海攻擊等。在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中,英國的艦載直升機在反潛和對海攻擊中取得了戰績,證明艦載直升機是一種有效的攻擊型武器。④現代驅逐艦一般在防空、反潛、反艦中突出一兩項功能,同時兼顧其他多種作戰能力,據此分為對空型、對海型、反潛型和多種功能型,不久的將來還要出現對陸攻擊型。牠們相互配合或與其他艦種配合,形成水面編隊全方位攻防能力。⑤隱身技術開始普遍應用,在遠程探測手段和精確打擊武器面前,驅逐艦暴露出生命力脆弱的一面。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中,阿根廷一架法制「超軍旗」飛機發射一枚「飛魚」空艦飛彈,擊中為「競技神」號航母護航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導致該艦沉沒,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自此水面艦艇隱身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美國20世紀80年代設計的「阿利·伯克」級即已採取了降低暴露信號特徵的技術。全隱身概念已被眾多新一代驅逐艦所採用。⑥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驅逐艦具備了各種探測設備(如雷達、水聲等)、通信設備、編隊級和本艦作戰指揮系統以及各種對空、反潛和反艦等武器系統。現代驅逐艦實現了電子化和指揮控制自動化。

(1)美國「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是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90年代建成服役的又一級「宙斯盾」艦,首艦1991年服役,舷號DDG51。它在建造過程中通過改進,形成I型、II型和IIA型三個型別。前兩型於1999年全部服役,IIA型正在續建之中,計畫建造29艘,總數達到57艘之巨。三個型別的排水量逐次遞增,I型滿載排水量為8422噸、II型為9033噸,IIA型9238噸。

「阿利·伯克」級採用全燃聯合動力方式驅動雙軸推進,配可調螺距螺旋槳。該艦最大航速超過32節,續航力4400海裡(20節時),全艦配備346名官兵。

「阿利·伯克」級是以編隊防空為主的驅逐艦,同時具備對海、反潛、對陸攻防能力。它是世界上首次裝備「宙斯盾」武器系統和西方國家海軍中首次採用飛彈垂直發射技術的驅逐艦。它裝備12個MK41型飛彈垂直發射系統模塊,首部8個,尾部4個。總備彈量90枚。「標準」2型艦空飛彈、對陸攻擊「戰斧」飛彈和「阿斯洛克」反潛飛彈混合裝載。「宙斯盾」武器系統和垂直發射發射系統的結合使牠成為世界上第一級可以對付空中飽和攻擊的驅逐艦。

「阿利·伯克」級在設計之初突出強調編隊防空能力,為此不惜犧牲區域反潛能力,在I、II型艦上都沒有搭載直升機。但在編隊中與其他艦艇密切協同,構成完備的防空與反潛體系。此外在設計中採取了降低雷達截面積、水線以下塗覆吸波塗層、降噪和紅外抑制等隱身措施,以提高生命力。武器配備總體上與「提康德羅加」級相仿。其主要艦載武器有:①對空作戰武器主要是垂直發射的SM—2「標準」飛彈,用於編隊防空。另外安裝2座「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用於本艦近程防空。艦上的127毫米艦炮對空作戰距離為15千米。艦上還裝有干擾火箭,對付突破火力防禦的來襲飛彈。②反潛作戰武器方面,I、II型艦具有區域搜索能力,拖曳線列陣聲吶探測距離達90海裡,由「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和管射魚雷構成兩個層次的反潛火力,「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射程可達16.6千米,管射魚雷射程為11~15千米。IIA型艦具有區域反潛能力,除上述兩個層次外,用SH—60B反潛直升機執行遠程反潛任務。③反艦和對陸攻擊武器與「提康德羅加」級基本相同,遠距離反艦武器為反艦型「戰斧」巡航飛彈。中距離使用「魚叉」艦艦飛彈,備彈8枚,射程130千米。對陸攻擊則為對陸攻擊型「戰斧」飛彈。

(2)俄羅斯「現代」級飛彈驅逐艦「現代」級是前蘇聯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研製、80年代服役的大型飛彈驅逐艦,工程代號為956,因此也稱為956艦,首艦1980年服役,最後一艘1994年服役,共建成19艘。與該級艦同時研製的還有「勇敢」級。「現代」級是一級優秀的對海型驅逐艦,兼備小範圍區域防空能力。「勇敢」級則為一級反潛型驅逐艦,與「現代」級同時進入現役,是前蘇聯為增強大洋持久作戰能力而配套發展的兩級主力戰艦。牠們與「基洛夫」級巡洋艦一起,形成完備而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

「現代」級滿載排水量7940噸,由4臺增壓鍋爐和2臺蒸汽輪機組成動力裝置,雙軸推進,最大航速達到32節,續航力6500海裡(20節時)。主要艦載武器有SS—N—22艦艦飛彈、SA—N—7艦空飛彈,以及艦炮、魚雷、反潛火箭等。反艦是「現代」級的主要使命,由SS—N—22飛彈、雙130艦炮、魚雷發射系統和6管小口徑艦炮系統組成遠、中、近三個層次的反艦作戰系統,既能遠距離攻擊敵方航母等重要編隊,又能近距離打擊中小水面艦艇。「現代」級是首次裝備超聲速、超視距攻擊、掠海飛行的艦艦飛彈的艦艇,也是世界上裝備實戰型超聲速艦艦飛彈的第一級驅逐艦。艦上載SS—N—22「馬斯基特」艦艦飛彈8枚,末端攻擊速度很高,加之掠海飛行,留給敵方的預警時間短,突防能力很強,是遠距離攻擊重要目標的利器。對空作戰是「現代」級的第二位使命,在編隊中承擔中程防空的任務。它的SA—N—7艦空飛彈、雙管130毫米口徑艦炮、6管小口徑艦炮和干擾火箭等組成多層次的軟、硬殺傷對空防禦系統。艦上載44枚SA—N—7艦空飛彈,設置了6個火控通道,能同時抵抗6個空中目標,對付飛機和艦艦飛彈,完成編隊中程防空。雙管30毫米口徑艦炮用於末端反導,射程在2000米之內,每分鐘可發射4000發彈丸。艦上還裝有電子偵察干擾系統和10座干擾火箭,誘騙來襲飛彈。「現代」級強調編隊的系統作用,本艦反潛能力較弱,只裝備中頻艦殼聲吶,由533毫米反潛魚雷和射程1000米的反潛火箭構成中、近程兩個層次的反潛火力。艦上載有卡—27直升機,主要用於超視距目標指示。

(3)日本「村雨」級飛彈驅逐艦「村雨」級飛彈驅逐艦是日本最新的驅逐艦之一,是繼「初雪」級和「朝霧」級之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三代反潛型驅逐艦,它與防空型驅逐艦「金剛」級的出現,使日本的4個「八八艦隊」轉變為「十九艦隊」。

「村雨」級飛彈驅逐艦首艦「村雨」號(DD101)於1996年3月服役,後續艦仍在建造中。該級艦的改進型命名為「高波」級。兩型主要差別是,原型艦裝備分別為發射艦空飛彈和反潛飛彈的MK48與MK41垂直發射裝置各6個單元,改進型統一為32個單元的MK41,使武器配置有了更大的靈活性。

兩型艦艦體沒有變化,排水量略有差異。滿載排水量分別為5100和5150噸。動力裝置為全燃聯合動力形式,4臺燃氣輪機,總功率為44760千瓦,航速30節。

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水面艦艇中,「村雨」級首次採用了雷達波隱身設計。主艦體橫截面為V形,水線以上形成明顯外張,而上層建築則為倒V形,大約向內傾斜8度。這樣艦體外表就沒有一處是直的,這是目前國際流行的隱身外形。它將入射雷達波反射到海面和空中,極大地減弱了回波能量。

「村雨」級艦的另一特色是全艦自動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通過提高損管裝置自動化水準、部分裝置實行免維護、機械化作業等措施,使其人員編制也比上一代「朝霧」級減少了50人,在居住性方面也有很大提高。

「村雨」級艦的作戰武器配備:①反艦作戰武器是2座四聯裝艦艦飛彈發射架,可配裝美製「魚叉」或日本國產的SSM—1B艦艦飛彈。據稱SSM—1B性能超過了「魚叉」的最新型號 RGM—84D。②對空作戰武器,原型艦上裝有16管MK—48垂直發射系統,發射「海麻雀」近程艦空飛彈,備彈32枚,射程14千米。另有1座單管76毫米炮和2座「密集陣」6管20毫米近防炮。2座「密集陣」一改以往的橫向左、右配置方式,採用縱向前後配置,這樣有利於火力發揮,可對舷側方向的艦艦飛彈實現兩炮同時射擊。③反潛作戰武器,一架SH—60J直升機,主要執行遠程反潛任務,其次它還可以進行水面目標搜索和為艦艦飛彈提供中繼制導。中程反潛由「阿斯洛克」反潛飛彈承擔,它從16單元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發射,備彈29枚。該型飛彈射程可達20千米,比常規發射的「阿斯洛克」飛彈遠一倍。整個系統設在後煙囪之前的上甲板上,四周有可防彈片的圍壁。另有三聯裝魚雷發射管2座,可發射日本國產89式反潛魚雷,該魚雷相當於美國的MK—46。

「村雨」級艦上裝有1部OPS—24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1部OPS—28D對海搜索雷達。火控系統為2部FCS—2—21或更先進的FCS—3型,用於76毫米炮和「海麻雀」艦空飛彈的制導。作戰系統為OYQ—7戰術情報處理系統,由數臺小型計算機聯網而成。電子戰裝置為日本國內生產的NOLQ—2型,兼有電子偵察和電子對抗功能。聲吶均為日本國產的最新型號。拖曳線列陣聲吶為()QR—1,由於其線列陣的直徑細,長度更長,所以它的探測精度比之以往有了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