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運輸補給船大百科

運輸船是指從海上向陸上基地或島嶼運送部隊、武器裝備和軍需物資的勤務艦船,滿載排水量一般在幾百到幾萬噸,航速一般在20節左右,裝備有自衛武器或備有安裝這些武器的基座。運輸船按裝載對象分為人員運輸船,液貨運輸船、乾貨運輸船和冷藏運輸船等。從本質上說,運輸船與補給船是相同的,只是承擔的使命不同。軍事運輸船承擔由點(指基地或碼頭)到點的運輸任務,而補給船和供應船承擔由點到艦(受補艦)的運輸任務。

目前,世界各國都較重視軍事運輸船的發展,根據20世紀80年代初對一些海軍大國運輸船的精確統計,當時美國主要有40艘運輸船,總噸位高達106萬噸;前蘇聯有141艘351萬噸;英國有32艘,14.6萬噸;法國有19艘,1.71萬噸。為了擴大船隊規模,80~90年代初國外新建了較多運輸船,如美國39624噸的運油船「格斯·達內爾」級、英國40870噸的運油船「橘樹葉」級和智利4550噸的人員運輸船「天鷹」號等。在役的有些運輸船還兼有海上補給能力,需要時可向補給船提供再補給。

根據戰爭經驗,戰時對軍事運輸船的需要量很大。如果戰區遠離本土,人員和裝備的運輸量更是大得驚人。光靠海軍運輸船往往不夠,必須動用民間運輸船。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軍事海運司令部不僅動用了自己的海運力量,還租用了45艘本國商船和78艘外國民船。

美國的「大陵五星(ALGOL)」級高速海運船是美國現役最快的運輸船,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運輸船之一。它的最高航速可達30節,從美國西岸出發,能夠在6天內趕到歐洲,18天內趕到波斯灣,能夠在緊急時刻把裝備快速運到出事地點。該船裝有起重設備、裝船設備、齊全的滾裝設備和坡道設備,使該船能夠在沒有港口設備的情況下把物資卸到碼頭或錨泊在海上的駁船上。該船特別適合運輸重型或體積大的軍事裝備,如坦克、大輪胎車輛和直升機。該級船裝有4架起重機械,船尾的一對起重機聯合起來可以吊起100噸的重物,中間的兩個聯合起來可以吊起70噸的重物,全長288.4米,水線長272米,寬32.3米,空船排水量29692噸,滿載排水量55355噸,超載情況下排水量可達61987噸。

從目前各國的發展情況看,運輸補給船的發展特點與趨勢是:

(1)新船型不斷出現 近年來,在軍事運輸船中出現了一些新船型,如滾裝船。這種船吸收了坦克登陸的裝卸概念,在舷側和尾部開有舷門和尾門,裝卸對象通過這些門自行上下,因此裝卸速度加快,並且對碼頭設備的依賴程度也比傳統貨船要小。在戰時無碼頭或碼頭已遭破壞的情況下,通過臨時碼頭或活動舟橋即可裝卸,非常適用於運送輪式或履帶式軍用車輛和其他活動裝備。俄羅斯重視這種船的發展,1990年服役了1艘27000噸的滾裝船「阿納杜爾」號。

(2)研製與裝備可執行多種任務的綜合補給艦 過夫,某種運輸船一般只承擔一種物資運輸任務,而建造綜合補給艦能夠提高運輸補給的效率,因此,建造綜合補給艦成為發展的熱點。

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前,英國只有單一的燃油補給船,彈藥食品補給船和航空補給船,沒有兼具燃油和彈藥補給能力的綜合補給船,戰艦不得不與至少兩艘補給船會合才能獲得所需的全部補給品,為此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馬島戰爭後,英國仿效美國、法國、義大利等國的綜合補給船概念,建造了「維多利亞堡」級艦隊補給船。該級船的主要使命是為特混艦隊提供燃油、彈藥、食品、備品等各種消耗品,該級船第一艘「維多利亞堡」號於1994年6月服役,是英國海軍的綜合補給船,除可執行海上補給和直升機維修服務外,還具有執行救災、防禦佈雷和提供基地後勤支援等多種任務的能力。在支援部隊登陸時還可用於輸送登陸部隊,運輸供應物資和支援沿海作戰。

「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為多用途兩棲船塢運輸艦,是美國面向21世紀設計的一系列新型作戰艦艇之一。按照計畫,該級首艦2002年建成服役,用於替換現役的「奧斯汀」級船塢運輸艦、「安克雷奇」級船塢登陸艦、「查爾斯頓」級兩棲貨船等艦艇,使未來美國大型兩棲艦的類型從目前的5種減為3種。

(3)隱身成為艦艇發展的方向之一 隨著遠程精確打擊技術的發展,近海環境下的艦艇容易遭受敵空、潛、艦、岸基精確制導武器的攻擊,因此隱身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被動防護手段,成為艦艇發展的一個潮流。「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布局與現役船塢運輸艦大體一致,然而從實質看,該級艦的結構設計卻有著諸多不同之處。該級艦上層建築低矮,一些突出部位還敷設有雷達波吸收材料,大大降低了艦艇的雷達信號特徵。除此之外,該級艦還通過採用隔熱絕緣材料,使用改進型螺旋槳,安裝新型消磁裝置等措施,進一步提高了艦艇的紅外隱身、聲隱身和磁隱身性能。據稱,其總體隱身性能可與「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相媲美。該級艦也十分注重生存能力的提高,在整體設計上注重改進水密艙結構,提高艦艇的抗衝擊、抗爆炸和防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