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無意識犯罪動機全解

罪者的犯罪動機具有無意識的特征。這種動機的無意識性是個體「深層而有意」的壓抑,導致該動機隱伏於無意識層面的結果。

自卑與犯罪

犯罪心理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心理,是在「自卑與補償」「追求優越」的持續活動中形成的。即犯罪是為克服自卑感而進行過度補償的結果。此理論也稱為犯罪權欲說。

條件反射的犯罪

行為主義心理學以條件反射作用與社會學習原理來解釋與研究人類的反社會行為、犯罪行為。具體體現為,行為主義以攻擊性行為為切入點研究犯罪行為,揭示了攻擊性行為及犯罪行為的激起、保持與自我調節

餓老鼠與布利斯效應

這個規律的重點詞匯在於「節制」二字,飽老鼠無節制地吃喝,最終導致了短命的悲劇,終歸到底是無節制地欲望在作怪。

羅伯特定理 — 不要敗在自己手上

羅伯特定理是由美國史學家卡維特·羅伯特提出來的「沒有人因倒下或沮喪而失敗,只有他們一直倒下或消極才會失敗。」換而言之就是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夠打倒你。

踢貓效應—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們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杜利奧定律—積極熱情的心態可以改變一切

杜利奧定律是由美國自然科學家、作家杜利奧提出的,它指的是沒有什麼比失去熱忱更使人覺得垂垂老矣,精神狀態不佳,失去了熱情那麼一切都將處於不佳狀態。反之,有了熱情積極的心態,一切都會美好起來。

小池定理 — 放棄也是一種美

日本管理學家小池敬提出了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東西不放的心理學定律。往往對某些事情越是沉醉,就越是陷得深,就越難以放棄。

出丑效應 — 不完美的人更可愛

「出丑效應」,又叫「仰巴腳效應」。就是對於那些取得過突出成就的人來說,一些微小的失誤不僅不會影響人們對他的好感,相反,還會讓人們從心裡感覺到他很真誠,值得信任。

情緒ABC理論—信念改變一切

關於情緒的掌控,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了著名的情緒 ABC 理論,A指的是 Activating event (事件)的第一個英文字母,B 是 Belief (信念)的第一個英文字母,C 是 Consequence(結果)的第一個英文字母。

返回頂端